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乐在棋中(一)[完] -- 神仙驴

共:💬47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转贴一篇很久以前看过的文章:《围棋天地大腕不拘小节》

古往今来,围棋一直是德艺兼具的“道”,以至于不少棋迷都认为那些毕生都在从事棋道探究的职业棋手都是超凡脱俗、过着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异人”。

韩国是礼仪规范相当严格的国家,“求道”的围棋界更是对违背礼仪的行为嗤之以鼻。不过,职业棋手也是人,常年浸淫在胜负的浊浪中,难免有一种普通人不易体会的压力,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千奇百怪的习惯。近来随着围棋媒体的发展,职业棋手的世界日益透明。对于许多大棋士来说,这些围棋“外面的世界”也在不断昭示天下。

“抖”出来的世界冠军

曹熏铉是韩国棋院特别对局室的常客,特别对局室里进行的都是挑战棋之类的最高级比赛,里边摆放的宽敞舒适的高级沙发。曹熏铉是坐在这个沙发上次数最多的棋手。曾经有段时间曹熏铉干脆半躺在这张沙发上下棋,真正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床。当时的曹熏铉是如日中天的围棋皇帝,向他挑战的棋手们总是处于守势,在限时5个小时的对局中看着比自己弱的对手苦苦琢磨,曹熏铉常常因为等待而疲劳,自然而然地把这张沙发变成了床,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卧龙”。刚开始人们对此并不在意,但随着曹熏铉“卧棋”次数的增多,人们在他背后议论,“就是皇帝,躺着下棋也太过分了。”在受到指责以后,曹熏铉认识到自己的失礼,逐渐改掉了这个习惯。

曹熏铉除在下棋时嘴里不停地叽哩咕噜外,还有一个不良习惯,那就是“抖”腿。在棋局陷入混战、需要慎重考虑时,曹熏铉往往两手托腮,躬着上身关注棋盘上的情况,这时候与其他棋手没有什么分别。但在走出妙棋或把难题踢给对手时,心情惬意之余他的腿就会有意无意地抖起来了,而且这种“抖”是非常之抖,抖得人心发颤,抖得地动山摇,让人无法不认为他是故意的。

其实抖腿也好,嘴里叽哩咕噜也好,都是曹熏铉紧张的一种表现。就像一个刚设好陷阱的猎人,在期盼猎物走进陷阱、准备发出致命一击的等待过程是漫长的,曹熏铉也难免焦躁。

说来有趣,曹熏铉的这个习惯曾“帮”他拿到过世界冠军。那是1994年东洋证券杯决赛,曹熏铉对素有“韩国克星”之称的依田纪基。当时的依田纪基在和李昌镐、刘昌赫、曹熏铉等韩国棋手的对决中保持着极高的胜率,舆论也认为依田的夺冠希望较大。但第一局却是曹熏铉先拔头筹,局后依田异常恼怒地指责曹熏铉没有风度:“我不是输在棋力上,而是败在了‘技术’上。曹熏铉的腿抖得像风车似的,而且在对局中不停地用日语叽哩咕噜,这明摆着是在干扰我,太耍赖了。”

其实这方面依田有所误解,曹熏铉早年留学日本,对日语的熟悉程度更胜韩国语,就是在韩国国内的比赛中他也常用日语嘀咕“哎呀,完蛋了”之类的话。这个习惯刚回国时曾遭来不少非议,不过现在韩国棋手对此已是见怪不怪,也懒得再说他。

当然依田纪基的恼怒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于从小受端庄对弈姿势教育的依田来说,曹熏铉的这种又抖腿又嘀咕的行为无疑是盘外招,至少也是超出了职业棋手道德范围的行为。接下来的第2局就发生了依田戴着耳罩出场的历史性事件。不过堵住自己的耳朵也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有一种奇怪的共鸣使人更加不能集中精力。曹熏铉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如愿”拿到了冠军。

此次事件在国内外引发了不少争议,其中大部分人的观点是曹熏铉玩得过火了。可能是因为这场风波,从那以后曹熏铉的对局态度比以前改善了许多。

曹熏铉过去是每天抽三包“烟”的烟鬼,可以设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指间升腾着缕缕清烟,腿如筛子般抖动,再加上口中不停地念念有词,这就是从前曹熏铉姿势的全素描。只是如今这种模样已经很难见到,其一是曹熏铉已戒烟成功,其二是因为此后跟李昌镐的对局居多,石佛的岿然不动使他无法“抖”,而大多数处于劣势的现实又使他无暇去“抖”。

曹熏铉的抖腿让人精神恍惚,手足无措。但仅以此技而论,更厉害的应该是韩铁均六段。韩铁均目前是韩国棋士会会长,是在后辈棋手中声望极高的中坚棋手,但他一到棋盘前却如坐针毡,抖腿更是自始至终,相较于曹帅的抖动,韩六段并非大开大阖,但频率极快,速度宛若苍蝇振翼,被媒体评为世界抖腿“第一人”。只不过韩六段的战绩并未若曹帅辉煌彪炳,这个习惯并没有广为流传。

翘、盘、跪

既然说到腿,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翘腿的习惯。在一般的预选赛里用的是普通椅子,所以常常能见到棋手们翘着腿思考的模样。棋手中翘着二郎腿,坚持五六个小时的绅士也很多。老将里面李奇燮、沈宗植、尹奇铉、梁相国等人是老资格的翘腿派。海外棋手中,比起经常坐榻榻米对局的日本棋手,常年坐在椅子上比赛的中国棋手中翘腿的人更多。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马晓春、俞斌、刘小光等人,有意思的是这些爱翘腿的棋手大部分都是身材修长。不料,腿短如金寅九段竟也是翘腿派的巨头之一。

不仅如此,翘腿的模样也是各有千秋,像尹奇铉是把腿腕撂在大腿上的踢毽式翘腿,金寅则是两腿交叠的正宗式翘腿。也有边翘腿边抖晃的棋手,像前面介绍的曹熏铉和韩铁均都是这样的复合型。

除了翘腿以外,在韩国棋手中最常见的是双腿盘坐的姿势。对于从小在坑上生活的韩国人来说,这种盘坐姿势最舒适不过,而从小习惯跪着下棋的日本棋手则是跪姿居多。当然,如果叫中国棋手用这两种姿势坐对弈会觉得是在受刑,这是习惯的问题。

韩国棋手中跪姿也不少见,与日本棋手一开始就跪坐的习惯不同,韩国棋手采用这种姿势一般是在中后盘,因为中后盘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调整一下坐姿让自己更舒服些,有利于头脑的清醒,这时这种跪在椅子上犹如“反省”的姿势就出现了。经常采用这种姿势的棋手中被称作学究派的人较多,如金秀壮、姜勋等人。

实际上在业余棋手的比赛中更容易见到这种姿势,因为业余棋战限时比较短,就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据说人在跪着的时候最能集中精力,所以很多业余棋手往往是一上阵就脱掉鞋子,跪在椅子上“反省”。

此外还有把一条腿竖起来垫下巴的姿势,这种姿势主要在业余棋手身上出现。因为这种姿势会露出袜子,甚至是毛茸茸的小腿,极为不雅,职业棋手因自顾身份很少采用。不过很多业余出身的业余棋手有时也会因为忘情而露出“原形”,如金宗俊、林宣根等,就连贵为四大天王之一的刘昌赫也未能免俗。

察言观色“第一人”

比赛中,特别是在等待对手落子时,很多棋手习惯观察对方的脸色,希望从中得出哪怕是一丝有利于判断对方战术意图的信息。这样的侦察行为原本不应该受到指责,但刘昌赫却因此曹受了不少非议。刘天王以前在落子后总是习惯性地向对手望去,不过他不是堂正地面对,而是偷偷摸摸地瞟来瞟去。圈里人虽然对这个习惯比较宽容,但刘昌赫是世界大赛的常客,这个不成体统的习惯经常在电视上出现,自然招来棋来的非议。

这种习惯在新锐棋手中也比较多见,“不败少年”李世石三段就是代表。年轻气盛的李世石每当走出一步好棋时就会神气地向对手挑衅般地凝视,似乎在询问说“看,这招不错吧!”这种习惯难说是不是他们故意的,不过公众还是乐于接受他们的表白。刘昌赫曾赎罪般地坦率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有这样的习惯,并且已经大有改观,李世石则因为年纪还小,加上很少有人提醒,还没有丝毫改变。

如果说刘昌赫的瞟视有些不够光明正大的话,依田纪基的眼神则是寒气逼人,他具有像武士挥刀时候那种闪电般的射线,与他对局的棋手很少有人和他对视。

三年前刘昌赫和依国纪基曾上演争夺三星杯和应氏杯十番大胜负的好剧,结果刘昌赫取走应氏杯,依田纪基捧得三星杯。对此有人戏称两人在眼神的对决中平分秋色。

对局中没有丝毫的不良习惯是李昌镐的特点,不过,如果仔细观察,李昌镐眼角经常莫名地抽动。人们以为那是他小时被师父的“烟炮”熏的,但曹熏铉戒烟以后李昌镐依然抽眼,而且就连平时对话的时候眼部也不时抽搐,很显然这已成为了习惯。

徐奉洙则属于脸上挂着棋局晴雨表的一类,占优的时候倒看不出什么,一旦局面处于下风就不禁面现红潮,这是因为徐奉洙不会掩饰自己内心的天性使然。

1993年应氏杯,徐奉洙出人意料地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和大竹英雄九段争夺冠军。此前徐奉洙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是1989年富士通杯四强,进入决赛还是第一次,在40万美元的巨浪面前,一直在浅滩里游玩的“野豹”纵是有着豹子胆也是难免胆色发虚。

记得第3局即将开始时,众多摄影记者拿着“炮筒”虎视眈眈,但徐奉洙就是不露面,原来他在拿着湿巾不停地擦脸,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脸红得不敢见人。于是对局开始后近5分钟的时间里徐奉洙的脸一直埋在那条毛巾下面。相反,大竹英雄却尽显英雄豪气,面对镜头放声大笑,不知是在嘲笑徐奉洙的小儿科还是对这种场景兴奋莫名。

扇子惹来的抗议

1992年,东洋证券杯决赛的双方是年仅16岁的李昌镐五段和昭和巨匠林海峰九段,对这一年龄悬殊的跨时代对局,韩国最大的KBS电视台大肆渲染,并现场直播全部比赛,当时近于全国空巷。这纯粹是因为小小的李昌镐,使得那么多不懂围棋的人也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像天书一样的黑与白。

当时KBS电视台接到不计其数的电话,甚至不能进行正常办公。刚开始是李昌镐何时开始学围棋、智商是多少之类的询问电话,但棋过中盘后询问电话全部变成了抗议电话。抗议的内容无一例外是指责形如泰山的林海峰“卑鄙”地用扇子发出声响,妨碍李昌镐的思考。

当时林海峰手里拿的是日本合竹扇,与韩国的扇子相比,日本扇子更像是一种装饰品,小巧得刚好能握在手中。而且扇子开合时两侧扇骨相互撞击,能发出清脆的响声。面对少年姜太公的老辣,就连素以稳重著称的二枚腰林海峰也把持不住自己,折合扇子的频率不经意间加快。其实折扇的声音不大,也不足以扰人心思,听惯了的人只当它是舒绵的轻音乐。不过问题是为了捕捉落子的声音,导播在棋盘下面安装了小型麦克风,这显然夸张了折扇的声音。所以当局者李昌镐不觉得什么,倒是让心系李昌镐的棋迷们受不了。实际上职业棋手下棋一般是全神贯注,进入一种忘我世界里,就是旁边落下了炮弹也不为所动。所以当局后记者问李昌镐折扇的声音有没有妨碍他的思考,李昌镐反而不解地反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林海峰虽然以扇子招致恶名,却开了“扇功”先河,此后不仅是业余棋手,职业棋手们也纷纷购买同样的扇子,对局室里一度扇响成风。

李昌镐后来也用过这种日本合竹扇,但有人提醒他作为代表韩国的棋手不该用日本味很浓的扇子,他遂改用自己书写的“诚意”两字的韩国式合竹扇。李昌镐是个左撇子,所以扇子都是抄在左手上。有意思的是石佛的体格不算矮小,但他扇扇子的模样却相当娇气,扇子来去的幅度很小,有点像古代的贵族小姐。

曹熏铉也属于扇子族一员,他用的也是韩国式合竹扇。每次对局时不停地折合扇子,并不时用扇子来拍自己的头或膝盖,所以他手里拿的扇子总是破破烂烂的。曹熏铉平时的穿戴很干净,而唯独手里的扇破旧不堪,很是显眼,作为将曹天王视为偶像的笔者时常用种想要给他买把扇子的冲动。

韩国棋手大部分只是在夏天使用扇子,曹熏铉却是四季不落,甚至在冬天也是这样,可以说在曹熏铉手里扇子已经失去了扇风的本义,更像是一件装饰品或是习惯性的玩物。

张秀英、洪太善等人用的是相当“高级”的扇子,不仅扇子本身昂贵,扇子上的题词完全是凡人难以看懂的“屏风用式”汉诗。

当然也有从来对扇子不感冒的棋手,这些棋手大都性格开朗,自由奔放,如徐奉洙、郑大相、金熙中等人。夏天在韩国棋院能经常看到为了一把扇子你争我夺的风景,但他们就是看到没有主人的扇子,也顶多拿起来瞧两眼而已,更别说放进自己的口袋。他们的理由是现在去哪个地方空调都开得很足,何必发神经拿着扇子装模装样。

以前笔者不明就理,看到徐奉洙两手空空,满腔热情准备送一把扇子。当问到徐奉洙喜欢什么式样的,没想到得到的回答竟是不如给他买支冰激凌。

不过徐奉洙也有自己的习惯,他有段时间手里拿着有助于健康的金针,这金针有高尔夫球那么大,表面像刺猬那样有很多针刺,据说能通过刺激手上的穴道,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徐奉洙从年轻时起就开始常说自己的健康有问题,不知是真的身体虚弱还是心理上的原因,反正他特别会保养自己。

因为金针还有助于消磨对局中无聊的等待时光,郑大相后来也买了一样的金针,但不久前听说两人都给弄丢了,经常丢三落四似乎是他们不喜欢拿扇子的理由。

孙悟空的念珠

徐能旭的外号是孙悟空,这缘于他神出鬼没的棋风和他出手快如闪电的急性子。90年代初,徐能旭在大王战上连续四年挑战曹熏铉,一度还称为“大王战男子汉”。那段时间徐能旭在对局时常带着一串念珠上场,因为他的念珠不是随处可以买到的那种念珠,而是寺庙里的高僧佩带的大佛珠,所以很是惹眼。

笔者曾经看到过徐能旭在对局时拿着念珠捻来捻去,大耍花活。“孙悟空”玩念珠的模样忽然很是好看。不过徐能旭带着念珠并非为了耍花样,而是希望念珠能帮他放慢比拍打苍蝇还要快的出手速度。但没过多长时间,念珠却见不到了,原来念珠也没能改变他的急性子,反倒是对局时在他心灵火燎的快速转动了,念珠的串绳被不幸弄断,搞出了念珠洒落整个对局室的笑话。此后徐能旭一度也用过金针,但他天生的急性子不是靠这样的道具所能改变得了的。

如今徐能旭在对局时依然空着手,过了不惑之年,年轻时候非要战胜对手的那种“杀气”被淡看胜负的平静心情所代替。不过回想起来,徐能旭转动念珠时正是其最全盛的时期。

火柴和卫生纸

说习惯,当然不能落下有着种种奇特举止的赵治勋。

80年代初,赵治勋在对局时一直“酷爱”折断火柴的特殊习惯。每逢难解的局面,就寻来火柴盒放在两腿中间,拿出火柴一根一根地折断。赵治勋折断火柴不是用两手,而是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来连拦腰折断。为了赵治勋这个特异的习惯,日本棋院当时在赵治勋登场的比赛中从来没有忘记准备几盒特大号的火柴。

80年代后期开始,赵治勋开始撕扯卫生纸。因为火柴越来越难寻,而卫生纸则是每个对局室里必备的物品,很容易找到。赵治勋撕扯卫生纸的模样也是独一无二,刚开始是像拔棉花糖一样,等拔得差不多了,会把拔下来的卫生纸卷成一团,再用力撕址。

有人认为这是赵治勋发泄强烈胜负欲的方式,而现在这些方式都已被赵治勋遗弃,进入90年代赵治勋又发明了捶打自己头部的最新款式。

赵治勋捶头,不是轻轻的捶打,完全是自我虐待型的狠打。大概是在7年前,韩日举办了两国快棋赛冠军对抗赛。当时代表日本出场的是赵治勋,韩国代表是李昌镐。比赛在韩国MBC电视台演播室里进行,这场比赛在赛后不得不进行剪辑,因为中间出现了非事故性中断。当棋过中盘,激战正酣时,突然有个“啪”的声音响彻整个演播厅,把现场的人吓了一跳。正在口若悬河解说的尹奇铉九段停下来向转播人员询问:“什么声音,是不是演播室里的灯泡炸了?”

导演、摄像等人慌忙取下耳机抬头察看顶棚,不过照明灯炮却无一损坏。正当众人大惑不解环顾相视时,负责记录的郑大相向众人模仿赵治勋击打自己头部的动作,人们才明白原来是赵治勋怪自己犯了重大失误,虐击自己脑袋的声音。

赵治勋是很受摄影记者欢迎的棋手,因为大部分棋手下棋时都小心翼翼,动作简单,表情简单,让希望能拍出优质照片的摄影记者们很是苦恼。

在这方面赵治勋深受摄影记者喜爱,这倒不是说他在镜头的面前有意识的作秀,特意为摄影记者摆姿势,而是指他在对局时身体的语言和面部表情极其丰富。赵治勋的对局照片中很难找出发型整齐的照片,对局时习惯用手来揪自己的头发,所以他的发型总是“闪电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