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过去30年为什么中国没有被问题压垮,还取得了不断的进步? -- 笨笨猪

共:💬216 🌺41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例子不特殊,

农民工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尤其在一些工地上,70年代后期的修防空洞,工地上几乎全都是农民工,当然,那时候农民工的地位不是现在的民工可以比的。

我在回农狗兄的帖子里提到,

小木匠有个师兄没有在工厂上班,是个四处云游的木匠,就是哪里有人家要做活,就去那家做,吃住在东家,干完去下一家,除了木匠还做点别的,但是,因为他是自己出去揽活的,所以要交一部分收入给队里,承包以后,他就自由了,不用交队里了,但是他也给地拴住了,如你表姐夫一样,也要农忙,收入是减少的。

小木匠是队里派出来的,是有口粮分的,至于收入方面,工厂和队里有什么分成方案,这个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的是,小木匠跟工厂里的城里职工是有来往的,我们家给过他粮票、副食品券等,那时候买百叶、豆腐之类的要副食品券,这个你肯定也知道;他也帮我们家做过小的木工活,修个门窗,做个小板凳什么的,而逢年过节,他从乡下回厂,会带点年糕、鸡蛋之类的给我们。有一阵子他还带过豆油,卖给我们,不是送,8毛钱一斤,粮米店计划供应的是7毛9一斤,这个黑市价跟计划价几乎是相等的了。

出门的话,住旅馆要开介绍信,不住的话不用,那些裁缝、木匠等手艺人就不用,因为可以住在东家。

后来因为全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的低价,很多农民对种地也不上心了,所以就变成了壮劳力出去打工,老人妇女种田了。

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农产品的高价才是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因为推行承包制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