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问——由一个对中华文明生死攸关的数字引发的思考 -- 散仙在飞

共:💬145 🌺205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兔子模型

那些搞计划生育的人用一个兔子生育模型,就得出人口该怎么办怎么办的结论,其实忽略了很多外部因素。

说得好.人不是兔子,而且更关键的是人,人群(社会)是变化的.很多人的观点是:大家看到的都是城市,广大农村其实该生的还是生,这还是有计划生育的约束;要是没有,农村人民就会象兔子那样的生,中国人口就不得了了.但事实呢?想起了民工荒,第一代民工们已经老了,第二代民工并没有象人们以为的那样接过父辈的付出血汗所得微薄的工作.与经济条件的不同相比较,他们的思想观念与城市出生的同代人相差更小,这得归功于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用老一套的思想来套新的一代人吗?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不一样了.

在城市里,新的一代人在观念上以一胎为正常化,他们成长的环境,他们周围的同学,朋友,同事大多是独生.同时在经济上,由于没有了以往国家,以及国家的代表--单位,包揽的社会福利,比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等,人们的生育意愿其实是很低的.这些河里很多人都有过帖子来讨论.

对农村而言,我没有调查,也不能下什么结论,只想说说我看到的情况.我爷爷很早就从农村里出来了,解放前,到城市进了工厂做工人.他的兄弟还在农村.小时候,我们经常回乡去祭拜先人.爷爷的侄子是村长,生了一男两女.现在他们都应该是30岁出头.他们都只生了一个孩子.还有其他的一些亲戚,我不是很清楚,不过大概也都是一两个孩子.我妈妈这边,外公外婆是小镇居民.名符其实的小镇,就一条街,周围农村的集贸地.外公外婆的房子临着小河,河对面就是农田.妈妈姐妹3个.我的大姨生了3个儿子,我喊"大哥","二哥","三哥",他们都只有一个孩子.大哥,二哥结婚早,生的都是女孩.大哥心高,辞了大姨费心找的工作,自己和大嫂一起在外面跑销售,赚提成.二哥比较散漫,还好二嫂很能干,自己开了个小制衣作坊,二哥就在里面帮帮忙.他们就都没有再生二胎,也没有这个意愿.三哥就坎坷些,不喜欢上学,初中毕业就没上了,也没有正式的工作,因此结婚也比较晚,现在还要我大姨稍微补贴些,就更没有生2胎的意愿和能力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