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以红海洋事和纪录片《中国》事回复Grus 。。 -- 年青是福

共:💬21 🌺3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个人觉得有三个方面。。。。

1)新中国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非常值得鼓掌,那么官方的心态,正常地来说,其实是非常希望得到正面的评价,在突破封锁扩大与外交往的形势下,外界的正面评价就非常可贵,并希望这种评价能够广泛传播。而我国呢,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审美取向,把安东尼奥尼作为客人请过来拍纪录片,当然希望安东尼奥尼拍得跟自己期望的一样,那么鲜花掌声一定会多了去,但恰恰安东尼奥尼不是用我国的而是他自己的思维方式审美取向去拍,拍出来的电影,自然非常令官方失望,官方也看不懂(民间可能也看不懂),尤其他对一些负面场景,不那么“井井有条”的场面,都实录了,官方心理绝对有很深的挫折感和失落感,那么后来通过批判显示了极大的愤怒情感,是合情理的。安东尼奥尼并未“高大全”地表现中国,而是很人性,很自然,很真实,并富有情感,这是纪录片嘛,不是宣传片嘛。他的赞扬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宣思维刻板,本位思考,自尊心强,又一头雾水的官方自然听不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安东尼奥尼是个不被理解的导演,而且反华辱华。

2)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在官方的眼里看起来是反华辱华,当初反对安东尼奥尼来拍片的官员自然高调批判,而当初主张他来拍片的官员,自然要负政治责任职守责任,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这些被动官员很可能要更高调门来批判,以改变被动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安东尼奥尼是个牺牲品。

3)就《中国》的服务对象来看,安东尼奥尼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外国人一定新奇,能满足了解中国的渴望,而且能有正面善意感受,甚至会让老外觉得中国从某种程度来说,要比外国好,在解说词中,在画面中,安东尼奥尼就流露出这种感受。当时的官方,则认为外国人看了,一定会产生负面恶意感受,中国如何如何落后等等,比不上外国等等。

就是说,官方以自己的眼光来想当然地“代表了”外国观众的眼光。比如安东尼奥尼在上海港拍了很多外国远洋轮船,那么老外就很容易懂:喔,其实现在很多国家都跟中国来往,中国不是那么竹幕嘛。这么好的画面,官方反而火气大了----怎么偏偏不拍中国产万吨轮,瞧不起咱?!!!!

搞笑一下:鸡同鸭讲,鸭认为鸡在骂鸭,于是奋起咬鸡。

个人从网上找了批判安东尼奥尼的一些文章来看,发现个人很钦佩的林巧稚医生也参与署名批判,说安东尼奥尼对中国的医疗有恶意污蔑云云,个人就想呀:哪里有污蔑,好话都说了一堆呢。

于是个人有个猜想:当时很对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基层,其实,根本都没看过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发动群众,个人赞成,但是发动群众是要做正确的事为好,是为了群众,当时批判安东尼奥尼,真真是错误的,发动群众去批判,也是错的。

中国,欠安东尼奥尼一个公道,宜有错改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