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阿拉伯人谈文化 -- 江城孤舟

共:💬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阿拉伯人谈文化

在谈论文化前,我们需要对文化下一个定义。

什么是文化?

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对文化的理解是怎样的?地理大发现探索出三千种人类群体,每一群体都各自拥有一些特征,或区别于其他群体,或与其他群体相吻合,或某些部分不同,而某些部分吻合。

人类在自然、地理、人文及动植物领域获取了知识,探索了法则,那么文化这一观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我们很想给文化下一个定义,这种渴望来源于人类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人类是文化的目标,同样也是文化的根源。

问题来了:我们是先给文化下定义,然后再探讨作为文化的所有者及其目标的人类?还是采取先研究人,研究其器官进化史、思维发展史及心理变化史,然后再从这些方面来给文化下个定义这样更为妥恰的方式呢?换种说法:我们是通过人知晓文化还是通过文化了解人?

(1) 文化是教育吗?

文化可以用学历和学校颁发的文凭来衡量吗?

回答是文化并非教育。教育是构成文化的一个必要基础。孩子在其初级教育阶段获得的知识、在学校上的课、学习的书本、各种教育手段、学校各方面环境以及他养成的习惯,所有这些都为他自己文化的形成提供必要工具。教育是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工具。工具对一件物体的形成必不可少。

比如说,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文学创作的必要工具,因此语言对文学的形成是必须的,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出一种没有语言的文学。但尽管如此,语言并不是文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工具,并不是文学本身,同样,教育只是文化的一个工具,却并不是文化本身。受教育的人未必就是知识分子。

(2) 文化是养育的吗?

养育不是文化本身,当然养育对文化有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方式、青年时代养成的交际方式,借鉴的周围环境、遵循的社会标准、汲取的经验、面临的困扰、生活的危机、吃的食物、做的运动、得到的保健,所有这一切都对他的文化造成影响。

(3) 文化是狭义的科学吗?

或者说文化是科学的进步吗?是知识吗?

同样,知识也不是文化,就像教育和养育一样,科学知识对文化有影响。科学及其发明手段对生活本身的影响最大,它使生活涣然一新,提供新的可能,使生活触手可及,更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变化。

科学让人既省时又省力。例如,科学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将各大洲连接在一起,使人与人之间跨距离、跨环境的交流成为可能。科学可以实现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电话联络,实现与飞机、轮船的通讯,通过印刷或无线电波,实现声讯、视讯或两者同步的各种传播方式。

这一切无疑会对不同生活条件产生影响,并重新创造生活环境。我们用飞机来打个比方,飞机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缩短旅途时间。这个转折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影响。

还有在大城市建造飞机场,规划飞机起落地点时,必须在城市周边地区规划出专门的机场用地,并在机场周围设立各种专门设施。这一切也导致一种新的建筑艺术的产生。

飞机为两地之间的迁移提供了便利。这使得旅行次数和旅客人数都有所增加,为了给旅客提供相应的场所,宾馆、饭店和公共设施得以蓬勃发展,以满足需求。出行便利、旅行愈加频繁、旅客数量增长导致语言的传播,由此增加了对翻译人员的需求。仅这一种发明就对人们的生活、思想、技术、建筑、语言继而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文化是传统习俗吗?

文化是某个社会的传统习俗吗?

回答仍是一样,文化不是传统习俗,但传统习俗对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

习俗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社会习俗对社会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社会关系都有影响。

例如,在中国和印度有饮茶的习俗,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颇大,甚至公共场合及居家陈设都要遵循这一习俗。特别是在中国,不论早晚,任何时间都需要饮茶,茶具往往都摆放在迎客的地方,茶叶也通常是备好的。

不同的社会存在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习俗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带来不同的影响。

但是这些不同的习俗就是文化吗?习俗对文化有影响,但并非文化。

传统亦是如此。如果说习俗是个人行为,那么传统就是群体行为。例如在某些社会有男女不能交际的传统。为了遵循这一传统,这些社会形成了特殊的模式,保证不同性别可以在远离异性的情况下生活。为此不同性别在家庭、交通工具及公用设施中都有对异性禁止的特定场所,这对生活、饮食、社会关系、道德价值观以及法律都带来了影响,进而对文化也产生影响。

(5) 文化是宗教、政治思想和信仰吗?

文化是来自于宗教和信仰吗?知识分子的形成是建立于宗教信仰之上的吗?

虽然宗教信仰对文化有较重要的影响,但它不是文化。以宗教对文化的影响为例,当一宗教在某一社会传播并生根时,并不是以过客身份进入该社会,而是给这个社会注入了新的传统、新的内涵、新的道德及新的价值观。于是在这个社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宗教礼仪、特殊的礼拜和崇拜方式。同时也出现了教法学家和关于先知们及其后人的书籍、传记。

新的宗教带来了新的祭拜场所,也给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带来了新的原则。这就导致了新传统的形成。这些新传统在人们心中确定了威严性和神圣性。基督徒在礼拜天的祈祷以及穆斯林在主麻日的礼拜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加深同一宗教的信徒之间的联系。

新的宗教给社会成员间的合作、结识及相互关怀带来了新的原则,甚至规划出符合这些原则的新的社会生活。

宗教进行奖惩,为与该宗教规定相符的道德观念放行。宗教规定禁止说谎、行窃和杀戮,并警告骗子、小偷和杀人犯此后会遭到各种严厉惩罚,这些就是社会道德的基础,社会生活和文化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政治思想与宗教一样,亦是如此。

例如法西斯主义唤起其信徒内心的种族主义优越感,以及这种优越感带来的领导权与特权。因此法西斯主义怂恿其拥护者诉诸武力,巩固其地位,对他人施以强权。他们的信条是建立在极端主义基础上的,甚至到了头昏脑热、不可一世的地步。为此他们大肆扩充军备,撷取国家资源,进行军事扩张,以荣誉、优越与永恒的名义制造幻象,欺骗民众。毫无疑问,这样的派别对社会生活影响极大,社会文化也受到影响。

而在理想的民主制度中,社会生活是建立在协商制基础上的,没有宗派主义,只有权利,没有特权,只有法律。在这样的制度里,权利在武力之上,民族在政府之上,各种区别于其他社会的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得以形成,这无疑会对文化造成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政治思想对社会生活及社会文化有很大影响,但是尽管如此,它并不是文化。

信仰和宗教、政治思想一样,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及文化都有影响。我们用对永恒的信仰来打个比方,这种信仰在古埃及文明中以一种特殊方式指导了生活,引发了建造金字塔、神庙和陵寝的行为。

哲学方面,古埃及建立了一种具有特定象征意义、价值观及原则的哲学。对艺术来说,埃及出现了一些行业以及从事这些行业的工匠和手工业者阶层,他们以其劳作为这一信仰服务以维持生计。这一信仰还促使木乃伊制造技术的出现,对建筑艺术、绘画、雕刻和表达方式都产生影响。同样还巩固了天文学的基础,为了解宇宙的现象,天文学研究风靡一时。人们希望再生后能回到永恒的乐土,这一信仰对社会生活及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

尽管如此,信仰并不是文化,只是铸就文化的工具之一。

至此,我们已经得出教育、养育、科学、习惯、传统、宗教、派别和信仰都不是文化。

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无论是知识、直观印象、传统习俗还是道德取向都不能单独构成文化。

文化是由所有这些要素构成的。有人说文化是头脑中积累的知识、直观当中的印象、良知中稳固的信仰、内心中积淀的传统习俗的总和。

如果说文明是文化的物质外壳,那么文化就是文明的精神表象。文明以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其他艺术遗产来诠释文化,这些遗产是文化长存于世的物质证明。文化则以一种公共行为模式来诠释物质文明,这种模式体现了生活中所有的思想、直觉、物质和道德价值取向。文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有人说文化是人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得到的认知,同样还是人类的信仰、经验以及秉持的价值观,传说故事构成的直觉,以及生活方式的民族、心理、直觉和物质层面。

有人说文化是一系列特性,这些特性给人类划定了一种建立在一系列价值观、理想和观念上的独特行为。人类影响这些特性,秉持并珍视这些特性,而这些特性随着时代变迁、世代更替中与日俱增:

由于器官进化,人类得以适应环境。

由于智力发展,人类获得脑力和手工技能,以此显示出其优越性。

由于直观感觉发展,使人能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做出反应。

由于心理发展,人类的价值感和人类辨析善恶与对错的能力得以增强。

由于社会发展,人类通过不同的组织单位而相互联系,如家庭、部落、国家、民族或全人类。

在给文化下过定义以后我们审视文化的范围,我们会发现文化造就了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我们的历史,规划我们的现实,描绘我们的未来。因为文化就在我们身上,我们无法想象把文化从我们身上分离。

那些划定我们生活方式的人文特性,并不是让我们分裂的因素。我们自发地行使这些特性,没有精神、肢体和智力的准备。就像我们吃、喝和呼吸不需要事先做准备一样。我们就是这样来行使文化的。

我们在文化中诞生,在文化中成长,我们置身于文化为我们铸就的模式中,并在这种模式中被文化塑型。

我们从小就憎恶扬善,奖对罚错,尊敬父母,憎恶小偷和杀人犯——他们就像魔鬼一样让我们害怕。

比如说睡觉,难道不是我们所有人不论层次、年龄的一种习惯以及人本性的必然结果吗?睡觉只是一个习惯,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必要的生理需要,对我们的文化并不构成任何因素。但是我们解决此需求的方式,安排睡觉时间、地点及工具,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群体之间各不相同。

食物本身不是用来解决饥饿的吗?从这个层面看食物和文化无关。但食物的多样化、安排用餐、确定食物数量及各种各样的烹调、上菜和食用形式。所有这些都属于文化层面。不同社会各不相同。同样我们可以说所有习惯、需求和人类的本性都是如此。

由此可以说明任何一种天性和习惯的生理、物质和自然层面都与文化没有关系。但是涉及到表达这些习惯的方式以及表达天性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是文化的本质和文化的作用。

10. 文明

从语言上看,文明一词是“游牧”的反义词,因为该词意味着定居的生活,人们为了合作谋生和抵御危害而聚集在一起。阿拉伯人看来“定居与游牧相对”,“文明”一词源于“定居”,本意是“安定”,这里的安定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这种安定使得社会成员能够发展营生之道、建造城市以及运用知识。

在现代语境里,文明一词可以用来指称人类在生活的思想、道德、精神、宗教及物质方面的所有建树,即人类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总而言之,文明一词的意思就是“安定和定居”,因此文明既包含城市也包含乡村。文明就是一系列科学知识、立法、制度、习惯和礼仪的总和,所有这些都代表了某个历史时期,某个单一民族或多民族地区的思想、经济、道德、政治、艺术状况以及所有物质和精神生活现象。

每一个社会,就算是原始社会,通过长久的努力和奋斗都会得到发展。文明一词的最初的狭义就转变为一种广义,被用来指称人类的一切物质和文学产物,不管这种产物级别是高还是低。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文明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每一种文明都是前人世世代代努力的结果。每种文明都有其表面现象,这是进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汇聚而成的。文明也有其内涵,那就是其尚未实现的潜能、走向和目标。或许文明在现在看来是美妙的,但文明也可能步步走向衰败和倒退,在其泥土中可能埋藏着酝酿腐朽的种子。

文明的目的是提升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活是复杂的,包含许多层面,有思想生活、物质实践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生活。

优质的文明能为脑力发展提供空间并开发脑力,为增加大脑中有用的知识。人类已经不必对自然俯首称臣,而优质文明能提高人类驾驭自然并利用自然利己的能力。这种文明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为其生活提供便利,为人类实现很多愿望,使人类生活更加幸福。这种文明使人类能够控制自己的天性和欲望,培养利他主义,使人类以利人又利己为目标,避免追求欲望、自私自利、唯利是图。

优质的文明能从物质抑或是精神、情感方面增加社会成员的联系,增强他们之间的紧密和团结程度。实现机会均等、公平分配物质和精神权利、体恤弱者,使他们不必付出艰辛努力就能获得应有的权利。优质的文明还能提高聪明才智,使生活宽裕,使心灵高尚。

11. 人类和文明

原始的人类摘野果、吃生肉,过着非常低级的生活。随后他们开始运用智慧,慢慢去发现自然的奥秘。他们设计捕捉动物,采摘果实,并在产果时节收集干果以备冬季食用。他们将动物驯服,用动物的皮毛遮身。紧接着人类又发现了火,用火进行防御和取暖,并从洞穴迁至屋舍内。公元前3200年,人类又发明了文字,从此人类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事实上,文明是人类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而尝试探索、发明、组织、思考和劳动的故事。当人类开始运用脑力,与动物分道扬镳时,人类文明就此展开。人类一直致力于探索未知,运用这个世界的力量、资源、财富和潜能来实现自身的提高、进步和幸福,加强自己的力量。

12.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从有人类存在的远古时代起,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就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能激发活力的温暖适中的气候、富庶的土地、有利于灌溉的水源以及通达的交通。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长江和黄河等大型河流流域都曾是文明的摇篮。临海地区土地富庶、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也曾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如叙利亚和也门海岸。

13. 开化与文化

“开化”是“城市”一词的派生词。“城市”的房屋数量超过乡村的房屋数量。人们在城市定居,建筑城市,并逐渐城市化,享受城市的舒适生活。“城市”是高级发展的象征。城市的现象、特点及功效是较少出现在一般定居生活中的。在城市中科学、艺术思想、文学、技术及机械等方面的进步更加明显。

“开化”是文明的近义词,源自“civilization”一词。阿拉伯哲学家把“开化的”用作“社会的”之义,而伊本赫勒敦则把“城市化”一词用作“文明”或“成为文明的”之义。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城市化”是游牧人追求的目标,“文明”和“开化”两个词的本意都有“定居”或“城市”之义,以及由这种定居产生、或伴随其产生的生活技能和现象。

“文化”一词的阿拉伯语词根是个三母动词,意为“机敏、聪慧、活跃和敏捷”。而在拉丁语里,“文化”一词广义为农业,狭义为学习、获取知识。这一含义和阿拉伯的一般含义近似,即“知识”和“学习”,比如我们说文化人、传播文化、文化部等等。但是“文化”一词的词义已有所扩展,开始涉及某一民族生活及思想的规范,也就是说包含了习惯、观念、行为准则、规则和机构。所以我们经常用“文明”一词来指代“文化”。

文化是如此复杂,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和技巧。简单地说文化是社会成员学习和参与的一切活动,是个人从其所在的社会继承的一切社会遗产。

这种社会遗产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包括一民族的语言、格言和哲理;头脑中的观念、传统和信仰及其遵循的行为习惯。而物质文化则包括所有人造的工具、家具、汽车、建筑、渠道、农田、道路以及桥梁。事实上物质文化包括人类改造并利用的一切物质。可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基本特征,因为人类是文化的所有者。很多时候“文明”和“文化”两词的含义是混合的,但如果我们审视一下“文化”一词的词源,我们会发现该词代表通过训练和教育获得的智力发展,和“culture”一词相对应。

“文化”和“文明”两个词在含义上也和“开化”一词有共通点,只是“开化”和“文明”的混用要比“开化”与“文化”的混用更普及。但是“开化”一词的本义是“定居城市”,其含义已经发展为某一社会在某一时期达到的最高文明程度。

语言书倾向于把社会发展阶段排列为:游牧—文明—开化,这是由于游牧是以捕猎和放牧动物为基础的生活,居无定所、飘移不定。“文明”指的是“定居”,社会之间相互合作,而“开化”则指定居城市,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和高级。

文明代表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现象,通常文明是由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及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确定的。不论是古老文明还是现代文明都具有其独特的现象,每一种文明的现象自然是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处于不同文明的人群也各不相同。因为文明与社会政治制度、思想、艺术准则相关联,包括了从游牧生活到乡村、城市生活的各种面貌,并最好地反映出这些生活的发展和欣欣向荣。要展示所有文明的特性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古老的文明。因为我们缺乏对一些古老文明现象的研究,而且专家至今也无法破解一些古老的雕塑和古籍的秘密,使得我们对古代文明的了解更加困难。

14. 文化

在谈论文化前,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文化的内容,认识文化的本质,但我们却很难给文化下一个定义,因为文化的涉及面实在太广。

中国人先于西方人研究文化的含义,中国典籍《周易》云:“关乎天义,以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了解一个社会的所有方面,以教育和教化程度来评判这个社会。这是中国人对文化的最早描述,大约是在公元前七世纪末。“文化”一词在汉语中正式出现是在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刘向在其著作《说苑指武》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古代中国人对文化的这个定义其影响从汉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公元1644—公元1911年),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国家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

中国人先于西方人对“文化”一词做出阐释,但是西方人对该词的阐释却更全面、更科学。自18世纪末开始,许多西方学者就通过人类学和社会学对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文化做出了许多解释,以下列举三种最有影响力的解释: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人类的实践,是制造工具的过程。特别是人类发明的那些用于给生活提供便利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一步发展这些工具。这一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人类不断提高的创造能力,强调文化的发展。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是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包括各种爱好、传统习俗,强调文化的联系。

第三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文学、艺术、音乐、传统、法律及其它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种观点最全面,为我们认识和了解文化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英国学者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据人种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俄罗斯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合”。

当我们谈论文化时,我们感觉文化的含义对我们来说很清楚,但如果深究的话,我们又发现其含义仍然很模糊。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文化的核心是人,有人才能有文化。文化因种族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人类创造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时受到文化的制约,最终又要改造文化。

通宝推:奔波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