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明清民歌时调集 挂枝儿 -- foundera

共:💬1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欣赏】明清民歌时调集 挂枝儿

前言

  《明清民歌时调集》又称《情经》,是一部明清民歌集,收有《挂枝儿》《山歌》《霓裳续谱》《白雪遗音》四部民歌集.

  《挂枝儿》(又名《童痴一弄》)和《山歌》(又名《童痴二弄》)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整理的两部民间时调歌曲专集。冯梦龙(1574―1646),吴县籍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别号龙子犹,其室名墨憨斋。

  《挂枝儿》十卷,今存三百七十九首。大都是江南人依北方俗曲所作;《山歌》共十卷,三百八十首,其中包括一些上千字的长篇,绝大部分是用吴语写成的吴地民歌。这两种民歌集有其显著的特点:一,在几种重要的俗曲集中所收作品年代最迟,基本上都是万历中期至天启、崇祯年间的;二,这些作品有许多经过文人加工或改编,有些更直接出于冯梦龙本人及其友人之手;三,在编辑意识上,如《山歌序》所言,具有明确的反抗封建道德的目的;四,以前文人辑集的民歌还是以表现男女间的感情为主,在这两部集子中,则有更多的对于“欲”的肯定,以沈德符的批评的话来说,是带有“秽亵”,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却表现着更为大胆的反抗意识。总之,《挂枝儿》与《山歌》,更多地反映了晚明文学的精神及文人文学与俗文学的结合。

  《挂枝儿》中的情歌常写得热烈而曲折深细,生活的真实感极强,《山歌》也是以写男女私情为主,其放肆程度,又较《挂枝儿》为甚。这里面难免有些过分之处,但总体上还是表现了人们对不自由的生活现实的抗争。

  《山歌》中的长篇,大都是故事性的,说白和唱相杂,语气生动、情绪活泼的特点比那些短篇表现得更加充分,是研究吴地民间文艺的极好材料。

  《霓裳续谱》是一部记录了清代中叶以前的俗曲总集,是较早的正式刻印出版物。该书最早见的版本是一七九五年,即清朝乾隆六十年“集贤堂”的初刻本。   

  该书是天津“三和堂”老曲师颜自德传曲,并请人记录底本成书。关于颜自德的生平没有留下任何可考资料,只知他在书成时就已经七十多岁了。该书虽称为《霓裳续谱》,却没有工尺谱或其它宫谱记录,只是一本俗曲唱词记录,书中还记录了演员所扮角色、演唱时使用什么乐器等。 此书由王廷绍点订,他字善述,号楷堂。有关王的资料可以从鲍桂星的《觉生感旧诗抄》、纪昀(晓岚)的《沈阳续录》以及梁章钜的《楹联续话》中了解一些。据赵景深先生考证,王廷绍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壬子举人、嘉庆四年(1799年)已未进士,纪昀(晓岚)曾做过他的座师。据说王廷绍的早年生活很不好,家宅的大门外是大道,宅旁隔壁就是马棚,他自撰的门心对联是:“马骨???颍?吃豆、吃面兼吃草,车声?s碌,拉人、拉马不拉钱。”从这一幅对联中可以看出王廷绍思想,是了解他喜爱俗文学的见证,他是个不以俗句为嫌极有风趣的文人。《霓裳续谱》中的卷首,自序上自提“秣陵王楷堂订”。秣陵指的是金陵南京,可他并不是南京人,而是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市人)。关于为什么叫秣陵,有可能是从宅旁隔壁的马棚想起来的,秣陵又意味着秣马厉兵,即喂饱战马磨快兵器准备参战。 此书是他在中举人三年以后,中进士四年以前编订的,这是他生活最困难时期。王廷绍中进士之后由庶常改刑部主事,历任十数余年后升任员外郎,五十八岁时在任上病故。鲍桂兴总结他的一生说:“贫而负气,傲睨一切!”可见王廷绍???虬凉堑囊簧?。  

  该书共分为八卷,前三卷西调共计二百一十四支,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多的。西调,是从山西、陕西传到北京的小曲。早在明朝末年西调就已经传来北京,李自成在北京时不喜欢昆曲和其它小曲,只喜欢家乡的秦声小曲,专要嫔妃宫人们习唱西调。翟灏的《通俗编》上写到:“今以山陕所唱小曲曰:西调,与古绝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西调曲词写的很文雅,就象宋词一样,当然有很多是根据昆曲传奇故事改编的。后五卷则是各种曲调唱词,其中“寄生草”独立的为曲的有一百一十二之多,岔曲中“平岔”有八十九支,不包括有曲头曲尾联缀的杂牌子套曲。 该书另有附录《万寿庆典》一卷,是当时宫廷里的承应之品,共收录曲牌联缀体唱词二十一段。其中清江引、好事近、叠字犯、锁南枝等曲牌是直接套用昆曲曲牌,而在“八方太平”五段第二章中全曲称“太平歌”,就是今天八角鼓中的“太平年”曲牌。曲词后还仔细的写出了演员所穿戴的行头和场面上用的各种乐器。 这类曲词主要内容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可是从演员阵容上看,想象得出可能还有复杂的表演,比今天现代的大型歌舞或戏曲演出有过之而无不及。所用乐器也很丰富,一般有弦子、胡琴、提琴、琵琶、笛、鼓板等。   

  从曲词上可以看出选用故事题材广泛,除了根据昆曲传奇改写的,还有一部分描写民间风俗、情歌、风趣幽默的曲子。所选的岔曲有平岔、慢岔、数岔、西岔、起字岔、垛字岔等唱腔形式,当然这些岔曲的唱法跟我们今天演唱的不一样,现在传唱的岔曲格局大部分是随缘乐先生重整革新的模式。更使人想象不到的,在乾隆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夹杂有其它曲牌联缀的牌子曲了,而且还有一种叫“平岔带戏”的牌子曲,表演上比现在的曲艺还要丰富,更具有戏曲等多种表演形式。曲词的内容都是适合优童口吻,用小生、正旦、小旦等角色独唱或对唱的曲目,当时是由很多相姑(男扮女装的娼妓)们演唱,其中一半都是艳情歌曲。最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莲花落、秧歌等曲词,这是现存的清代较早珍贵资料之一。  

  《白雪遗音》,是清代华广生所辑的民歌俗曲选集。华氏生平不详,只知道他号春田。此书钞本告成,约在清嘉庆九年甲子(西元一八○四年),后因传钞者众,乃于道光八年(一八二八)雕板印行。但因其内容有干风化,语词尘下,乃被禁毁劈板。故此书绝少流传。民国初年发现孤本,乃有郑氏白雪遗音选及汪静之白雪遗音续选。根据序文(高文德所写)知道编者住于济南,故所收歌曲,以山东济南为中心,该地区当时流行马头调,所以这种产于商业繁盛、贾客往来的‘码头’产物,其内容当以歌楼酒馆的伎艺人口吻为主,情调占大半,然亦有小说戏曲中的故事人物、应景词文、古人名、美人名、曲牌名等游戏文章。格言式教训文字如戒鸦片、戒赌博,也有引经据典的,如诗经、四书、…等,可算是多趣味的民间作品。原书共四卷,共收南北曲调七百八十首。第一、二卷共马头调四百首。其中尚有一些挂枝儿、银纽丝、寄生草、劈破玉等旧曲;有连说带唱的岭头调,类似北方岔曲;还有满江红、湖广调的绣荷包、绣汗巾。第三卷中有九连环、小郎儿、剪靛花、七香车、起字呀呀油、八角鼓、南词一百零六首。末了第四卷尚收有弹词玉蜻蜒九回及苏滩二出,足见搜罗之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 【欣赏】明清民歌时调集 挂枝儿 O

      • 私部一 foundera 字9271 2004-11-29 21:50:18

      • 欢部二 foundera 字6255 2004-11-29 21:49:49

      • 想部三 foundera 字9501 2004-11-29 21:49:17

      • 别部四 foundera 字3904 2004-11-29 21:48:40

      • 隙部五 foundera 字15488 2004-11-29 21:48:03

      • 怨部六 foundera 字5406 2004-11-29 21:47:32

      • 感部七 foundera 字4982 2004-11-29 21:46:54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