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十章 六国毕一 -- 神州遗少

共:💬12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潇水自传代《青铜时代恐龙战争》后序

我从前不是学历史的,虽然几次听过中国古代的课,但那是因为走错了教室。我想,研究历史是顶不落好的事情,就像孔乙己先生研究回的四种写法,没有人理他的。我的经历里似乎也一直和历史无缘。

我是七二年出生的,时逢四月,正是春天,我家里却没有春天,我爸爸是个没落的“士”,阴沉沉的,想让我守住春天,于是我就叫守春了。这个名字有点俗,好在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有比我更俗的出生了,那就是守冬(咳咳,我的二弟啊)。

我四岁的时候,我们那个地方闹地震,暴雨如注,当时我爸――作为一个没落的士,用竹竿挑起床单四角和雨搏斗,合家避雨于床单下,四面雨线滂沱,有

诺亚方舟之感,几乎就是尧末期那个样子吧:大雨滂沱,洪水汪洋,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后来,朝里传来消息,“四凶”被革命老干部拿着手枪,抓起来

了,天下才恢复五日一风,十日一雨的节奏,文革也才结束了。也改革开放

了。

我爸似乎也不那么枯燥了,但似乎仍没捞到什么好处,反倒更没落了,工资还

是很低。不管这些,随着发育,我的脑子清醒了许多,开始上小学了。

我的小学是个小地方,外面有山坡树林河水,学校里都是当地庶人的孩子。我

们老师是一个扎着“羊犄角辫”、挽着裤脚、脚腕上边带着泥(因为我们那里

是山村)的农村女生。她在小黑屋里走来走去,拧坏孩子的耳朵,发出歇斯底

里的尖叫――因为她被坏孩子气到了。屋子里的气氛比较符合沉闷的七十年代

尾巴,还有墙上的大字,这么多年来,一直默默地注视和蹂躏着我。

还有一个女老师,严厉得象个女巫,念几句咒就能偷着把小孩子变成桌子腿儿

或赖蛤蟆。她叫我们一起背诵名词解释“山顶洞人”“贞观之治”,一个虚词

也不能错,她就站在背诵着的身旁,好像狼外婆或者灭绝师太一样。当时课堂

上背得最流畅的人,事后证明长大以后都再也不看历史书了――因为兴趣全没

了,都被灭绝师太灭绝了。想到历史,就是和童年受虐待相联系罢了。而且觉

得中国历史上没有好人,除了一两个商鞅、王安石之类的改革者,其余就都是

万恶的统治阶级了。其实,一个国家不管多么进步,都会有统治阶级。统治阶

级不管多么进步,也都要收税。奈何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收税就成了剥削了

呢,而我们就要那么仇视他呢?

总之,中国的老祖宗和文化遗产,经过我们的历史课学习,终于全被否定了。

我们都赤贫光着腚了――当然是指精神上。

期间我们也做实验,使用砝码还有大老介(就是蛤蟆),给它开膛。同时测出

了我的血型是B,此外就没有什么心得,只是死背书罢了。

我到了大学,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却不甚好读书,人变得愤世嫉俗,甚至留了

披头长发,爹来学校时被迫剪短。由于考试成绩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

铤而走险,跑到北京大学去散心。北京大学有一个女孩是我老乡的同室,就是

一说话就笑的那种,一米六五,正好合我的鼻尖平齐,是江南人。

我就跟她们一起假装去听课,听老师讲《左传》。当然我主要是看她。这个老

师很坏,总是让她翻译最难的部分,而且讲的都是我们出生以前的事情,譬如

郑国的城门叫什么之类的。学生们鬼鬼祟祟,老师也蔫得不行,估计为分房子

的事忧心忡忡。倒是窗外文史楼檐前的雨燕,尝在阴天里翻翻地结队飞翔,好

像很有一点意思。

后来,我就不再去北大听《左传》了,因为那个女生,跟我在湖边说了好些言

不由衷的话,把我气得,惹出了士的儿子的愤怒了。我就假装愤怒,再不去北

大了。她也并不来找我。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怎样了。而那个老师,到底分

到了房子没有,也不知道。

后来我又出国了,经常在新泽西州立大学的池沼高阜散步,看见外国夜空里的

星光烂漫秀远,而北大那个女生,也渐行渐远渐不能思想了。

有时候,我也会翻翻手边的《左传》,这是从北大跟她听课的班上带来的。书

上这些古文字,就像中药一样,对于留学异国的人,大有镇定止痛、益肾养颜

之功效的。我特别反省了自己的人生历史,我认识到,如果当初不意气用事的

话,现在也应该跟她比翼双飞,实现小康了吧。

一边回忆着她,一边翻看着破旧的《左传》。我把她没有翻译通畅的部分,反

复诵读,琢磨理顺,全部搞定,并且带着对她的迷茫的怀念,假装写起了小

说,就是《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正是叙述《左传》所描述的春秋时代。我

希望借着写它,和已逝的青春景象遥相张望,和已失的她的青青衣衫,仿佛重

看。

《左传》的那个时代,中国人还比较笨,西方人已经进入铁器时代,而这时的

中国人还抡着青铜武器,用很讲礼数的奥运精神在打仗呢,所以我把春秋时期

冠以“青铜时代”的名词。插一句的说,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其实大有水

份,如果以青铜器、文字作为文明肇始的标志,那么中国最多是商朝中叶进入

了青铜时代,充其量只有3500年文明迄今罢了。

春秋时代的五位霸主,因为脾气好,打仗讲礼数,所以被我形容成颇有古风的

恐龙。当然晋文公是个例外,他的贵族气不浓,因为流浪的时间长,心理变态

也较多,所以有刘邦的风格,小资情调少一些,市井机巧多一些。于是打仗没

有不耍奸的。孙武子后来把他的著名战役“城濮之战”的打法,总结提炼出

“以正合、以奇胜”的新军事理论――所谓“兵者,诡道也”,至今在商海里

还被人津津乐道。

后来我又写了《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这些大蜥蜴们没有春秋霸主的古风

了,主要擅长在泥塘里打滚,其中尤其夫差、勾践的故事最为目瞪口呆。

由于忙着写东西,耽误了申请绿卡的正经事。到了临近2000年的时候,我拒绝

掉了资本家的低薪聘请,回到了国内,在北京一家枯燥的技术公司里假装当了

一个人事经理。

伴随着自己的迁走流离,手稿烙下不同时期我的心绪,时而文辞清扬,时而牢

骚吹贯。回到北京不久,我就听到她(那个北大女生)结婚的消息,当时我正

在空气污染严重,治安问题多多的北京五环外远郊地区、家徒四壁的(当然四

壁之间有一台电脑)我的住处,假装看古书呢!身边并无佳人斯守,茕茕孑

立,形影相吊。我想,这对我是不好的。而卡拉OK的高嗓,“爱情两个字好心

苦”的情歌,又时时在晚间唱起,打扰着假装写作的我。

我于是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作学习榜样,目不斜视,眼不窥园,一定要把与她

相处时分所读过的《左传》,重新写出来,就像失去了一条腿的人,还珍藏着

记忆深处的一只鞋子。

夜晚大面积的寂静淤积于小屋,门外偶尔有野狗嘘嘘地放两声预警,正是坐卧

不宁的春前季节。

如何把春秋的故事写的有趣,对于一个生活原本无趣的我,实在是个挑战了。

鸡小拦之类的戏说,对于我想写的严谨内容的历史,显然是不适合的。写历

史,非要“信、达、侃”不可,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顺畅,侃就是调侃。有了

一定的调侃,写的又全是准确的史实,庶几可免乎难吧。对于想了解中国历史

又无暇钻故纸堆的朋友,不妨可以读我写的东西。

古代有所谓一种谋士,比如三国里的陈琳教袁绍不要邀请西凉的董卓进京来剿

灭宦官,袁绍不听。果然引狼入室,董卓夺了袁绍的权柄。这些谋士,他们的

真知灼见并不源于天生能掐会算,而是后天读了很多古书,参照古事,很多时

势就可以预测和分析了。所以读读历史,对今天的人,不论上班办事,部门管

理,周旋人际,乃至泡妞,都是颇有裨益的。至少朋友一群小坐,酒菜间引一

些古代小事以调笑同座的今人今事,也是颇有一种雅趣的。以小资为己任的朋

友,不可不察也。

后来,我写完了这本《青铜时代的蜥蜴战争》,为生计考虑,就赶紧出门去干

正经事。不料得到阅读者的鼓励,又迫我拿起狗笔,续上一段狗尾,就是“鳄

鱼”什么的。看看多不满意,终于越改越坏,直至潇狼技穷,从无柳暗花明。

最后我又写了“蕨类”,是关于夏商西周的,把中国虚无飘渺的史前时代,以

及夏商西周的浮光掠影,在这本“蕨类”里,鱼贯而过。

写完最后一页,灯光正照在更深的我的井底一样的楼上房间,万籁哑寂,我的

心情竟不知所措起来,引发得这五环郊外的野狗,也呕呕地叫起来。一种难言

的情怀,踌躇于人生边缘,缭绕不散。

从古代世界钻出来,走上小区平台。星星微弱的烛光,照耀着2500年后的年轻

小区。小区里随处可见的是青春的片段,这个太平时代没有刀枪,几个溜滑板

的家伙蓬蓬勃勃地风驰电掣,我不禁假装很老成地轻轻叹息。人生啊,当行路

者渐渐稀少,当她在北大校园里的青青衣衫渐渐模糊,索性把旧有的青春年少

交付给一片绝望而又欢快的雪中,雪花一直飘到她的江南去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