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云南农民已经有的开始吃野菜了,实在让人担心。 -- 云无心而出岫

共:💬188 🌺235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本次大旱还和地质条件有关

广西、贵州大部分地区,云南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高度发育、土层薄,由此导致岩土体涵养水源的能力偏弱。黔西北地区有句俗话:下雨就涝,天晴就旱。按道理说这样的条件下,修筑水利设施的效果会很明显,但是这些地区恰好多属于山岳地形,修建水利设施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在技术上难度远高于平原和丘陵地带。这些地方修水库是不难,甚至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要让水库修好了不渗漏、是需要技术和物质条件保证的,要设计和建造配套的灌溉沟渠、把水库蓄集的水调配利用起来,更是需要技术和物资、人力的巨大投入。麻烦的是,当年全民大修水利的指导思想,是“多、快、好、省”,资金、物资和技术投入都严重不足,更多的靠动员民力土法上马——在其它地区,这样做有效果,在上述地区,做的基本上是无用功。

客观地说,大集体年代,其它地区以大量使用民力为代价、在政府投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搞起来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这三十年来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一笔宝贵的遗产。但是在前面提及的这些地区,因为上述原因,当年付出巨大代价修起来的水利设施,大多数都是样子货,全民大修水利留下来的那么多小水库,除了因为严重渗漏连水都蓄不住的、或者是因为施工质量太差维护成本太高而荒废的,保留到今天的绝大部分仅仅发挥了水源地和养鱼、旅游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基本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