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关老爷的武艺高低问题 by 孙勇进 -- johny

共:💬40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关老爷的武艺高低问题 by 孙勇进

这篇帖子很有意思,转过来请大家欣赏一下.

http://qlcs.ad184.com/syj/syj103.htm

小的时候,一群伙伴都好在一起聊三国,还记得当时有一个顺口溜,讲《三国》里武将的排名,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这个顺口溜顺口是顺口,但也不是很通,比如,典韦凭什么排第三?他跟关老爷比画过吗?这好象是为了合辙压韵,才让他占了这便宜。还有八夏是谁呢?有说夏侯??,有说夏侯渊,还有说夏侯霸的,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

  现在就单说这关老爷的武艺问题。关老爷排在吕布后面,这估计大家都没意见,三英战吕布,要哥仨打人一个,武艺稍逊一筹是明摆着的。但排在赵云的后面,可就难说了,实际上,刘备这边的五虎将,各有各的勇法,赵云是智勇,关羽是神勇,张飞是猛勇,马超是骁勇,黄忠是老当益壮,很难说谁一定比谁强。

  但这样讲,有人就会说了,不对!还是可以排出个一二三,毕竟,其中的好几位交过手的。张飞和马超打了个平手,就不去说了,关羽和黄忠,战长沙,表面上看,两天俩人战了个平手,可当时黄忠年纪大了,关老爷正当壮年,所以论起真本事,黄忠比关羽高!

  这还真不是个别人这样抬杠,在网上,我就看到不少帖子,给《三国》里的武将排名,甚至给定中级、高级职称的都有,很热闹。当然排法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哪种排法,关老爷都不占绝对优势,有几个帖子里都排到了六七名开外,黄忠,乃至文丑、许褚什么的都排到了关老爷前面。这些排法,说穿了很简单,就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打斗描写,进行换算,比如,《三国》里徐晃和许褚斗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和颜良斗二十合就败归本阵,一换算,颜良怎么着也得比许褚高一档次吧?可许褚又和马超战了个平手,马超又和张飞战了个平手,于是徐晃=许褚=马超=张飞,而颜良打败徐晃只用了二十回合,吕布战张飞可有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的时候,这样换算的结果,就是颜良武艺之高甚至远胜吕布,应该排名第一。但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这种简单换算也有行不通也就是说算得自相矛盾的时候,这时,就会引入其它参数,如说:“这跟当时对手的年龄,身体状态和心理有关。尤其是心理状态更重要,文丑的武功不会在关公之下,就因为关公没用一合就斩了颜良,令文丑心理发怵,未战已败。”如果到了这一步还解释不通,就骂罗贯中不象话,如为了神化关羽就硬是委屈颜良文丑啦,如曹操和吕布对阵时为什么不派典韦上阵啦,等等。

  要说这些都是业余爱好者存心玩儿闹,又不是,这些人的态度可是认真的,并且他们的排名结论,还真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细读基础上的。可细读归细读,读出来的结论却又十分可疑,颜良的武艺真要是排名第一,结果排名第一的角色没出场两回就给砍了,天底下也没这么写小说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出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写法和今天有些人的读法不一致上。明清人写小说,尤其是写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及神魔小说之类,还相当程度地保留着宋元说话的遗风,讲究片段热闹好看,整体意识不强。这就好象《西游记》,孙悟空前面大闹天宫时,除了二郎神和如来佛,就几乎没对手,地狱、海底、天上,??起来如入无人之境,可到了取经路上,动不动天上神仙的坐骑或伏侍的小童就收拾得老孙没脾气。为什么?是不是排起名来红孩儿、青牛精、大鹏鸟最高?当然不是,而是小说为了好看,就得这样写,前面孙大圣要不是威风八面,出尽了风头,小说就不好看,后面,取经了,孙悟空要是见谁谁都一手全灭,那小说也没法看,因此只好委屈委屈老孙,让他栽一溜儿跟头,这你才能看。同理,《三国》白马坡这段儿,为了表现关老爷的神勇过人,就得先让颜良威风起来,为了让颜良威风,只好委屈徐晃去垫底儿。这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小说,尤其是《三国》、《水浒》、《西游记》这一类的,写的热闹是它很重要的一个创作冲动,这个片断热闹的创作意图往往非常强烈,有时就会出现一些以整体观来读小说的读者读来不太好解释的地方。

  因此中国古代这类小说,只能拆开来一片一片地看,非要对到一起,弄个数学公式去换算,就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这也不是用什么交战对手的年龄和状态之类可以解释的。这种解释都是现代人用现代的理性整体观去看小说得出来的结论,看似有理,实际行不通。就好比《西游记》,孙悟空西天取经时威风不足了,你不能说那是因为在山下压了五百年,肺活量小了、骨骼老化了、肌肉爆发力不行了,不能这样解释,道理一样。

  不过,用这种眼光读中国古代小说的,学者里也不是绝对没有。例如,美国学者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在《三国演义》这一章里,就说到关羽“飞奔下山刀劈一名在通常情况下武艺比他高强的敌方将领”,大概是指白马坡这一段。但要说把颜良视作“在通常情况下武艺比他(关羽)高强”的将领,这恐怕并非罗贯中的本意,过去几百年来,中国的老百姓也不会这样来理解。京剧里有一出《斩颜良》,唱的就是关羽斩颜良这一段儿,徽剧、滇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也有此剧目,不管是哪一种戏里的这一出,显然都是为了表现关老爷的神勇,而不是揭发关老爷如何偷袭占便宜。在这一点上,过去的人读《三国》、听评书、看京戏时,他们的理解方式,与作者的讲说方式是有着某种默契的,对这些接受者来说,只要当时读着听着看着能欣赏到关老爷的威风八面,这就够了,别的,不去想那么多。

  可美国学者夏志清为什么就另有想法呢?这可能和他的西方教育背景有关,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很可能把读西方近现代小说――作者意图一般都能严格地贯穿始终,且有鲜明连贯的整体意识的小说――的阅读习惯带到了读《三国》中,于是得出了这种可疑的结论。这也说明,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阐释,似乎有必要先考虑到这些具体作品背后的创作传统。

  至于网上那一大批给《三国》里武将排名的帖子的出现,可能又和电子游戏的兴起这一背景有关。一些《三国》题材的电子游戏,如《三国群英传》,每一角色的出场就有一个初始值,武将对杀的结果,也要通过数值来体现,总之,这些游戏,无论是设计还是运行的规则,都可以套用黄仁宇先生研究历史问题时爱用的一个词儿,就是要能数目字管理。而游戏里的数目字管理,就意味着标准化,意味着有一个稳定统一的尺度可以贯穿始终,意味着前面说到过的理性的整体观,如果带着这种游戏形成的心理定势再回过头去读小说,自然就会与更注重作品片段感性冲击力的传统小说格格不入。因此,在网上那些给《三国》武将排名的帖子的背后,可以看到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可以看到时代变迁对中国古典小说接受的影响,这些都是十分有趣的话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