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财经郎眼,汇率之争:(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土拨鼠yuanap

共:💬21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确实是一方面,但冷战时,德日、南美、四小龙等不一样的

是发展么,是加入的国际竞争,是巨量劳力增加供应了么;

抛开德日不谈,正如下文KeanuZ所言

不过你再想想?为什么能把工厂转移到中国,印度,东欧?为什么苏东剧变之前不行?

你再仔细想想???

中国,东欧是意识形态问题,那么印度呢?难道也是拉奥政府的改革开放么?但印度为什么以前不、而现在要改革呢?

而东南亚四小龙等、南美巴西等那也是冷战期间一直处于国际市场中的啊。

怎么说,冷战的结束绝对是导致欧美大资本家集团决定放弃所谓冷战期间“收买国内劳工阶层的政策”,从而也就开始了国际资本的大流动、大投机活动,因此降低了国内劳工阶层的经济、政治地位等。并最终促使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欧美消费市场的崩溃促发此次的世界经济危机。

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发展的这一情况,这一顶上来的消费支柱(原材料、奢侈品之类)此一危机绝对不亚于29年的世界危机,那世界大战也将绝对不可避免。

修改:加上葡萄的文章1958美国 欧洲和中国的选择

在苏联试图改革却最终走向帝国主义最后走到覆亡的转折当口,美国在1957年在通用与杜邦公司施行资本与工会共治公司的实验失败后。美国人选择的未来道路,既有继续福利化社会与苏联展开国民幸福竞争的一面,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对我今天影响深远的工业自动化建设的启动。虽然作为最终设计出无人工厂为目标的工业自动化,其建设的初衷实际在今天已经是个笑柄。但是,伴随着美国政府大规模投资+》军事项目集中美国技术、资本与人才携手大学与大公司精粹,实现基础技术突破=》美国中小企业实现基础技术民用化=》美国跨国公司操纵知识产权把美国的技术产业化。这样的模式,最终缔造的是我们今天称为全球化运动的标准模式。这样的模式随后被欧洲的尤里卡复制,中国与日本也有类似的样板。只是这样的产业化,随着美国福利社会的建设,先从欧日发达国家传递技术产业链开始传递,再由欧日传递给新兴国家和地区。这里所谓的新兴国家与地区就是,对我们改革开放成功起到不容忽视作用的四小龙。(为什么我说即使我们可以无视当时国内条件提前实行改革开放,也无法更早进入第二世界,其本身既离不开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我国的技术转让的严厉限制,也离不开从50年代末期开始到70年代中后期才传导至四小龙的国际产业链分工这样的现实外部条件的制约。 )

简短的说,美国通过跨国经营,不仅实现了服务于美国霸权统治的战略转型,也通过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优势地位攫取丰厚的利润。美国华尔街还巧妙的利用美圆霸权,让美国社会公众在一定时间中分享了美国的霸权红利。(也包括分享所谓冷战红利)在这一时期,美国实现了国民与资本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Tags): #美国#福利社会#收买劳工阶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