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为什么红火? -- 清溪照影

共:💬19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要看后手

俺是东北人,对周立波的东西也挺喜欢的,原因有二:一是换换口味,感觉有一些新意,就好象前些年成都的散打一般;二是周的一些东西能够表达一些俺这个群体的想法。

至于地域之类的,俺的感觉有一些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与需要,当有一个更贴近自己的代表出现,大概都会比较容易欣赏吧,尤其是在当下一些艺术形式过于审美疲劳的环境下。

地方艺术一直存在,尤其是民间文艺,只是名利双收确实太难了,需要社会基础积累,时机未到,单靠艺人自身努力,或者小范围观众群支撑是不够的,时机到了,顺势而为,会有很好的效果,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间,也就是积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从近三十年来曲艺的情况来看,相声、小品从默默无闻到火爆异常,再到审美疲劳,直到鸡肋,厌食,没有后继的作品是个问题,除了江郎才尽,还有不适合大舞台的问题,以及观众群定位的问题,如果只求一个小天地,还是很开阔的,大了,就难说了。

周的作品,从他闭关多年(姑且不论他前些年做什么去了,就算是闭关修炼吧),应当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作为一个喜欢他的表演的人来说,俺衷心的希望周能够走得更远些,长远些,带来更多的欢笑。目前来看,周确实是定位在上海,这个不是看他如何想,如何说,看作品就知道,走不出来,现在出来恐怕很难发展,当然,周也说过了。

至于说艺人的文化水平,这个还是不要太过强求,总要有一些适应俺们劳苦大众的演员啊,把老百姓全当成傻瓜确实是问题,但也不能都按照中等文化(文凭)来要求啊,那样,恐怕就是大多数人不高兴了。

另外,作为一个东北银,为乡党说两句吧。东北人看二人转,也嫌太闹的慌,不瞒您说,有时候俺们也觉得演员的扮相有损俺们东北银的高大形象,冷不丁看得时候也是会起一层鸡皮疙瘩,但是,俺们理解他们,理解这扮相是一层皮,是演出的需要,而不是他们要演出的东西,俺们所欣赏的是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谈不上思想,大多数东北二人转演员就是一份意思,绝对谈不上思想,也没想谈思想,谈思想是老赵的活儿,老赵也是还不如不谈),老百姓需要时常意思一下,所以二人转之类的也就有市场。唱腔、扮相、仪态、说古,这些不是东北小品演员想要讲究的事情,东北传统文化底蕴不足,不要说江南,只要是关内都比不了,这方面,看不惯很正常。

另外,俺觉得用央视的东西来作为参照指标恐怕不大合适,那里没有深度啊,代表不了什么,既便是戏曲频道这样一个貌似还可以的频道。

对周立波的探讨,个人觉得,孔庆东老师一篇写得比较好,当然,这厮也是个东北人,还是个生活在北京的东北人,还是个生活在北京的文化人,不知道您看过没有,不妨一看。

孔庆东_新浪博客:前途无量的周立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