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的办法是产业转移 -- 俺老孫

共:💬4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的办法是产业转移

近几年接连出现“民工荒”、“用工难”,尤其在珠三角地区最为严重。今年春节后,珠三角地区又接连报道工厂招不到工,订单不敢接。

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乃至官员都给出了解决办法——产业升级,认为只要企业提升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也就更有能力开出更高的工资,吸引更多的工人。有专家甚至直称“用工难”倒逼企业加薪。

可是如果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真的完成了企业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成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或会解决,但随之而产生的高失业也许会成为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吧!毕竟找工作的流动工人数量依然庞大,他们挑拣工作,不急于就业无非是想多挣一点,想在城市里生活得更好一点。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用工量大的地区,普通工人的收入增长缓慢,而生活成本却大幅度增加。无论是生活成本还第二代流动工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都在推高增加收入的期望值,产业升级非但不能解决此问题,反而会减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压力,推高失业率。所以期望通过产业升级来解决“用工难”的问题是用一个问题来代替另一个问题,解决了前一个问题,而带来的后一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可能更大。

也许换一个思路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

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用工量大,但利润率低,给不出珠三角、长三角工人所期望的工资,但在内地劳动力输出的大省,普通工人的工资普遍低于长三角、珠三角,那何不干脆把产业升级变为产业迁移?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迁移到内地劳动力输出宽以密集的地区去呢?尤其是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多为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产业,诞生于改革开放的特区环境下的外向型出口产业,当初内地交通不便,不利于出口加工,所以企业都开到沿海地区。而劳动力则从内地向沿海流动。而今国家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建设已解决运输问题,在内地建厂也不再会影响出口。何不把企业搬去劳动力密集的内地?这样工人们也就不用年复一年的赶往沿海地区去找工作,企业也不用每年春节后眼巴巴的盼着招到足够的工人上班。工人可以在离家不远的内地城市找到工作,工资或许比沿海低一些,但算上路费和生活费的因素也未必不如在沿海地区工作;而企业也劳动力密集地区也不会再有招工难的问题出现。

在看得见的几十年里,我国的仍需要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吸纳和保证大量低素质流动工人的就业,所以,产业转移也许比产业升级更符合中国的需要。

注:我比较反对使用“农民工”这个称谓,特别是当指的是三十岁以下的新一代的时候,我宁愿并且希望大家包括政府都能跟我一起,从今天开始,用“工人”,或加上“流动”这个定语来称呼取代“农民工”这个称谓,必也正名乎。改善就从正名开始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