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军训生涯之一 起步 -- 电子赵括

共:💬179 🌺27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的军训生涯之二 文化课

说起军训,很多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队列射击匍匐前进等等.其实北大军训的全称为军政训练,基本上政治学习为主.部队招新兵对体质是有相当要求的.而北大学生,高矮胖瘦什么都有.指望他们能达到什么样的军事技能,第一,没这个必要;第二,也没这个可能.

在陆军学院里面我们有语文,英语两门纯粹的文化课,还有一些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半文化半政治的科目,军事科目也有一些.到信阳报到后一个星期就参加了英语分级考试.赵括运气非常好,听力考试时有一道很大的题目正好是我在准备高考时的阅读练习.听力一向是我薄弱的地方,后来考TOEFL时阅读作文满分的我听力也没上60.但这条瘸腿被我好得不能再好的运气弥补了,于是我理所当然地考到了2级班.一个队120人中大概只有二十多人能进入2级.2级班带来的第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一个大队的学生都在一起上课...,包括女生啦.1级的弟兄们就没有这额外的艳福.

军校的英语课还是北大的老师和军校的老师轮流代.当时有两位北大英语研究生也在军校,她们负担一半的课程.实际上军校的英语课内容远不能和我们自己下面用功相比.军训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为将来的大学生涯预备一些东西,最时髦的是数学和英语.记得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自学新概念的第四册.按照刚刚入大学的标准,这算相当高的要求了.可还有些一心"寄托"的牲口从入学就开始背朗文!到后来我考寄托时新概念第四册已经被我翻来覆去地看了十几遍.不过报应来得也快,刚刚入北大的第一个学期,一点大学数学基础没有的我力学期中考试不及格.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言归正传.当时大家一起上英语课,对军训时和女生接触机会不多的小伙子们算个额外的奖励吧.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英语课女生鱼贯而入时第一个是谁呢.同一个班级里面有两个女生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来自深圳,一个来自北京.深圳的女孩子算不上很漂亮,但非常有活力,青春洋溢.尽管都是18,9岁的年纪,那么有活力的女孩子也是很少见的.另外一个是北京姑娘,四中出身,绝对的才女.后来六级考试也能考到94,可见实力多么强劲了.她给人的感受就是锥处囊中,其末立现.如果大家讨论问题时如果有人说:"这个问题她也不懂",那就没人继续讨论下去了.上英语听力课时这位四中才女就坐在我身后.毕业后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偶遇过,才知道原来她家距离我家才几分钟的路程.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来自甘肃的女孩子.因为我也在甘肃生活过多年,也算半个同乡吧.

语文课,那是我生平最后一次上语文课了.记忆中似乎只有古文.课本的样子还依稀在眼前,但是里面有些什么文章却完全想不起来了.赵括迷上历史和古文还是在北大,军训时还相当地不重视.记得很清楚的就是上语文课的女老师说起话来幽默风趣,而且总是爱挖苦一下同时给我们上马列主义哲学的男老师.不久后我们就知道了,两人是两口子,这种讽刺原来是"家务事".当时我们的班长语文造诣很高,加上班长上课都坐第一排,很得那位女老师的欢心.考试前虽然不能知道具体的试题,但大致的范围,难易程度对我们班不是太大的秘密.当然,人家也没诚心把这种考试当回事.不向英语,那可是完全按照北大的标准.

军训当然会有一些我党我军历史的军事课.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高考发榜后我和几位朋友闲暇无事,一起去看了刚刚拍摄完毕的<<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当时还是很红的片子.到了军校才知道完全是多余.讲到解放战争时三部,一部一部接着放.91年正好是海湾战争爆发的年度,军训前不久又赶上苏联解体,这方面的纪录片也是一部接一部.有战争纪实的,有政局评论的,有我党我军的相关联研究的,应接不暇.也许就是因为太多了,十几年过去了记忆中反而只剩下大决战.我对这个系列的看法,第一部辽沈战役拍摄得是最好的,然后一蟹不如一蟹.平津简直是垃圾.不过平津实在是太顺利了,拍起电影来大概确实没有戏剧性吧.

总的来讲军训中的文化课程并不少,我们花费的时间经历也不少,但很容易被遗忘.大学四年大家为了学分费尽心机,不少人选了一些没有什么兴趣的课.到了大四那些算得一清二楚的精明人一看自己反而多出了十几个学分时非常奇怪,仔细一查才想起来,军训那一年的文化课也算十几个学分:"嘿,亏大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