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 西葫芦

共:💬17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会计做帐的手法本来就很多,就像管理会计独立于财务会计之外.

学过管理会计的,开宗明义就说明财务报表之可尽信,因为那里面有着不少的其它因素考量,特别是Public Offering的公司,因为要缴成绩单给投资人看.不同产业也有不同的做法,是因为各有各的入帐与折旧方式,以及不为外人知的产业特性.

虚报营业额是扩大帐面利益,这个前面说过可以透过许多方式达到.相对的企业也会主动做一些调整各期利润分配的动作,也就是保留一些当期利润留到下一期才显现在报表上.这些动作和节税一样,说起来也不是不合法,只是外人会搞不清楚,即使是在同一间公司里也只有上头几个人会知道.至于怎么做,就看产业特性上投资人喜欢哪一种数字.喜欢看到公司业绩成长的,就多做些营业额;喜欢看到高的利润率的,就把毛利拉高.风兄说的存货成本调整是属于这一类,不过还有节税的功能.Revaluation是查得出来的,因为这是要揭露的东西,只不过只知道评价的结果而不是方法,合不合理还很难说,好用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企业主动发动的,也就是资产的帐面成本低于市价甚多时(比如说厂房设在San Jose,地价在网络热时升了几倍),这时企业可以做固定资产的Revaluation,提高公司价值,并反映在银行的Credit Line以及股价上.当然当地价回跌时,这些企业一个个都成了哑巴假装不知道,没人会主动再做Revaluation,除非是被迫或是另有目的,比如说提高Return per Asset.

其实这些还不算是最有问题的.真的会引起不良后果的,还是公司领导作帐作到自己口袋里去,也就是一般说的利益输送.这种事其实是很难防止的.比如说,老板另外开加顾问公司,和原公司签个高额的顾问合同,这种方式会计师根本就抓不到.比较恶劣的还有低价出货给自己另外开的公司,把利润留在别处,或是反过来将进货都通过自己另外开的公司,公司制度上还可以导入”供货商资格审定”之类的东西,把其它正规的厂商挡在门外.这种事会因为领导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冲突而将企业导入不良循环.也就是Public Offering公司的领导或许只有占公司股权的几个点,但是做为白手套的套利公司却都是他自己的.诚信问题也会在这里发生差异.国外的专业CEO搞这套会让自己身败明裂,但国内的大企业内神通外鬼的作法却是常常听到,而且手法粗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