西西河

主题:【原创】什么是RCT--- 送给中间派的您 -- 虽远必诛

共:💬92 🌺27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临床实验特点5

检验人员的控制。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如果检验实践的结果还是要靠人,尤其是验收的人。

因此在实验设计中用什么样的人做检测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多少个,是否知道分组情况(accessor blindess)都直接影响到结果的真实性。当然还有检测的技术水平,设备的精确度等等。

先看看检测者的资格,比如说您实验的目的是看COPD患者在有氧锻炼后的效果,用6MWT, 这个是行业公认的检测有氧锻炼结果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对检测者的要求要非常明确的规定,比如说,不能告诉患者已经走了多远,不能鼓励或者压制患者,不哼要求患者休息,或者继续走等等。一个没有经验的检测者,得出的结果就同大多数的标准方法有差异,那么这个实验就没有意义了。

感兴趣的看这个外链出处

因此,如果在实验报告中仅仅写6WMT作为实验检测方法是不够,要写清楚什么样的人在做这个检测,是否有经验,是否有差距,即便是同样有经验的相互间也有差距。

这就涉及用结果人来检查的问题了。

理论上讲越多越好,反复检查更加精确,但是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费用问题,患者体力问题等等。

通常至少两个,防止出现系统误差,也就是都往一个方向偏。

两个检查者本身还要对比,就是所谓的 inter和 intra accessor validity.

检查者之间的差异inter。

检查者自己每次检查间差异intra。

只有两者都没有显著差异才可以说检查这一项比较可靠。 reliable。

不是说,我看是薄黄苔,你看是薄白苔,我说浮迟,你说浮数。这些本身就差异非常大,没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对于检察者的blind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提到了,如果告诉检查这这个是药物组,那个是对照组,不用有意的去改变数值,下意识的就出现问题了。

还是拿6MWT来举例,测量的是患者在6分钟内能够走的最远距离,测量距离不论是用任何工具都是有误差的,通常是用卷尺1cm最小了。还有的用米做单位,因此出现几十公分差距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这些下意识的差距累计起来就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了。得出了假阳性的结果。

检测设备的精度,也是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检测问题的方法。

曾经有人用光学方法测量颈部的活动范围,号称精度是用普通的量角器goniometer 的N倍, 但是如果这个方法没有得到公认,即便再精确,你也需要先认证这个方法本身的可靠性。

回到今天有人提出的用中医诊断,疗效判定的标准。

中医是没有标准的,准确讲中医是没有定量的标准。太多的指标是不可稳定,明确地测量的。 

比如说,脉诊,舌诊,盗汗,口渴,恶寒,发热等。

有人说发热可测量,是的,体温可以测量,但是体温同中医发热的线性关心并不一致,是不是发热从39降到了38.5就好转了?因为温度下来了,但是还是发热。

一句话,您要用任何指标都要先说明这个指标同疾病的关系,比如说,血象同感染的关系,肺功能同COPD的关系等等。

RCT一定要有数字来说话,没有数字,无法作统计,无法作RCT。根本不知道那个好。

最后介绍一下神奇张颖清全息生物学

外链出处

某些大神不是追求全方位解决问题吗?这个就是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好好崇拜一下吧!

正是张颖清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看看实际情况

外链出处

邹老的

外链出处

最后老张声称包治百病的方法,无法治疗自己的问题,看来雷锋还是有的,舍己为人,一张手纸也要给别人用。

用老张的典故作为例子的目的就是,不论如何高明的理论,要拿出来,让被人鉴定,大家认可才可以,闭门造车,没有用的。

这些不是针对中医,是针对所谓的中医“粉丝”的。现在的中药新药,那个不是用大家公认的方法检测,自己说鹿鞭好使没有用。

还是多看看书,少造一点孽,给可爱的梅花鹿节省一点鸡鸡的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