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李承鹏博文导读】中国足球可容纳的商业空间:1万亿/年 -- 所以我才飞好远

共:💬128 🌺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也转帖一篇

声明:本贴完全是转帖,本人与作者无任何亲属关系朋友关系老乡关系性关系。转帖绝不代表本人赞同或不赞同其观点。本人学历非常低,已经忘记了“ti三声 zhi四声”这两个汉字怎么写,也不知道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如果本贴中出现这两个字。请有识之士自动将“精英”称号授予作者和南方系即可。

----------------我不是精英真不是我好怕啊呜呜分界线----------

对于政府的作用,曾经在沈阳海狮和辽宁宏运两个俱乐部工作过的王德忠深有体会:关乎痛痒,也关乎生死。

据王德忠回忆,2006年下半年的辽足,其经营情况十分窘迫。多亏当时一位副省长亲自出面,为辽足拉来了西洋集团的赞助,解决了球队冠名和场地广告,帮辽足渡过了难关。

危急时可以救命,平常日也能援手。2000年,王德忠找到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的秘书,递交了一份俱乐部免税申请。最后,书记批示:收税是国家政策,不可以免交,可以缓交。

不过,在政府与俱乐部的合作上,王德忠也有遗憾。2001年,沈阳金德要筹建自己的训练基地。王德忠找到了沈阳某区的区委书记,打着活跃该区文体生活的旗号,请求书记给予支持。该书记二话没说,召开了五大班子会议,结果在土地审批上所有部门一路绿灯。

最后,该区给沈阳金德批了480亩地,每亩2万,总共960万。“在当时这是(便宜)到家的价了!”王德忠说。

但是金德的老板却拒绝了,“嫌贵”。现在,那块地一亩27万。“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提起当年的那笔好买卖,王德忠唏嘘不已。

而政府过问、政府关怀以及这背后的巨大收益,业已成为足球俱乐部除广告赞助与门票收入之外的最大收入,更是成为部分投资人明知做足球俱乐部赚不了钱,但仍然前赴后继进军足球圈的主要动力。

“足球已经成了交换的工具,应该被重视的市场经营已经被忽视了,从地方政府手中获取税收优惠、土地批租、上市额度等隐性收益成为最大的好处。”一位曾经在三家不同足球俱乐部工作过的资深人士告诉《中国周刊》。

青岛海利丰的投资人杜允琪便是借投资足球为名图谋隐性收益的典型代表。据媒体报道,杜允琪靠倒腾汽车起家,收敛后又做证券,之后投资房地产,为了推进房地产的生意,和青岛市政府要些政策,杜允琪投资了海利丰俱乐部。所谓政策,最重要的是地皮。

“海利丰只是一个乙级队,在青岛很繁华的地方向政府要了块地,成了它的训练场,实际上是要今后做房地产开发。”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有了俱乐部,杜允琪就可以动不动去和市政府说事,而地方政府也有支持球队发展的动力。

“这种希望借力政府的所谓经营思路是伪市场化的,只能证明我们的俱乐部是伪职业俱乐部,与其这样,不如回到专业体制算了。”一位球队取得亚冠资格的俱乐部经营人员告诉记者。

引自中国周刊封面故事《致命的足球》

http://www.chinaweekly.cn/bencandy.php?fid=63&id=469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