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 第四章 轮台罪己(七) -- 阳光不锈

共:💬11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 第四章 轮台罪己(七)

轮台罪己之虫叶成字

元凤三年正月在霍光成功消除对手不久,中华大地发生了几件灵异事件。先是泰山有大石自己竖立起来,随后上林苑枯树逢春。死了多年的老树又发芽了,而且有小虫在它的叶子上咬出了一行字:公孙病已立。

什么意思?

符节令鲁国人眭弘上书对此事做出了解释。眭弘是董仲舒的学生,自然从天人感应出发,认为这是老天示警人间。大石自立、枯树逢春都说明有人会从老百姓一跃成为天子,公孙氏当立以继承汉统;又说当今圣上应该选贤让位,退居百里之侯,以顺应天命。这不是一派胡言吗?结果眭弘以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罪名,推出问斩。

大石自立很难说是什么情况,毕竟远在泰山,难以验证。枯树逢春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至于小虫在叶子上咬出字更是小儿科。应该可以断定这是有人借助枯树逢春的自然现象散布谣言,蛊惑人心。眭弘的解释大致不差,有人对当今圣上不满,散布新君当立的谣言。可是,眭弘故意漏解释了两个字:病已。病已是一个人名,就是数年后由贫民成为皇帝的汉宣帝刘病已。现在十三岁,在民间。从事后的发展看,散布谣言的人想说的是:卫太子的孙子病已当立。

刘病已是已故卫太子的孙子。如果卫太子不是死在巫盅案,现在的皇帝就是卫太子。现在事态就很清楚了,散布谣言的人将矛头指向了刘病已,希望借刀杀人:刘病已当代汉昭帝而立。如果汉昭帝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解读到了谣言的本意,刘病已还有命吗?眭弘一定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挺身而出缪解经书,将矛头引向了不存在的公孙氏。可以肯定地说眭弘是属于卫太子阵营的,至少是心向卫太子。五年以后,刘病已登基之后就提拔眭弘的儿子做郎官,以报今日之恩。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散布这样的谣言,要致刘病已于死地哪?散布谣言的人至少明确这两点:汉昭帝虽然还年轻,他有办法将汉昭帝忽略不计。汉昭帝去世后,刘病已是他继承帝位的障碍,所以要先行除去。有实力、有意愿做这个的至少有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和孙子昌邑哀王刘贺。

直接把刘病已刺杀了不就完了吗?废这么大劲干什么?直接刺杀不就着了痕迹吗?而且这样做也可以一箭双雕,诿过于昭帝。眭弘缪解经文某种程度上也给昭帝解了套。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昭帝知道真情的话,办是不办?不办是不行的。办就要得罪一大批心向为太子的人,而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险恶呀!看着风平浪静、一团和气的朝廷,至少有三股势力在争斗:汉昭帝与霍光的共同体、卫太子集团和准备取汉昭帝而代之的谋逆集团。

汉昭帝与霍光这个共生体掌握着政权,而且霍光在燕盖之乱一举击败了主要政敌,看起来强大无比。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亲政与摄政的矛盾的。燕盖之乱固然打败了政敌,却也把自己从整个官僚集团中孤立出来,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非君非臣的地位最容易成为别人的靶子。也许谣言的散布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觉得有机可乘。这个集团里囊括了对汉昭帝继承皇位不满的皇子或者皇孙,对霍光专权不满的各级官僚,或许还包括燕盖之乱的漏网之鱼。与上官璨相比,他们有更加隐秘的手段,和充足的耐心。

而卫太子集团是最被动的,与其说是集团,倒不如说是一种思潮。卫太子生前就有仁爱之名,在巫盅案中受冤枉致死更深受同情。那些不满霍光专权的人,更可能联想到如果卫太子不死,就不会有今日霍光的专权。

轮台罪己之欲罢不能

在汉朝忙于内斗的时候,匈奴对汉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起因就是和亲。

卫律也不是总给单于出馊主意,那样不是找死吗?!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多的时候卫律的建议是比较正面的。和亲就是卫律提出的比较正确的建议之一。

和亲好啊,和亲就能够暂时平息战争,还能得到汉朝的赏赐。何乐而不为?可是主动提出和亲,面子上终究就过不去。因此,单于希望汉朝能够首先提出来。可今非昔比,汉使对此没有什么反应,往往顾左右而言他。如果说汉使不理解匈奴的意思,那时瞎话。这就体现出两个民族的差异。有人说,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汉朝为了生存可以卑躬屈膝主动和亲,而匈奴单于不好意思蹲下,注定跳不高。

但是单于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打。使汉朝认识到匈奴的重要性,也许就能主动和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元凤元年单于对汉朝发动了第一波攻势。

是年,单于集结左、右贤王共计两万人,分四队攻击汉境。太长时间匈奴没有像这样主动对汉朝发动攻势而取得胜利了,估计匈奴士兵接近汉边的时候腿都发抖。结果匈奴是一触即溃,不仅损失了九千余人,连瓯脱王也成了俘虏。而汉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瓯脱王的被俘使匈奴成了惊弓之鸟,远远跑到西北部躲了起来。再也不敢到南部来放牧,生怕遭到埋伏。直到第二年才再次屯兵受降城以防备汉军。这次学乖了,先在余吾水,也就是现在蒙古国鄂尔浑河支流上架起了浮桥,随时准备逃跑。

元凤三年单于在几经侦查之后,发现酒泉、张掖等郡的兵力比较薄弱。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希望夺回河西。匈奴右贤王、犁汙王共率领四千骑兵从日勒、屋兰和番和三路发起攻击。酒泉、张掖的正规军兵力可能确实比较弱,但是民兵的实力非常强。张掖郡属下有一个当时全国最大的属国:张掖属国。张掖属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好多民族本身就是以游牧为主,骁勇善战。一声令下是指哪打哪。匈奴人实在是找错了地方。

战争永远是双方的事,你侦查,别人也没闲着。对于匈奴可能的攻击,汉军早已从俘虏口里得到了消息。于是右贤王、犁汙王就走进了汉军的口袋阵里,只有几百人侥幸逃回。

一系列的失利使单于陷入了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凄惨循环。和亲短期内是指望不上了。没办法单于对汉朝又采取了怀柔之计。不断地对汉朝释出善意,创造良好的双方气氛,希望逐步达成和亲的目的。

轮台罪己之黄雀在后

匈奴虽然数度叩边,在汉朝这里一时是讨不到什么便宜。汉朝虽然不再出塞远征,却加强了防守,烽火台的运用日趋熟练。远远看到匈奴的大队骑兵,立马按倒消息树,十里八村的就都知道了;匈奴一走再鸣锣高呼一声“平安无事”,一切就恢复正常了。匈奴南下变成了吃力不讨好,无利可图的买卖。匈奴君臣一时不知所措。

要不说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单于正在烦恼的时候,东部传来了更坏的消息:先单于的陵墓被考古队给发掘了。当然这个考古队是没执照的,有执照的是考古,叫研究,叫保护性发掘;没执照的叫盗墓。盗墓的主角就是东北部的乌桓人。

同鲜卑一样, 乌桓也是东胡的遗脉。冒顿击败东胡之后,东胡余部就退到了大兴安岭的乌桓山和鲜卑山,这两部人众就分别以山为名。漠北大战匈奴左贤王被击败之后,汉朝就把乌桓人迁移到上谷、渔阳等地,一方面方便管理,一方面也作为汉朝的耳目监视匈奴。并设置乌桓校尉管理相关事务。

这些年乌桓人的生活是比较安定的,人口逐渐增加,实力也逐渐增强。实力一强就不安分了,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要搞主体性。要造反就得有钱支持,乌桓人就发掘了单于墓,不管是哪位领导总得有点啥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

匈奴流行厚葬,单于的墓里没准真是堆满了金银财宝,也许还有很多殉葬的奴隶。但是与汉朝不同的是匈奴的墓葬是不封不树的,这一点同曹操一样。既不在墓边种树,也不积土成山,也就是不留显眼的标记。找单于的墓同找曹操墓的难度是一样的,乌桓人能够一语中的真是不可思议。正应了那句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就是挖了匈奴人的祖坟。不管墓里有没有好东西,匈奴人都无法忍受,单于就发兵两万征讨乌桓。

正在螳螂捕蝉,双方酣战正欢的时候,一只黄雀鸣翠柳,汉朝的剿匪大军出现了。不是不打仗了吗?是不远征了,远渡大漠是不做了,送到嘴边的肥肉怎么不吃。 汉军此来就是邀击匈奴。

在汉朝边境作战,匈奴人还是加着万份小心,睡觉都争着一只眼。闻到汉军的气味,立马开溜。兵不空出,这是出来的时候领导交待的。匈奴跑了,乌桓人是跑不了,汉军一举平叛。

从汉朝边境仓皇而去的匈奴人是连称侥幸。尤其是听到乌桓人的下场之后,更是感到后怕。短期内在这一战略方向上是没什么戏了。匈奴的目光不仅又转向了西域。

一队使节飞马向乌孙而去。

关键词(Tags): #西域#不只是传说#初开玉门通宝推: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