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 -- 须弥一芥

共:💬463 🌺3238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六)

血战佩里硫之陆战一团的奋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把佩里硫D日的图贴一下来说明问题,这次我找到了原图的彩色版

D日普勒的第1团进展是很少的,如果细心的读者仔细看图,就会发现第1团的战线也不是连续的,3营的K连被分割包围了,这就是任何写佩里硫之战都要提到的The Point之战,但各种资料里提供的地图上没有这个地方,也不是山丘峡谷分水岭,两个首字母必须大写。

我从河友kkilo提供的书《Peleliu 1944 - The Forgotten Corner Of Hell》中切下明确标有The Point的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Day的3D效果图上,注意The Point在最左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父辈的足迹网站上后人拍摄的佩里硫现状照片:从白滩望去的The Point

The Point据描述说是一个高9米(30英尺)左右的断崖,正面呈蜂巢状分布着多个火力点,由天然洞穴或人造钢筋混凝土碉堡构成, 在这块小小的海岬上,日军部署了一门47mm反坦克炮和6门20mm双连机关炮,并有若干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父辈的足迹网站上后人拍摄的佩里硫现状照片:The Point 最底下一个洞穴火力点的射界

The Point射界从侧面可以覆盖整个海滩,对美军威胁极大。普勒的通讯组就是被The Point上的47mm反坦克炮打掉的。

普勒派出第1团3营K连连长George Hunt攻占The Point,George Hunt带了一个排90人,渗透进日军战线,绕道从后面攻打The Point。

George Hunt的这个排在抢滩时把重武器基本扔在海里了,只有随身携带的轻武器。一路克服了多个火力点,基本战术是用发烟手榴弹遮蔽日军视线,然后步兵近前用手榴弹投入洞穴解决战斗。到了最后那个最大的据点时,这套战术失灵了。因为洞穴的入口到洞穴里面是弯曲的,其实这时候使用喷火器是最好的,但手头没有。

所谓无巧不成书,就像一战法军一发打偏了的炮弹决定了凡尔登的成败一样,奇迹出现了。

有个哥们枪榴弹可能装歪了,打出去的时候感觉在枪管上磕了一下,结果形成了跳弹,正好在炮弹堆里爆炸,引发了殉爆,逼得里面的日军跑出来逃生,又被候在外面的美军象打靶一样一一打倒。这个最大最难啃的据点就这么被攻陷了。

The Point丢失后,日军组织了多次反击。George Hunt这伙人粮弹都缺,最困难是没水,但日军的反击都被英勇的陆战队员击退,等到第二天下午美军击破日军战线与他们会合时,George Hunt只剩下18个人了。这18勇士战地照片里没有合影,也没有记录说某人因为在The Point的英勇战斗而获得什么勋章,对于美国这种酷爱发奖章的国家,一点点荣誉都大书特书,这么英勇的战斗被忽视可真是一件怪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佩里硫岛现在George Hunt的纪念铭文,George Hunt后来成为美国《生活》杂志总编辑editor-in-chief。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周9月15日-9月22日战线大图,点击可放大,更专业更清楚

D日之后,随着美军支持部队(炮兵、装甲兵、工兵等)的一一登陆,美军的进展开始明显加快。

第二天,第5团开始占领机场并向东北挺进,血战太平洋关于佩里硫的第二集横跨机场挨炮轰就是在这个阶段。电影里极力渲染,应该没那么严重,中川州男被加强有818野战炮兵联队的一个大队,手头大概有75mm山炮8门+105mm榴弹炮4门,81mm迫击炮20门+4门九七式150mm中迫击炮,海军的120mm高平两用炮没数据。美国人就喜欢用“范德格里夫特弹药量”轰别人,见不得被人轰,上甘岭上被300多门重炮轰的志愿军笑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后来在佩里硫缴获的九七式150mm中迫击炮

大家都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海岛上晒太阳,觉得仿佛到了天堂。

可是大太阳底下摄氏40多度的高温下冒着枪林弹雨,还没水喝(运水的水槽原来是装油的,没清理好,结果水被污染),这滋味可就是在地狱了。当时的美军就是这样,在推进过程中部队因为中暑大量减员。

第7团向南扫荡,地形并不复杂,火力又得到大大加强,所以突进很快,到D+3日Rupertus就声称岛的南部全部被攻占,任务完成。关于第7团有这么个趣事。

有个坦克排的排长找步兵连的连长:

排长:你们是3营I连吗?

连长:是。

排长:我们奉命配属你们进攻。

连长心的话,没有吧,不过中国人有句古话,送上门的不要,老天爷也不答应啊(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结果打了半天,那坦克排的哥们才搞明白,这是7团3营I连,不是应该配属的5团3营I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佩里硫岛地形,图上和图下方的两条白线是岛的西路和东路,是沿着山脚修的公路。左侧是五姐妹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飞机上俯视Umurbrogol山,可以看出不攻下Umurbrogol山,机场永远受到居高临下的威胁,普勒的第1团的战斗集中在图中山的左侧

第1团在占领了The Point之后,由南向北向Umurbrogol山发起进攻。Umurbrogol山驻守的日军主力是第2联队的第2和第3大队,双方是精锐对精锐。

第1团被困在山脊的中间,日军在山脊上的交叉火力让美军的寸步难行。而且,日军奉令只有在能够造成大量伤亡的情况下才开火以免暴露目标,所以美军伤亡越来越大战果却很小。日军的狙击手开始狙杀美军担架兵,担架兵必不可少,逢缺必补,这样日军就可以慢慢的消耗美军兵力。除此之外,日军还趁夜色偷袭美军的散兵坑.美军只好挖可以容下两个人的散兵坑,这样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可以放哨。

Umurbrogol山最血腥的一场战斗发生在第1团第1营攻击Hill 100的时候,美国海军陆战队把它称作血鼻岭Bloody Nose Ridge战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血鼻岭Bloody Nose Ridge,地图上一般只标五姐妹山Five Sisters,血鼻岭是海军陆战队给起的外号,特指五姐妹山的南坡。

这个Hill 100是Everett Pope上尉他认为的,其实不是,是五姐妹山的其中一座。

9月19日,Pope的连队奉命深入渗透到山脊中,率领仅剩的90人攻占他认为的Hill 100,一整天的血腥战斗后他终于到达了山的制高点。然后Pope发现自己被包围了,只得匆忙构建了一小块环形防线。

晚上,日军的反击开始了。Pope的士兵很快就用光了子弹, 后来不得已只能用匕首和拳头与日军搏斗,甚至用珊瑚礁石块和空弹药箱来砸日军。

Pope和他的士兵终于撑到了天亮。当他们被援军护送撤离的时候,整个连队只剩下9个活人。Pope上尉因为此役而获得了荣誉勋章。而Pope辛辛苦苦攻占的山头因为守不住,被放弃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佩戴荣誉勋章的Pope上尉

Pope和Hunt的不同遭遇让我想起了小强的故事,那是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经典段落。

为了入华府为仆,大家比惨,周星驰卖身葬父还不行,另一个竞争者一家六口一晚上全死光了还身染十级肺痨,小狗旺财也挂了,逼得周星驰对着一只蟑螂悲痛欲绝,这才如愿以偿。

Hunt虽然很惨,带的人挂了80%,阵地攻下了并守住了;但Pope更惨,带的人挂了90%,阵地攻下了没守住,所以Pope获得了荣誉勋章,而Hunt什么也没落着。

到了9月21日,普勒的第1团这时的伤亡在美军来讲很惊人了–伤亡率近60%这支大约3000人的部队已经死伤1749人,第1团第1营在6天的战斗中损失超过了70%。第1团几乎失去了战斗力,阵地逐渐由完成了佩里硫南部攻略的第7团接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1-D7战斗的彩色示意图,可以看出第1团的战线在后几天几乎没动

Umurbrogol山脊的血腥战斗持续了6天之后,第三两栖军司令Roy Geiger将军派遣陆军第81师的321 RCT(团级战斗群),将死伤惨重第1团替换下来,第1团撤往Pavuvu岛休整。

攻击Umurbrogol山的主力换上了第7团。

To be continue……

关键词(Tags): #血战太平洋#二战史通宝推:daharr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