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重看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 wage

共:💬133 🌺521 🌵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或许你说的对

一厢情愿的相信,这种事情我倒是有过很多次了,呵呵。我也知道自己只是看到别人写的只言片语,至于实际人怎么做怎么想,全然不是一回事。

不过既然我只能看到文字,那么也就只对文字发表意见了,尽管这有很大局限,那也无可奈何。对于huang,其实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那篇关于左派的文章,不论他出于何种目的和用心,里面的分析还是站得住脚。比起许多唱衰国有经济的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篇文章显得更加脚踏实地,因而也招致了许多friendly fire. 至少,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案例,放在左右之争的大背景下,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倒不认为私营企业有代表民众利益的主观愿望,但是以第二产业为例,私营经济以国营经济一半的资本,提供了数倍于国营经济的就业岗位。这是09年的统计数字。当然,国有vs私营这个大问题,我说不上有什么成熟的看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是huang批评“北京共识”一文当中的提议,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上同样众说纷纭的央企红利是否要调整,如何使用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能上升到国家经济命脉的敏感点吧。何况央企更不是能想动就能动的东西,huang在"左派"那篇文章当中,实际上是略带无奈的承认国退民进根本不可行,就算整个西西河都欲除之而后快,也未必会伤一根毫毛。

同人与野的文章我恰好看到了,怎么说呢,这篇文章作为一种反击的手段的确很成功,正如批评他不够学术一样。但这些毕竟不是讨论的实质。所谓北京共识,究竟是原始含义,还是北京的共识,或者为北京各种决策背书的共识呢?我看后一种理解的人还更多一些。华盛顿共识的含义后来被扩大了很多,而北京共识似乎还没有系统的被再阐述过,尤其在英语世界 -- oxford reference online当中查不到这个词汇。若干年之后,如果有人做一次系统整理,也许含义会大不一样。Strategy和Economics等其他“硬“学科的不同在于,名词术语是有相当大灵活性的。

十分感谢秋末冬初的回复,有些话虽然委婉,但能感觉到其中的含义。至于我的回复,虽然上面几段文字在逻辑上有些针锋相对,本意却不是要抗辩,而是尝试着体会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