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鏖战三千里江山?D?D万历朝鲜之役1 风雨欲来 -- 秦大路

共:💬34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评论】随便评论几句

秦兄的这篇文章是持中之作,即不象网上某些捧日派把日军吹到了天上,也不象某些捧中派把大明说的所向无敌。象秦兄这样有理有据的好文章是不多见的。

下面说几句我的看法:

1。万历三大征的问题。

万历三大征一般指的是平定宁夏?\拜兵变、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以及援朝驱日战争。

为什么要把这三大战役放在一起?从表面上看,这三个战役似乎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是从时间上看,这三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史官认为能够同时打三场战争大概很了不起吧。

?\拜兵变纯属官逼民反。明朝的卫所制度到了万历时代已经逐渐腐朽。兵变的起因是当官的克扣粮饷,于是激起叛乱。

由于宁夏是防御北元的前线,?\拜本人又是蒙古人,所以万历朝廷对其高度重视,几乎将北方兵力抽调一空另外还征召苗兵共同镇压。几个月后日本大举入侵朝鲜,明朝开始时无能为力甚至只能够象征性的派出几千人入朝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杨应龙的问题则相对简单的多。杨应龙的所谓“叛乱”是否真有其事很难说。从现有资料看,起因不过是土司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向明朝控告杨应龙“谋反”罢了。偏偏杨应龙又是个地头蛇不太买明朝政府的帐,和地方官员的关系也不见得好,于是事情最后演变为需要朝廷动用大军镇压。顺便说一句,明朝和清朝前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叛乱”问题大多是这个模式。中央政府有时也故意用这个“谋反”的借口来分割土司的权利。扩张实际的势力范围。

杨应龙的所谓“叛乱”持续了十年。但是由于他并非真的有什么野心,又由于朝廷忙于镇压宁夏的叛乱和朝鲜的战事,对他的实际军事行动到了朝鲜战事结束之后才真正展开。不过用了三个多月就完全结束。基本是个警察行动。

万历三大征中真正提的起来的大概也就只有援朝战争了。援朝战争真正出动的兵力并不多,但是战争经费却高的吓人。据《皇明经世文编》,“朝鲜用兵首尾七年,约费饷银五百八十二万二千馀两,又地亩米豆援兵等饷约费银二百馀万两。”总计在八百万两上下。

如此高的战费自然不是都花到了士兵和武器上,多数是给层层克扣掉了。但是明朝的体制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腐朽,言官固然知道这件事,作为皇帝的万历其实也知道这件事。但是万历对此并无任何举措来加以纠正,反而变本加厉的搜刮矿税等等来充实他的内库。皇帝本人就是天下第一大贪官。这种朝廷不垮也难了。

万历三大征的主要经费来自张居正留下的大约一千多万的太朴寺存银。这些钱用光了之后,万历在对付满清的时候就只好用加派田赋的办法来筹集资金了。

可是满清的兴起其实和是否援朝并无多大关系。援朝战争在1598年结束,距离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举兵范明还有整整20年!

越王勾践有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说。不论受到如何大的创伤,二十年的时间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说都已经足够恢复元气。可是对于万历统治下的明朝来说却是每况愈下。

对于花掉的太朴寺存银,万历不但不予增补,反而不断抽调用于赏赐和充实自己的内库。

所以,并不是万历三大征淘空了国库,而是万历本人和他领导下的明政府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却不知道积蓄国力。

2。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之战是援朝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李如松固然没有带很多人马。但是带的都是精锐。李如松此人喜欢偷袭。如果仅仅是斥候一类,何必主将出马?

李如松出战的原因是接到密报说倭寇放弃汉城南逃,于是就率领轻骑直追。这属于轻敌。要不是后来得到援军,李如松大概就是第二个庞涓了。

不过李如松好像不太吸取教训。后来在辽东又一次演出这种轻敌冒进的轻骑偷袭。这次他的运气没有那么好,碰上了敌人的主力,被人家包了饺子。

碧蹄馆之战对于明军的打击应该是很大的。李如松所部是明军精锐。碧蹄馆一战,明军固然没有损失两万那么多,但是精锐骑兵受到重大打击,对于士气影响很大。而且此时明军已将战线推进到开城一线,兵力不足,后方空虚的毛病已经暴露无遗。李如松后来不得不后退以收缩兵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顺便说一句,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其实也是碧蹄馆的大规模翻版。

3。议和的问题

沈惟敬这个人本质上是个商人,这一点并没有错。

不过沈惟敬和小西行长最初的谈判还是当作明朝的缓兵之计来看比较好。当时的情况是明朝的主力还在宁夏忙于平定兵变,一时抽不出身来对付日本。于是沈惟敬和小西行长最初的谈判想起到的作用主要还是争取时间以便明军动员。

等到朝鲜战事陷入僵局,就轮到丰臣秀吉来施缓兵之计了。万历是个糊涂虫,还有可能被沈惟敬蒙骗。秀吉是何等样人,又怎会被小西骗了将近三年之久?何况秀吉事后也没有对小西如何处罚。对比沈惟敬被杀头,可见这是秀吉和小西演的双簧。

秀吉这个人大概是日本历史上最接近成功篡夺天皇皇位的家伙了。这人不是贵族或武士世家出身,所以天皇这个在其他大名眼里没有什么价值的虚名对于他来说却很重要。这家伙为了掩盖自己的贫贱出身竟然让人宣传说他是天皇的私生子。

出兵朝鲜固然有其领土野心,其实秀吉这个猴子更想借此建立大功来名正言顺的篡夺皇位。对比中国历史,这和刘裕的篡位道路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秀吉的运气没有刘裕好罢了。

所以“日本国王”这个封号,恐怕也是明朝投其所好。这个封号并不是明朝第一次册封给日本人。在秀吉之前,足利义满也是得到过这个封号的。而且足利和他的后代还在和中国政府的书信来往中用过几次这个封号。作为以取代足利控制日本的秀吉当然也是对其感兴趣的。

明朝之所以给他这个封号,其实也是明朝的惯技。明朝对于其死对头北元,明知其有大汗存在却对于大汗的部下大肆册封,希望以此来分化瓦解敌手。对于日本恐怕也是一样。只不过明朝没有料到的是日本的天皇和北元的大汗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册封秀吉根本不会导致他们之间的相互猜疑或者内斗。呵呵。

秀吉获得了足够的时间重整军备,当然就不再需要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沈惟敬和石星算是够倒霉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