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征集资料 – 许世友大战水道集的中方史料 -- 萨苏

共:💬46 🌺1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6团3营在水道战斗中

16团3营在水道战斗中

2005年8月29日,贾若瑜将军走在曾经熟悉的水道的土地上。当记忆的闸门打开后,61年前发生在牟平水道镇的那段拔掉日伪军据点的不灭的记忆,犹如电影般重现,历历如昨。

  水道据点,是一颗钻心的“钉子”

  “1944年的水道,日、伪军据点是敌军控制昆嵛山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要地,也是其‘扫荡’青烟路东的屯兵基地,掠夺我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的据点。”

  在昔日的伪警察据点、今天的水道镇政府大院里,贾若瑜操着浓浓的四川口音对年轻的镇党委副书记林刚说:“这据点,是日伪军插入我根据地中心的一颗钉子,位置重要得很。” ,日寇侵占水道后,就开始修筑工事,以后每年都要进行加固。到1944年时,位于水道村东北面整个据点占地已达一万平方米,形成了一座四方形的碉堡,围墙高6米,在其东南角和西北角各修有一座高10多米的4层圆形碉堡,整个防御工事纵深达50米以上,在胶东区日军占领中非常罕见。此外,在水道村和水道西山两个地方,伪军建有两个据点,与日军据点相互支援,从而构成了以日寇据点为中心的集团碉堡据点,水道因此号称“铁打的水道”。“这颗钻心的‘钉子’不拔,给我根据地的危害很大。军区首长决定拔除水道的日伪据点。当时我正任胶东军区参谋处长,负责指挥拔掉据点的战斗。”贾若瑜将军说,根据胶东军区司令许世友和政委林浩的指示,16团3营决定在东海军分区一个基干营和牟海独立营的配合下,于1944年8月24日发起进攻。

  10个鬼子兵乖乖做了俘虏

  1944年8月24日22时40分,在贾若瑜的指挥下,我军进攻部队进入水道各自准备进发的阵地。在内线的引导下,敌工人员领着东海独立团基干营进入村内,迅速解除了正在甜睡的伪警以及一个伪军中队的武装。这时,因行动被发现了,部队不得不强攻。时针,指向23时正。此时的天空乌云密布,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贾若瑜将军清晰地记得,16团第7连、8连立马向日军碉堡发起进攻,炮声、喊声、爆炸声汇成一片。此时,敌人碉堡上的探照灯打开了,照得据点周围如同白昼,迫击炮、机关枪、掷弹筒一齐迎面射来,他只好组织射击手打碎了敌人的探照灯。紧接着,爆破组和突击组人员往前向敌人碉堡靠近。可就在这时,一个个不幸的消息相继传来: 8连架桥组长于文明跳进深水壕沟,用身体顶着桥板让爆破组迅速通过,在敌人集中火力扫射下,当场牺牲。与此同时,现场指挥并进行政治工作的吕俊指导员、营教导员胡丙乙也以身殉国,张超副营长随后负伤。  “战斗没有停止。7、8连的爆破组继续对敌人的碉堡实施爆破。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一个碉堡被炸开了一个大窟窿。一段围墙也被炸开,战士们迅速冲进围墙同日寇展开殊死的搏斗。此时,碉堡里的敌人向我们投掷催泪化学弹,顿时围堡毒雾弥漫,让人感到窒息。然而,这一切并未给我们带来混乱,战士们戴上土制的防毒口罩,巧妙地利用毒雾的遮蔽,继续前进,并很快将敌人逼到围堡中炮台的地下堡里,分割包围。”

  将军说,经过我军的沉重打击,被包围的十名残敌乖乖地放下武器,从掩体里走出来当了俘虏。“这,可是胶东部队在攻坚战中歼灭日军和俘虏日军最多的一次。”

  拔掉一“点”,跑了一“面”

  在向日军据点发起进攻的同时,贾若瑜将军指挥的部队也发起了对西山据点伪军的攻势。 “盘据在西山据点的伪军曾用火力策应日军据点,我们一面向他们发起攻击,一面不懈地进行政治攻势。经过被俘虏的伪军大队长的喊话、交代政策之后,守敌开始动摇。当进攻部队拿下日军据点后,伪军只好缴械投降。”将军回忆说,到次日8时全部战斗结束时,“铁打的水道”完全土崩瓦解,此时的水道上空,阳光灿烂,到处洋溢着胜利的欢呼声。

  攻克水道,大大震撼了“东海”境内的日、伪军,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胶东部队和民兵趁势进逼其余据点,在8月25日至9月5日10余天的期间里,先后拔掉敌人据点30多个,荣城、文登也随之相继解放。原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后来曾评价说:水道战斗的胜利,起到了“打一点,跑一面”的效果,大大改善了东海抗战局势。

  61年之后,再次踏上故地,昔日的日军据点已不复存在。站在水道镇水道村的村碑前,将军久久伫立。他说:“今天我们过着平静而美好的和平生活,正朝着更加富强的明天前进。此时此刻,绝不能忘却像于文明、吕俊、胡丙乙那样的诸多先烈!”说这话的时候,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投在将军的脸上,花白的头发显得十分耀眼。

《威海军事史》第256页:“1944年8月24日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与东海军分区首长刘涌、仲曦东、于得水等指挥胶东军区十六团三营、东海独立团一营与二营,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向东海境内最大的日伪据点---水道据点发起猛攻至25日上午,攻克水道据点,歼灭日军54名,毙伤伪军180名,缴获轻重机枪13挺,掷弹筒4个,迫击炮1门,步枪100多枝,电台1部,弹药及其他物质一宗。”

真实的历史:

此战3营歼灭鬼子一个小队38名,仅我16团3营就伤亡103人,我胶东八路军付出了重大代价。“不掩功、不诿过”才能真实反映历史。下面是时任16团3营副教导员的张在田同志于1950年对水道战斗的回忆原始材料,其中对伤亡太大表示“痛心”。立此存照。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