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川饭店这潭水深得很” -- 潇洒书生

共:💬76 🌺516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事实不是望远镜能看得清晰的

锋芒兄所言“饥荒年代饭店生意不见得一定差啊。城市里面往往看不到乡村的情况。生意兴隆也就未必不是常态了”有些想当然耳。如果锋芒兄问一、两位老北京就知道什么是事实而不是想象。那时真的是全国粮油副食全面紧张,城市同样半饥半饱并有饿死人的现象。北京可能稍好点,但多数人仍吃不饱,商店商品奇缺,饭店大都关门或半开半关。中央开七千人大会,中央和北京市为了代表们吃得上“两干一稀”可是费尽了力气。人民大会堂的伙食标准骤减,北京饭店等大宾馆除尽量满足外宾的需要外,已经不再供应所谓的大鱼大肉。那时候,即使在北京,有钱也难买到食物,买个芝麻月饼都要花十多元并得排队许久。四川饭店对高干们提供丰富而物美价廉的服务并非常态,那时毛、刘、周等开会喝茶、吃饭都要交钱、交票证的,或在特供本上扣减定量。而李井泉的客人至少应邀而去是不必花费太多的,省下的定量可使家人吃得更饱更好些。这些客人对“雪中送炭”之情岂不在意?问题不在“一个饭店能有多少粮食。 四川的饥荒不差那点”,而在于特别困难的时候,一个党的高级领导人应把心思多花在何处。他为保四川饭店的供应很有决心,而对挽救饥民的性命却迟迟不愿下“纠正错误”的决心。这是即使文革之后,多数西南干部、民众不肯原谅他的原因之一。对于那些经历者而言并不存在“穿凿附会”的误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