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空军的烦恼 -- 晨枫

共:💬154 🌺4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认为顾准最大的成就是在“立德”方面

对于你链接中的这篇文章,我在感情上是很生气的,因为它对我的偶像顾准太不恭敬。不过同时我也要承认,其中对顾准的不少批评是有道理的,如:

如果真的研究例如希腊城邦制,那就要去读有关与此的原始文献,和这方面专家的研究。顾准涉及的文献都不过通俗读物,对于“治史”和作学术研究的人,如果限于这些资料,那么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完全进门。正如我们看一位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汉学家的所谓论文,如果他的着述参考的都是大中学的历史教科书等普及读物,那他的论文,西方人也许感觉不到他的肤浅,对中国的历史学者来说,就会一眼看出。

事实上这正是我这些年来在方法论上最大的发现:研究要从原始资料开始。不过就事论事,关于希腊历史,我很想问问,除了《荷马史诗》、希腊戏剧、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历史之外,究竟有什么原始资料?中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文明,如顾准说的,是“史官文化”。跟世界所有其它文明相比,中国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令人咂舌,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关于顾准对经济学的研究,我觉得他并不是只读通俗读物的,例如《顾准文集》中提到,顾准(用一个笔名)为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过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

至于概念的使用,例如顾准对经验主义等的理解,则完全是共产党宣传部的理解,根本不是如今通常西方哲学领域中的理解。

这是有可能的。不过我想反问一下:那又怎么样?文章合为时而作。顾准那个时代遇到了尖锐的问题,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觉得这就相当不错。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对孔子大概是歪曲,不过能用古人的语言解决现代人的问题,总比对古人搞得一清二楚却无助于当世要好。

在政治书籍上看到德热拉斯的着作之后,在哲学上看到康德、休谟、罗素之后,有文学上看到海明威、赛林格、甚至可以说认真看了托尔斯泰、雨果、斯汤达等人的作品后,人性觉醒了,思想启蒙了

对此我很想说句“kao”!这些人固然了不起,我也很尊敬他们,但他们毕竟是外国人,对中国再了解又能了解到哪里去?这位作者仲维光先生前面的话正好可以用在这里:

正如我们看一位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汉学家的所谓论文,如果他的着述参考的都是大中学的历史教科书等普及读物,那他的论文,西方人也许感觉不到他的肤浅,对中国的历史学者来说,就会一眼看出。

仲维光对顾准的评价不高,“没有学术价值”。老实说,我觉得他说的很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应该考虑到顾准当时的条件多么困难,顾准经常是啃几个冷馒头就在图书馆坐一天;而他的时间又是多么短暂,十年的读书计划没实行几年就去世了。谁能保证,如果天假以年,顾准不会得到更大得多的成果呢?

对我来说,顾准的意义主要在两点:一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关注现实的精神。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是三不朽,那么顾准对于我,至少在立德方面是不朽的。

关于李慎之和王元化,我对他们了解不多。李慎之的文章看过几篇,《风雨苍黄五十年》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的跋。我的印象是,李慎之是右派当中比较高明的,他可以证明右派不都是脑残。不过他的创造力是明显不如顾准的。

对于这位作者仲维光先生,我很想洗耳恭听一下,他读通了“康德、休谟、罗素、海明威、赛林格、托尔斯泰、雨果、斯汤达”之后,究竟有什么高见?比《北京之春》的普遍水平,比《北京之春》的社长王丹,有多少高明之处?我的基本态度是:有自己的创见,我好好学习;没有自己的见解,搬大人物名字诈唬人,我十分鄙视。

回到你的意见:

我一直觉得读书绝对不能离开哲学。这也是我在学德语(还在半山腰 )的原因。

哲学当然是个好东西,我也琢磨过多年。不过现在觉得哲学的重要性我以前是高估了,其实哲学能解决的问题并不多。真正重要的问题还是需要实证性质的研究的。当然,学德语也挺好,我等着你校订马恩全集。

《资治通鉴》我读到西晋末年了,不过停了一段时间。一大发现是,从三国时候开始,《资治通鉴》的文言就比较容易懂了,因为跟《三国演义》差不多了。文言文其实并不很困难,至少不会比德语难吧?

通宝推:海底鼠拨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