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内家拳旧闻(1-10) -- 路人甲

共:💬1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内家拳旧闻51

---- 杨家旧闻

魏树人叙述:

汪师曾说,他少年时自家与杨宅都住在内城的西南角,当中只有一直一斜两条街相隔,

杨宅坐落在南沟沿的北头(后为纪念七七事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佟麟阁将军,南沟沿更名为

佟麟阁路),汪宅在东铁匠胡同。得天时地利之便,复遵师爷之命,汪师少年时每天都要到

杨家走上一趟拳架请师爷指点,闲来帮师爷端茶倒水犹如孙辈一般。久之,师爷喜爱他勤快

肯学,不时带他到住所西边的一座破庙里盘架子说拳。闲暇时常见师爷倒背着手,久久盯着

庙檐下的风铃一动不动。汪师不解其意,便问师爷为什么这样看。师爷便将拳艺中以钟喻人

的奥妙一一道来,直讲得汪师豁然开朗。汪师曾在师爷的房中见过一张图上面标示着祖孙三

代的功夫进阶。全图共有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上标着祖师爷杨

露禅的名字,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班侯公在第五层,少侯公在第四层,当时汪师曾就

此图请教师爷太极拳的功夫等级,健侯公答曰,第一层为懂劲,第二层是能用劲……,到第

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并说杨家没有人达到第十三层的境界,自己没得到凌空劲…

…。

内家拳旧闻52

---- 吴图南回忆练习太极拳的经历

摘自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

自叙

......他检查出我患有:先天性肝炎、先天性肺结核、先天性癫奥。他说:很难治好,

因为是先天胎奄带的,我得慢慢调理他。经过相当时间的调理,我的病渐渐好转。後来

李大夫向家长建议说:最好叫这孩子练练功。那时清朝北京地方上有各种功房。此如学

写字、绘画的叫书画房。练弓刀石的叫弓刀石房。练拳的叫拳房。於是我在九岁那年由

家长带我到练拳的功房去。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由他的儿子爱绅号鉴泉教我。我

一方面由李人大给治病,一力面练拳。练什么呢,就练太极拳。我跟监泉先生学了八年

,後来由鉴泉先生介绍又跟杨少侯先生学了四年。前解後共学了十二年。

练功苦难挨,曾经想自杀

那时候练拳练的很苦。传统的太极拳有一种形式的练法叫定式。比如揽雀尾分六个动作

,按每个动作去练定式。定着不动要定多少时间呢,定六个呼吸,然後再换势。揽雀尾

要用三十六个呼吸,差不多两分钟才能定完。正常人每分钟营十八个呼吸,以此类推,

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个动作,你看要定多长时间?所以那时定的我筋疲力尽,汗流浃背。

到冬天天气严寒,练完拳穿的鞋像淌过水一样,一脱掉可以倒出汗水。可是这么一定,

把肝炎、肺结核、癫痫全定没啦,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也不一着急就死过去了。我的两

条腿因为抽疯,左腿比右腿短二寸,後来练拳要练碘筋,结果也碘好了。提起碘筋好厉

害,找一棵树,叫我背靠着树,我的两只手向後反抱着树,身体扳直,老师在前边用脚

把我的底腿勾住,树上钉一滑车,有一皮兜兜住我一条腿的脚後跟,往上拉,把脚趾拉

到脑门,再把拉绳拴住,定住不动。这样还好些,住後碘筋要把脚心拉贴在後脑勺上,

这个罪真够受的。那时我做梦都害怕它。如此类推,什么撼腰、踢腿、铁板桥……等等

,先折腾出来弄好了才开始练拳。过去练拳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开始就去摸鱼。要把上

面说的功夫练出来,其实人人练都能成,就看你练不练,如真练就能成功。那时像我这

么个病孩子,一折腾实在是受不了。我曾经想跳井自杀。有时老师看见我怕苦,责备我

说:又想病好父怕吃苦,没出息。後来我想一个人为什么叫人说没出息呢。我是蒙族人

,我的祖先在元朝时曾经打到日耳曼。我怎么变成没出息的,―定要有出息的。

学各样推手,练三步功夫

就这样我把定式练拳练完了,再练打手。

打手就是推手,那时叫打手,後来传到上海以后才改叫推手。练打手先练单手推,两人

谁也别不住谁之后再练双手推。由平推、立推、斜推,好像个女字形,把这些路子推纯

熟 以後,两个人身体逐渐向下矮,边往下矮边推,一直到身体擦着地而去推。 如用手

一捋对方,自己的身体向後擦着地撤回去,等向前出去时,身体父擦着地出去,如同蛇

一般左右回旋。各位听起来容易,可练起来就难了。记得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拿个筐

去砖瓦铺买二斤疙瘩炭去。我以为老师有用处。就到砖瓦铺买了―斤,多买了―斤,交

给老师。老师说:我在跟你说笑话,叫你把炭烧红了,好烤一烤你的筋。经过苦练,不

动步的推手才算练成了,再练动步的推手。不动步的推手是正的,叫棚捋挤按四个正方

;动步的推手是斜的,叫采例肘靠四个斜角。当然不是绝对的,正与斜是互相牵涉的。

老师教你时,他站在中央,身子一转用手―采,你在外圈要随着紧跑,跑了冬少步,刚

追到头,他一转身又去了,你又紧跑再去追,所以练得满头大汗。后来我研究易经才知

道,这就是得其圜中不支离,意思足围绕着一个园心去跑外圈时,不支也不要离。听着

也很容易。但这劲头很难掌握好的。总之这仅是素材,也就是才练了个大概,然後才开

始练功。

练功自先要练松功,这松功可难了,要由脚趾、脚腕、膝盖、腰、两肩、上臂、小臂,

手腕、手指、脖颈的七个颈椎除了头颅之外全要松开。这么一练差不多把人给拆散了。

然後再练太极拳的三步功夫:第一步功夫叫着功,太极拳毕竟是个拳种,这么―来干什

么使,那么一去干什么用,如揽雀尾是干什么的,单鞭为什么要那样一转,一着一式,

二百六十多个动作都弄熟了,都会使了,但还不算成,因为你只知道死谱,不知道变化

,故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变化。第二步功夫叫劲功,为什么叫劲功不叫力功呢,因为它

不尚拙力,都是柔柔轫韧的,但这奄边东西很多,等把劲功练完了,往下练更难了。第

三步功夫叫气功,我说的气功不是外边练的气功,我说的是太极拳奄边的气功,它的练

法可分两部份: 一部份是运气,运气是把气运到周身,想叫它到哪奄它就到哪裹。周身

内外由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无一处不能运气,身体也无一处不能打人的。你如不信可

以试试,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你会感觉有气的。你也可以随便往哪裹按我。我那奄就

能打你。另―部分是使气,既然能做到运气了如何能使气出於你的身体之外,而又能达

到对方的身体上去,然後要使你的气跟对方的气沟通,两个人变成一个,这个时候就可

以运用自如了。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他这个人就受你控制

了。这个功夫很不好练,我前后练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时间很长了。我再愚鲁也不至於

糊涂,为什么跟它干上没完呢?其中必然有它的兴趣和滋味。就如同吃橄榄一样,初食很

涩,愈吃愈清香可口。这时候我练出甜头来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

杨少侯教拳,连摔兼带打

我是吴鉴泉先生的第一个徒弟,後来他又介绍我跟杨少侯先生学拳,这位老师很厉害,

连摔带打,跟他学拳,他―伸手我就来一个后仰,又一下把我撞到墙上去。我们家那时

候住的房很大,练功的大厅当中有六扇风门,晚上关门要上木拴,门的两边各有一个铁

套环钉在柱子上,上拴时把木拴横插进去。我印象最深的―决是,老师一撒手,我的腰

正撞到门柱的铁套环上,疼痛难忍。老师说:怎么啦,没志气。我连忙说:有志气,有

志气。可是再来的时候,我要躲着点那柱子上的铁套环了。那时我家裹的桌子椅子是红

木的,椅子背打掉了变成个橙子,凳子面板砸没了,变成个火炉架子。後来每逢老师来

家裹教拳,我祖父叫人先将家具摆设挪开,预备着摔打。练功时老师怕我偷懒,由厨房

抬来四张油桌,油案桌腿较高,是厨师专为站在那里切菜用的。把这四张油桌拼起来,

叫我钻到桌子底卜去练,如同练太极拳着功奄有个矮式叫七寸靠,就是用自己的肩膀去

靠对方小腿上的七寸之处。差不多的老人都知道那时候我受的许多罪。总之我认为要把

太极拳练好,除了要有真传之外,你必须要有万夫不挡的勇气,要有百折不问的毅力,

否则必然是功败垂成。我和杨少侯先生学完四年,他说:你差不离了,我要走了。那时

候的老师有良好的风格,虽然他依靠教徒弟吃饭,但当他教完之後,就告诉你教完了,

他就走了,你再请他也不来了。只是到过年过节时大家再聚会。

内家拳旧闻53

---- 陈氏太极拳的一个历史问题

    

请教一个历史问题  

  本人在顾留馨著《太极拳术》一书中看到:陈照丕到北京后,有好友好事,在一家报纸

上刊文说,今有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传人陈照丕到京,各路好手可前来试技交流。结

果,许多拳手手拿报纸前去交手,无人能胜,来人越来越多,朋友便劝其在某庙前设擂,连

打十六天无敌手,陈氏太极始名声大振,各团体、院校纷纷聘请教拳。后来,时任南京市长

多次邀其到南京教拳,北京方面又苦苦挽留,陈照丕便荐其三叔到京教拳。

  现在有的地方说,陈发科在京设擂十七日无敌手,扬名北京,有的说是陈照丕在京打擂

遭败,回来请三叔前去打擂。到底真实情况如何?我想顾留馨作为陈发科的弟子,其所言当

更可信,请各位朋友议一下。

松松叙述:  

杨氏南下后,有一陈沟人与同仁堂岳府相识,推荐陈家人来京教拳。在旧社会上层人士

是有这种爱好的。当时陈发科和堂侄照丕(陈正雷的大爷)在家乡类似保安团的部门供职,

陈发科是农民出身,先叫曾做小商贩,见过点世面的陈照丕抵京,但问题来了,人们都

知道杨禄禅是从陈家学的,但陈照丕只会老拳架和斜身一进一退的打手,加之当时杨氏已居

北京几十年,在应酬和场面上要比从小地方来得陈氏强的多,所以并没有多大市场。要知道

,在今天也不完全是靠本事吃饭的,教拳是三分本事七分人缘。所以,后来勉强支撑的陈照

丕请堂叔来京,但受到当时在京同行们的压制,也不是效果很好,到解放初的时候,陈发科

登记教授的还是炮捶,不叫太极拳。当然,顾留馨同志和唐豪等人的书对陈氏太极拳的发展

确实功不可没。

空空叙述:  

顾留馨特别讲义气,他是陈兆奎最佩服的人之一。任过上海的体委主任。是他介绍陈到

上海教拳。但当时上海的太极拳混乱,陈无法正常教授,故才当了大家的面打了一位空劲大

师,用的是背折靠,人一按肘就飞了出去。陈这才在上海站住脚。

我想当年陈兆丕的功夫不一定能在北京站稳,陈虽号称全国无敌手,但北京可是藏龙卧

虎之地,他虽设擂,但真正的大师是不会亲自打擂的。因此,擂台上的赢不一定能反映真实

情况。

而实际上陈发科在北京的名气也是在56年全国大比武后才真正响亮的。但后时逢文革,

太极拳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几乎到了出现断层的局面。实在另人心痛。要知道,你功夫不

到,师傅不教,仅靠看书是不行的,看了也是天书。个人想法,见笑!

无极氏叙述:  

一摘自《武当》杂志

顾留馨,1908年生,上海市人,1925年在上海南洋高级商校毕业,考入文治大学。1926

年从刘震南学六合拳,1927年人陈微明致柔拳社,然后参加汇川太极拳社学杨式太极拳,两

次学拳均不满一年,养生拳架尚未练顺,更谈不上任何太极功夫。顾氏于1934年人共青团,

不久又加人中国共产党。因其对革命有功,解放后曾任黄浦区区长,1950年任上海市武术协

会主席,后来又主持市体育宫工作,成为上海武术界最高领导人

......

顾氏本身并非武师,却以武坛盟主自居,说一不二。顾留馨组织各路拳师参加学习,首

先关注田兆麟。因其继承健侯、少侯、澄甫三位宗师之大、中、小拳架及推手、散手、器械

技艺,集杨家功夫之大成,故请其献宝,揭示杨家秘传真功。田兆麟功夫乃数十年挨打、苦

练而成,岂肯无缘无故轻易泄漏?于是他摸摸光头装糊涂,推托道: “吾年纪大了,都不记

得了。”田作霖、陈微明只知练拳必须有真功夫,不知一切均须服从党的领导,见顾氏毫无

功夫,自然心中不服。

......

顾氏深知功力深厚之第四代杨门前辈无法驾驭,一方面鼓吹陈王廷造拳谬论,褒陈而贬

杨。另一方面,将傅钟文升格为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借助各种传媒大树特树,并且故

意冷落田兆麟、田作霖、陈微明等资深前辈,聘请傅钟文在体育宫教杨式拳架,聘请张玉在

武协教杨式推手。陈微明因爱徒赵敌七被人暗杀、独子陈邦武英年早逝,心灰意冷,吃素念

佛,又遭唐豪、顾留馨批判,愤郁而终。田作霖晚年贫病交迫,丧葬费由复兴公园武术组长

张玉出面募集。田兆麟空有一身功夫,甚至不能在体育宫谋一个教练职位,只能以民间艺人

身份,在公园设场授拳,无固定工资收入,有时不免借酒消愁。某弟子送两瓶高浓度白酒,

与田师伯共饮。弟子走后,田师伯举杯独酌,将所剩之白酒饮完。翌晨,家属呼唤田师伯起

床,始发觉其酒精中毒身亡。此后学习杨式太极拳者日渐增多,不过是徒有其表之柔软晨操

而已。欲觅“哼哈二气”、 “出手见红”、 “四两拨千斤”之杨氏太极真功夫,可谓难

上加难。传闻四川李师伯、杭州牛师伯以及海外董、杨、郑师伯一脉真传尚存,吾辈当焚香

祝祷,望其发扬光大,保存杨门武技之精粹!

。。。。。。

内家拳旧闻54

---- 陈氏太极拳四大高手

空空叙述:  

现在太极拳有四大金刚之说,过去太极拳有四大高手之说:

第一,陈长兴,号称“牌位大王”。立身于人群之中犹如礁石立于海岸,人遇之自颓,

人人得而敬仰。

第二,陈仲生,(同乳弟陈季生)。日练拳三十遍,为朝廷大将,曾于千军之中手擒大

头王。又救主有功,赐黄马褂(文革中被烧),功夫之高,为四大高手 之首。

第三,陈尧(三个土),弟陈鑫。为陈仲生子。陈尧功夫之高,其手上落苍蝇而飞不起

来,其听劲、灵劲出神入化。当过捕头,曾经捕快们开玩笑,一拥而上,将其压于身下,陈

尧一个惊弹,将十几个人抛出丈外。

第四,陈发科。成手时日练六十遍。曾在洛阳龙庭打擂,一个野马分鬃,穿于数十高手

之中,如入无人之境。陈照丕北京打擂顶不下来,叫其叔入京,称再不来,就给陈家沟丢脸

了。发科公入京后,面对众高手身立于檀木桌之上,称如若能撼动桌子,就永不入京,发科

公一个千金坠,桌子腿竟入于地下。众皆不战而退。大徒弟洪均生亦功夫高强,据称其在心

法等方面还超过了陈发科。其心念一动,手中的锅碗瓢盆即碎,打坏无数。

太极功夫有多厉害,吾引用一段文字望大家参考:

吾友孙子仲和,为余述陈君仲生生手擒大头王事,风英义概,令人骇服。有言某封翁家

,突来数十巨盗,封翁好言款之,急招仲生生至。则红烛高烧,宾筵盛列矣 。仲生生入,遽

灭其烛。盗大哗,抽刀相扑。盗人人喜得仲生生殪之。须臾无声,则盗皆自杀,而仲生生固

无恙也。盖盗互扑杀时,仲生生固皆在其手侧,惟用盗代死,而自手执一碗,一足立筵席

中间,也可谓妙绝,益另人骇服不止。……

荆文甫

选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

内家拳旧闻55

---- 孙禄堂被人暗算之旧闻

    

netevil叙述:

关于孙禄堂被人暗算之说,流传甚广,不仅在大陆众口相传,而且流传到了台湾。见之

于文字的有台湾王嘉祥“孙禄堂宗师行谊”一文,“孙公在上海,某次往先施公司购物之际

,在电梯间,于众人推挤中,突遭暗算被点了穴道,当时即知,但因人多,无法辩认下手者

何人。归后竟致吐血,俟乃静坐行功休养,竟月方愈。”(台湾《力与美》杂志46期)。大

陆的传说和这大致相仿。孙遭暗算后,是由镇江名医陈健侯为之诊病,此事曾在《气功》小

册子上提到过。

孙禄堂突遭暗算,回手一拳,把那人打了一个跟头,但此人毫无损伤,站起来拍拍身上

,没事,走了。孙氏即感浑身酸软无力,回去后经调理,并经镇江名医陈健侯医治,是有了

起色。但是毕竟年事已高,最终之死,还是和这有关。当然,我是听来的,没有亲眼见过。

周大可叙述:

你怎么知道孙老先生不知道被谁点的穴?!在电梯内内人挤人,孙老先生为了不伤着周

围其他的人,有意敛气,不使内劲感发。孙老先生当时就抓住了那个人,那人也是抱定必死

决心,那人也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没想到孙老先生问也没问就把他放了。孙老先生的徒弟们

不解孙老先生为何这样做,孙老先生说,我很快会收到一封信的。果然,不久来了一封信,

信中说只要孙老先生去他父亲坟前烧柱香,他就给孙老先生解药。孙老先生未去他父亲的坟

前烧香。仅一日半,孙老先生自己就用内功冲开了穴道,经月余调治便完全恢复了正常。此

事发生在1928年。那人所以要暗算孙老先生,是因为数十年前,孙老先生与他父亲比武,重

伤其父,他父亲回去不久就死了,他要为父报仇。那人苦练点穴几十年,明着打,那人自知

自己不是对手,于是一直找机会暗算孙老先生,但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孙老先生南下上海,

他也是问讯跟来,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但因为孙老先生内功卓绝,还是没有起到效果

。但是,就是这样一件事一直被一些嫉妒孙老先生的人所利用。

孙老先生遭暗算之事虽然你我都不曾见到,但有人见到。该人曾将其日记给我看。因不

想沾惹是非,再三嘱我不要透露其姓名。孙老先生月余痊愈是事实。孙老先生去上海,常住

在该先生家。该先生对孙老先生的情况知之甚详。我的介绍便依据于此。孙老先生此后在南

方又教拳三年,健如少壮。这都是有记载的。什么最后的死与此有关,纯属无稽之谈。

内家拳旧闻56

---- 对清末民初国术高人的评价

米儿叙述:

《近世拳师谱》中国武德会1935年出版,记录近代国术家300人,尤其对孙禄堂先生的评

价最高。摘录数句:“孙师禄堂,精易经黄老奇门遁甲诸术,体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绝诣,

技击独步于时,为冶技者冠。.....晚年行止气质迥异常人,世人疑之为神。”

又称郭云深“技精绝,名冠同侪,以半步崩拳打遍七省,形意拳始兴。...”

称宋世荣:“教授后学无私蓄,养气功深,.....”

称霍元甲:“逼走俄、英大力士,声震海外。....英武过人。”

称韩慕侠:“豪气如虹,享誉津门.....”

称孙存周:“其拳行如奔马,势若游龙。.....挫败名家尤众。.....”

称李书文:“人称神枪李。胆烈.....一世英雄。....八极由是而振。...”

称张策:“所习通臂拳已臻炉火纯青之候,....兼善单刀,华北知名。....”

称尚云翔:“几复云深之能。...”

称程庭华:“所习游身八卦掌直追其师,北方首屈一指,同侪无出其右。...”

称刘凤春:“三掌震京津。...”称尹福:“为硬八卦之宗。...”

称杨露蝉:“为北方太极拳宗师,艺臻化境。.....由此世人方知有太极拳之名。...”

称杨班侯为:“其技世间罕有,其势如鹰.....”

称郝为真:“所习太极拳与杨派同源异流,人称其艺几架杨氏昆仲而上。....”

称杨澄甫为“当代太极拳泰斗,....从学者最众。...”

称朱国福:“形意拳后起之秀,...兄弟三人名震首都.....”

称刘玉春:“力如熊罴、捷似灵猿....每穿梭于枪林弹雨,神色如常,...其刀法世称名

技。...”

称张凤岩:“于贯跤技法,研究独到。.....”

称金佳福:“力能透骨,指如钢钩.....大侠甘凤池嫡传...”

该书所列拳师比《国术名人录》要多,内容也不相同。

我在童旭东先生处见此书复印件。童师言:所有史料文献,一概不借。只许我摘抄数句

据童师讲所以如此“小气”,是因为现在武林中编造孙老先生谣言者屡屡出现,而史料文献

是童师揭露他们谎言的最有力的武器。所以童师说,他收集的史料很大的用场是为了打笔墨

官司。童师以捍卫孙门为己任,他的史学研究造诣和敢言的风骨,可以说让当今国内那些散

布武林谣言者既恨又怕。童师常说:我一直等着他们。我死以前,会把这些史料编辑出版的

米儿叙述:

近日与童先生通电话,询问孙氏拳在江南的传承情况。童先生说:孙老先生65岁时在北

京遇到一位道友关先生,与孙老先生年纪相仿,俩人经常一同修道。孙剑云称其为关大叔。

孙老先生到江南后,与虚云和尚时有过从。虚云对孙老先生的修为造诣极为钦服。孙老先生

71岁回北京后,隐市证道,73岁时修成神仙之体,成为圣佛。升佛前一日,孙老先生身体显

得极为虚弱,须有亲人护持,入殓三日后化形而去。孙老先生的真正传人很少。传言仅四人

而已,均不显其名。四人中有一人原是巨匪,后来从善。一位军官。一位中医。一位和尚。

支燮堂得修道门径,但未在这四人之中。孙存周仅得武功之传,未深入于仙佛圣道。其余如

李玉琳、陈微明、胡凤山、马承智、朱国福、朱国祯等略窥得一鳞半爪。童先生如是说。

lcjj叙述:

孙老先生晚年已是位隐逸翁,尚且获此至誉。孙老的真实造诣可谓弥高。据张义尚讲,

三十年代时,孙存周的武功之高在当时武林中已是罕见。但孙老先生还是认为孙存周练的拳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尹福确实够得上硬八卦之宗,据说他的几位弟子都是手硬如铁。寿关顺也说其师支燮堂

的手有如钢钩,可以轻易地掏进人的肚子里去。寿关顺说:形意拳练出来名堂的,就不能跟

人动真功夫比武,那是要死人的。太极推手的优点就是安全。

内家拳旧闻57

---- 对孙禄堂先生得道成仙的看法

米儿叙述:

据童师讲:孙老先生所修之道学属隐修派,该派不在道观内修道,从有关孙老先生的史

料中知,孙老先生至少有三位道学高深的道友,一位姓陈、一位姓张、一位姓关,他们都是

到处云游修道,没有道观。童师讲孙老所修属于老子――尹喜一派。

CLUO叙述:

化仙而去,和高梁上(好像是)凌空走八步。---------之所以会有争论!!!我认为是

因武友的见识所限!!!我今天给武友们提个醒:一:道家太和门功家南派的开山祖师邓钟

山先生和孙禄堂先生在清末见过面而且有过交流。极少数极少数孙门的老人都是知道的。不

过闭口不说而已。想起诋毁功家南派武学的人真是流于浅薄,你可对某人有看法,但自己不

能乱评价一门你都没去实践过的武学。毛主席说:“实践出真知”。二:孙先生仙佛接引绝

对是真实不虚的。你可在各大道佛名山去打听一下,能修到“仙佛接引”这境界的大有人在

,而且其中有人现都还在世隐修。以武当山人迹罕至处居多,要想见到多备干粮。三:高梁

上(好像是)凌空走八步。绝不欺后人。因山西老宋家的宋世荣先生就在清末的一次武术表

演会上当众表演过“盘根冲空”在空中短时间片刻停留。沈阳武派太极阎志高先生也达到该

境界。另我金家拳派的金祖师就达到“悬空而行”的境界。金祖师之功夫,入城不由门;八

十里地往返,壶水未沸;临终之时,八徒家中各死一道人。这就是佛道家说的“化身成就”

就是说金祖已成仙成佛。四:有闲钱的武友可去四川甘孜和阿坝两地区看看密宗大德的佛法

功夫和黑教的制人,诛灭野兽法术,也许你从此就成为一个密宗的皈依弟子。具体访道地点

:五明佛学院,彭措晋美法王不可不见,记住拜见时要量财力而行,准备适当的供养礼拜法

王。五:剑仙一说,清末,民国和当代影响极大。并非空穴来风。峨眉派,武当派,青城派

,上清派,终南派,三丰派各派都有,不过须指出的是:剑仙并非是单独一派,而是一种修

炼法门。所谓“内执丹道,外显金锋”而已。说到底,就是延续自己的肉身的存在时间,来

完成丹法。提示:张义尚老先生的师尊周明阳先生就是三丰派的剑仙。周明阳的官方身份是

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的高级幕僚,曾在川藏边境上打过反叛藏人,并在此期间修成“道家五

遁法”。有心的武友可查看一下四川的文史资料就知道他两是何关系。六:练武的人治学,

就是要“唯象是学”,自己没练到,别人练到了,自己短期理解不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

就不要急于否定,要勤学苦练。先证果,后证因。一句话“实践出真知”。七:孙禄堂先生

的武功还是极好的,我也是极为佩服他老人家的。但他和佛道两家隐修的高真相比还是有不

小的差距,我的个人观点!!!欢迎道友和武友交流所知。

米儿叙述:

仙,其实就是内修达到一定造诣的人。练拳既然能改善人的生理,当生理改善达到一定

的程度后,自然会产生某些不同凡俗的功能。让没有经过修为的人觉着“神”。于是我们把

这类人称之为仙。仙的进境有地仙、人仙、天仙之分。有的还加上鬼仙与神仙,其实这都是

对不同程度的修行造诣的叫法。孙禄堂先生视生死如游戏,化归仙佛而去,是达到天仙的境

界。凌空八步只是孙先生20多岁时南下云游时的成绩。不过这类话题还是少说为好,因为在

我们这些网友中,谁也无法亲自引证给不同观点的人看。对于我们这些俗人,这几乎是个信

仰问题。

评注:

孙禄堂先生得道成仙并非通过练拳实现,主要是修练道家隐仙派法门的结果。武术毕竟

还是武术,不是修道的方法,其子孙存周即得其武功之传而未得其修道秘诀。不过武术高手

晚年修佛道的也不少,如近代的王兰亭进山修道不知所终,现代的蔡松芳遁入空门等。许多

大科学家到了一定年龄也信仰宗教。

CLUO说孙禄堂先生和佛道两家隐修的高真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点本人也赞同。杨

露禅所得道家太极门修练就有十三层台阶之说,最高为南天门,杨露禅先生修到了第八层。

全真龙门派传人王力平先生是当代修真大德的代表,有人对王先生是这样评价的:王力平先

生成就真身,出入三界,隐显自如,几乎凡是在王显示身边呆过的人, 无不为其出神入化的

功夫,仙风道骨的气质,对传统道家文化的通达洞察,对现代西方文化的独到见解所深深震

撼,得以领略传统道家修真人士的无上风采。

张义尚先生说修道成真法、财、侣、地缺一不可,须福德过三倍天子、智慧胜七辈状元

,方具备条件,千千万万修行者中,难得一人真知此道者。纵得真法而条件不具,也只好望

洋兴叹,而张先生本人,即属此类。

内家拳旧闻58

---- 内家拳的一些掌故

米儿叙述:

我师童先生说话直,不知道的,以为童师喜欢起事端。所以童师的话,许多人都听不进

去。关于吴鉴泉,童师说吴图南曾亲口讲吴鉴泉推不过他,所以他又去拜杨少侯。吴派出自

杨派,但始终没有赶上杨派。

张义尚称孙式太极拳“是形意八卦的底子,讲主动的快,松软程序度尤差,更不要说轻

灵虚无的境界了。 ”本人的体会与张义尚的认识完全不同。本人练孙式太极拳有年,说此拳

是形意八卦的底子不假,但是此拳的特点之一就是松沉灵虚,在这方面比杨式太极拳有过之

而无不及。据牛胜先讲当年李玉琳的推手功夫令杨澄甫先生也自叹不如。当年杨澄甫的四大

金刚包括李雅轩都抬不起李玉琳的胳膊,其松沉劲可见一般。此外李玉琳动若灵猿,所以才

有“铁臂苍猿”的美称。这不仅是主动的快,而是反映的灵敏。也许是由于张义尚没有研究

过孙式太极拳,所以发此偏颇之论。

童师曾言,支燮堂先生称形意拳既是修道术又是杀人术。寿关顺先生也常说他不能用形

意拳跟人切磋,那是要出人命的。支燮堂年轻时第一次与一位实战名家动手,只一交手,竟

把对手打穿砖墙,身体数处骨折。当支燮堂后来功夫高深后,就可以控制,解放后支燮堂曾

独自与20几个人发生冲突,交手中支燮堂在他们每人脖子根摸一下,20几个人的脑袋都向一

侧偏歪,都抬不起头来。事情闹到派出所,经公安人员调解,支燮堂再在每人头上摸一下,

使他们复正。童师讲,孙剑云前辈曾告诉他脖子上的这个部位,并摸给我示范,确实一触摸

这个部位头就要歪。在这个部位用不了多大力,就可以把头摸歪。但是实战中出手要准,分

量要合适。否则是要出人命的。

尚云祥晚年腹大如锅,不良于行。这是西安的徐雨辰先生和北京的孙剑云女士亲见!南

怀瑾先生说“大腹便便不是道”,化劲是练神还虚,其境与道相通,有腹大如锅之象者必定

未臻化劲!孙凤麟先生说:尚云祥晚年常去孙家拜访,孙老先生从不与之谈拳。尚云祥经常

与孙老先生的弟子肖玉昆、齐公博等过手切磋,且占不得半点上风。把尚云祥的刚劲当作化

劲是误人。

内家拳旧闻59

---- 传统内家功夫绝顶高手的境界

米儿叙述:

童师讲:北京、上海、天津的武术老前辈都曾谈起孙老先生身法之疾可称绝世。他们说

只要孙老先生看见或感觉到的东西,无论是人是物,也无论你是否有准备,都逃不脱孙老先

生的手。

孙存周先生的控制圈的半径是3丈内,上海铁路局的周仲英讲,三丈之内你就跑不出孙存

周的手,他要你第3个扣子,绝不会拿你第四个扣子,你想跑都跑不掉。你怎么动,他都快你

一拍。

童师讲一般的拳师的控制范围是3、4尺,也就是1.5米左右。好一点的,控制范围2米左

右,在当今已可以算是高手了。绝大多数拳师的控制范围也就是1米左右。他非要你近身才能

发力打你,你远一点儿,他就打不上,偶尔打上,也没有多大的劲力。

童师常说当今的拳术家绝大多数名不副实。他们有两怕,一怕来访者玩命真打,二怕来

访者真懂拳理。童师讲只要两者你占其一,当代名家头上的光环就不存在了。许多名家大师

被其传人吹的很神,但童师讲其实他们知道的掌握的也就是些小儿科的东西。但是由于绝大

多数习武者连这些小儿科的东西都不懂,所以他们能糊弄人。童师讲,名家们最喜欢有限切

磋,因为这是他们最善于表现的场合。

童师曾讲过他年轻时的一些事,童师自幼练习田径,善跑,体能出众。童师20多岁时曾

访过一些非常有名的拳师,拳师让童师随意进身,以试身手。童师常用的方法是前窜后跳,

总与对手保持1、2米左右的距离,不轻易与拳师接手。往往不到3、5分钟拳师就已不耐烦或

气喘吁吁。这时童师看准机会打了就跑,如此反复。往往拳师大怒,但又毫无办法。靠这种

战术与人斗,童师尚未失过手。近年童师体重增加较多,不能用这种战术了。童师讲这么简

单的战术,我自己又没有真功夫,但是他们都很难赢我。说明他们的功夫也是很一般的。

牛胜先说:李天骥认为牛胜先只要按照他的要求练三年就能够超过当时北京所有的高手

张烈先生讲,他自己自幼喜欢体育,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但是跟孙存周先生出去散步时

,他跟在老师后面走很吃力。当时孙存周先生已经70来岁了,而他只有20岁出头。张烈说,

老师走的快而稳,腰板笔直,帅极了。“行如奔马。”即使是散步,一般人也很难跟得上。

前辈的功夫,从生活细节上也能窥之一斑。

内家拳旧闻60

---- 孙门传人的一些掌故

米儿叙述:

历史上,李玉琳与孙存周确有矛盾。但是无论谁对谁错都是同门内的个人恩怨。后人很

难准确分清其中的事事非非。有人说是孙存周看到李玉琳跟老先生跟的太紧,怕李玉琳学到

老先生的拳艺,所以一门心思哄走了李玉琳。其实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象支燮堂跟老先生

的关系比李玉琳更近,老先生去上海大多都住在支燮堂家。但孙存周与支燮堂是非常要好的

朋友。所以说孙存周是因为怕李玉琳学到老先生的拳艺而跟李玉琳闹矛盾的说法是不能成立

的。此外,孙存周还经常把跟自己学拳的学生介绍到老先生那里去学艺,要他们拜老先生为

师,其人品与胸襟由此足可见证。所以,孙存周与李玉琳的不和,其根源不在孙存周这边。

但是无论是非如何,李玉琳确实是老先生的入室弟子。李天骥生前说过一句话:“没有孙家

拳,就没有我们李家的今天。”所以,李家是靠孙家拳在武林中扬名立腕的。李玉琳、李天

骥、牛胜先这李门的三代代表人物吃的都是孙家拳这碗饭。

通背拳传人成传悦临死前曾对来看望他的体委领导讲:文革以后硕果仅存的武术高手就

剩下李天骥老师。

童师讲:孙雨仁79岁时,河北体委请他去开交流会,孙雨仁在会上还要求与别人过手。

按定兴体委的说法,这个老头子在定兴30年了,里里外外没有遇到对手。孙雨仁是孙剑云的

大徒弟,比孙剑云还大6岁。童师讲:孙雨仁讲他一生的最大遗憾,就是没能得到孙存周的指

点。孙存周去世前孙雨仁与别人一同去看望孙存周。孙存周看过孙雨仁练的拳后,摇摇头说

:“下次你自己来,我给你说说拳。”没想到,一个月后孙存周就去世了。童师讲就是孙雨

仁的拳都不能入孙存周的法眼。

孙存周有个早年的徒弟叫萧德昌,人称“怪蟒萧”。身体柔如无骨,周身骨节可以自己

脱开。最善与人缠斗,因为别人锁不住他,他一抖便能将对手震吐血。“怪蟒萧”的身体不

仅能很柔软,还可以变的很刚硬,一接手,对手就象撞在铜墙铁壁上。所以,人称怪蟒。肖

德昌在文革后期才去世,死时仅70多岁。

孙门第三代有真功夫的,据说以董岳山为最。肖德全、肖德昌、李成希、林秉礼、柴贵

也是数得着的好手。解放后,第三代比较显山露水的是李天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