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困境中的角色 -- wqnsihs

共:💬1944 🌺4418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 这个帖子写的还有点道理

地方政府不过是高房价的“替罪羊http://view.news.qq.com/a/20100414/000026.htm

但是,地方政府难道不清楚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付出的道德代价吗?清楚还“愿意”顶着“骂名”,“经营城市”,卖地收钱,此又为何?根源就在于,现行以GDP增长的考核方式限制了地方官员的选择,同时,在目前的税制结构下,地方也缺乏足够的税收手段来满足发展之需。GDP主义是各级政府事实奉行的考核模式,而在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行业又占据了1/4左右,可见,经营城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对GDP的“贡献”是何等重要,比发展实业,甚至当年就能见效。因此,对任何一个理性的政府来说,有这样的“捷径”可走,为什么不走呢?

如果说,考核方式的约束还相对虚一点,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约束条件。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尤其是贫困地方的政府,其财政收入只够吃饭,没有多余的钱来发展地方经济,搞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分税制改革后,能够增大地方财力的主要税种都被上收,导致地方财权急剧萎缩,但与此同时,事权并没有上收,甚至还在下放。特别是现在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要钱做后盾的。在主要公共产品和服务基本还由地方来提供的情况下,这势必会恶化地方的收支状况,若缺乏其他的筹资手段,也就只能打土地的主意。而要使土地增值,就须不停地制造房价上涨的假像。因为只有房价不断上涨才能刺激地价上升。这也就是地方政府为什么会乐于看到本地出现更多地王的原因。

所以,要想地方不打折扣地执行中央平抑房价的政策,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特别是怎么样用制度安排来弱化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鉴于政绩考核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是想改就马上可改的,因此,为地方寻找可持续的财源,就显得很迫切,而且也相对容易一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