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教,楚河名字的来源? -- 泉畔人家

共:💬76 🌺6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为什么要失望?早习惯了

当初质疑司马迁的,质疑夏商周存在不存在的也都是些大专家吗,后来又怎么样了那?是这些专家们的推测准还是出土的铭文准?

语言,最简单的一点,我们跟谁学说话?跟父母,那是学的我们各地的方言。到了学校,学的是什么话?汉朝太学府里用的是什么发音?后代的官员跟着学的老师是那些人,肯定是上代人里掌握官话的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秦汉大一统以后,到了解忧公主出塞的时候,统一大帝国已经运转了1百多年。乡里乡亲的发音也许没什么变化,但一个全国官僚体系的通用发音体系绝地已经形成了。驿站,使者,往来不断,异地任用在西汉已经是极为普遍的事情了。桑弘羊已经能在全国范围进行物资调配,国有商业已经成形。而巴蜀的粮食在灾年要赈济长江地区也有多次。

西汉中期以后,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已经很明显了。西汉的公务员们必然要掌握一种通用的发音,就像几百年前的欧洲贵族都要说法语一样。不然一个官员从长安派到岭南,那他说话衙役听不懂,衙役说话他听不懂,怎么办公?桑弘羊的均输,平准的商队到了异地,大家彼此听不懂,交易怎么进行?

也许专家们考证的当时某地人群对一个字的读音没问题,比如楚就对chia, 问题官话未必这么读。这个官话读音是怎么形成的,不好说。但全国官僚体系形成一种能相互听明白的类似普通话的东西,一百年时间应该足够了。这个读音一旦形成,后边就会比较稳定,即使是皇帝,也是在按这个读音读书的太傅的教育下成长的。后边中国尽管有过战乱动荡,入侵等。但基本上,统治各地的官僚集团还是那些人。这个官僚公务员集团,是任何统治者都离不开的。他们形成的通用语言,同化掉了鲜卑,女真,满语等,而不是相反。

你用这个古音手册里的发音来把过秦论读一遍试试吧,看现在读音读的顺畅还是这位专家搞的手册读出来的顺畅?

我早已经习惯了春秋版的一种风气。如果一个东西对中国有利,比如假设楚河是解忧公主命名的,那么会有无数的大牛竭尽所能的来把这种可能性拍死。拍不死也会把棒子yy之类的扣在我头上。这个我在瞎扯贰师城位置的时候就领教了。汉书里的贵山12500,潘都11600的里程因为支持我的假设,立马就成错的了。汉书西域传里的记录就不可信了,但如果有一条能反驳我,比如什么无雷国到都护的里程不合理,立马就成了驳倒我的超级大杀器,汉书西域传又变的精确无比了。

汉书对乌戈的描写如果有10条,我把他放到阿拉伯半岛,里边有9条都可以完美解释,唯独邻国那边的里程不好解释。这大侠们就会立刻火力全开,这条怎么怎么讲不通。至于其他放在半岛就能讲通,放别处就讲不通的9条(比如转北而东至安息,有大鸟等)就全都可以无视了。

我承认河里很多大牛的学识远比我高的多。但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落后和宋明以后的衰落,就连带把我们西汉祖先可能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认为不可能,也未必客观。这个主题就是问楚河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如果是解忧公主事实统治时期起的名字,那很好解释,她是楚王之女,这是纪念故乡的一种方式。这个只是个假设,但为了否定这个就拼命的说楚字的古音发音一定不是chu, 你们手里的所谓证据就那么靠得住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