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袁崇焕评传 -- 华恩

共:💬181 🌺286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困境?现在是谁需要转移话题以摆脱困境的呢?

正正是您啊。

明清易代,史料浩瀚,掌握不全乃至不多,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业余玩票的么,不知道的就要承认不知道;明代律法不清楚,也没什么,相信河里熟悉的也不多,搞错了就要承认自己搞错。最怕的就是,明明对某件事不熟悉不清楚,偏偏要装着很清楚很熟悉,明明自己搞错了,偏偏说别人搞错了。这样的态度,跟孔夫子的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已经隔得十万八千里了;而跟孔夫子抨击的“言伪而辩”却挨得很近很近。

我前面引的那句话“……如谋反、逆叛等项原系凌迟、处斩囚犯,偶遇赦书,特恩免死,犹流远方者……”,估计您还是没有细看吧,只要略略琢磨其中涵义,就不需要您继续苦苦探究自己错在何处了。《大明律集解附例》的这句话,已经很明白告诉时人和后人,谋反罪原定凌迟之刑的囚犯,都可以被皇帝特赦免死,改为流刑。那么请问,谋反罪的家属被减刑又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呢?这么浅显的话都要这般解释得一清二楚,讨论的质量太差了。

《长编》记载袁崇焕之罪的崇祯上谕,是否完整,前面已经说了,大可商榷。还没细找,网友任爱杰已经在《国榷》上找到,与《长编》相似的崇祯上谕,前面果然多了确定罪名的几个字,或是“谋叛欺君”,或是“通虏谋叛”,虽然与我分析的“谋反”罪有差距,但确乎证明《长编》的崇祯上谕不是完整的。而对照袁崇焕的凌迟之刑以及家属原定刑罚(依律……),和前面提到的《崇祯遗录》(作者为明遗老、锦衣卫,极力维护崇祯,但依然认为以谋反罪杀袁,过了)记载当时是以谋反罪处决袁崇焕的情况。个人认为所漏之定罪字眼,还是以谋反为是。其实吧,单《国榷》那段上谕,就把您初初那句“挥斥方遒”的话:“袁崇焕被明廷处决的罪名是什么?是谋叛?是投敌?还是袁粉给从民国穿越过去‘汉奸罪’?!”打了个粉碎了。

到了现在,前面几位风言风语的贬袁者(特别是您),围绕着首先引发的话题,即指斥说袁是以反叛汉奸名义被杀的不过是袁粉的虚构,可惜,这个话题,贬袁者已经完败。

辩无可辩,您就开始转移话题,以摆脱自己乃至相似语调同伴的困境,即开始讨论袁崇焕功过是非断定此人应该死于国法等等话题来转移初始的话题了。袁的功过是非等等话题,自然可以讨论,但这样硬生生来扯人讨论并转移话题,也太过缺乏技巧和令人生厌了。

事实上,一个历史人物是否应该死于当时国法跟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地位作用关系并不大。当时统治者的看法、法律如果影响了后人对此的评价,那是治史者的悲哀。幸好,袁的功过是非,孟森以降,近现代治史者,对袁崇焕的全面评价基本上是正面和肯定的,个别异议者,史料、说理稍欠,如尹韵公明显缺乏基本的史学训练。而具体到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近现代史学界则争议略多,但肯定或基本肯定袁杀毛的依然为多数。袁斩毛,个人观点,此事其实就如信陵君刺晋鄙、李光弼斩崔众般,是勇于任事、拙于谋身者的“千古英雄手”,像阎崇年等拿程序正义来指责袁崇焕擅杀,不过是腐儒之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