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官方不要再提韬光养晦 -- 子玉

共:💬63 🌺15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联合早报专文:中国大陆秣马厉兵,毋稍懈怠,至今近二十年矣

谈何"韬光养晦 “?

明明”穷兵独舞“已久,就待哪个不长眼的”地区“或国家挑衅、提供借口好大干一场了!-----------

联合早报专文----台海阴霾 波诡云谲

http://www.cdnews.com.tw 2010-05-06 06:01:30

 联合早报6日薛理泰专文:台海阴霾 波诡云谲

 日前马英九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马谈到大陆导弹瞄准台湾时,记者提问:“美国为什么要为台湾冒这么大的风险?”马指出,“我们永远不会要求美国为台湾而战。这是非常清楚的事。”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据此质疑马防卫台湾决心不足。

 这次马一语道破了美国“协防”台湾的底蕴,即美国只会为了本国利益打仗,而决不会“为台湾而战”。既然如此,面对美国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马索性说开了。

 一旦台海风云骤紧,美国基于本国的安全利益,是否会在军事上介入两岸武装冲突的问题?这涉及届时国际形势、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态势、美国内政动向、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和军力以及美国与其盟国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因素,片纸只语是谈不清楚的。

 自海湾战争(波斯湾战争)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以高科技局部战争的形式,已经以弱小国家为目标,多次介入了区域性战争。美军介入的方式和反应速度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区域性局部冲突爆发以至美军直接介入,其间必须经历若干不可或缺的环节,诸如在国际上纵横捭阖、同盟国磋商对策、在联合国安理会折冲樽俎、向对方发出严重警告乃至往冲突地区调兵遣将,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岸关系趋于恶化以来,中国大陆秣马厉兵,毋稍懈怠,至今近二十年矣。古人以“十年磨一剑”形容举国整军经武,爆发力之犀利无比。何况“二十年磨一剑”,又新发于硎乎?以现代军事科技之日新月异,一旦北京利剑出鞘,其破坏力之巨大,自然毋需怀疑。

 届时台湾面临灭顶之灾,旦夕盼望援军之到来,恰似大旱之望云霓。假如前述漫长的美军出兵过程也适用于台海冲突,然则台湾犹如涸辙之鲋,救兵迟迟未至,徒闻各方推诿之外交辞令。设若如此,台北难免会产生感叹:“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上述种种,还是就援军必至的令人比较满意的前景而言。设若台海风云再起,国际风云波诡云谲,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等而下之的状况尚且有可能发生。聊举二例。

 大国战略的历史殷鉴

 其一,涉及德军一次紧急行动。德国在一次大战中败北。《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能在莱茵河两岸集结军队。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也明文规定:德国必须遵守关于莱茵非武装区的规定。希特勒要想扩大生存空间,就必须首先占领与法国接壤的莱茵非武装区,以关闭在德国洞开的西部大门。1936年3月7日,他命令德国陆军三个营作为先头部队,以奇袭行动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

 希特勒承认,那时德军实力远不如法军,“一旦法国采取强硬姿态,德军处境将不堪设想”。因此,他想出一条“锦囊妙计”,授权德军前沿指挥官在遭到法军进击时方可开启后续命令:“如果法国人采取敌对行动,部队迅速从莱茵河对峙撤回!”由于德军尚未遭遇法军进击,所以这条命令在大战结束德国档案落入盟军之手时方才面世。

 

 其二,牵涉美、台双方在台海危机中的互动。毛泽东决定对金门国军采取军事行动以后,空军、海军在1958年入闽,数百架战机转场进驻福建各机场,鱼雷艇也经由铁路在厦门附近海面驻泊。他下令对金门国军予以猛烈的炮轰,是否登岛作战,则视情况而定,走一步,看一步。美国调动包括6艘航母在内的许多战舰到台湾附近海面,这是美军自二次大战以来最大的集结。然而,由于美国担忧苏联插手,没有在军事上采取升级行动。次年,赫鲁晓夫访华时,毛泽东对他说:美国“以为我们(中、苏两国)在炮打金门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顺便提一下,事实上,毛泽东决定进行一场豪赌时,中方事先没有通知苏方炮轰金门的行动;此举事后给予莫斯科颇大的刺激。

 问题在于美舰为国军运输舰护航遭到炮击时的反应耐人寻味。9月7日,美舰驶往金门海域为国军运输舰护航。次日,毛泽东命令前线炮兵待混合运输船队接近金门时开炮轰击,“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美舰开火时,也不还击。当前线炮兵击沉国军一艘登陆舰时,美舰群居然一炮未发即急忙退向外海。9月11日,国军运输舰再度遭到打击,美舰群仍然退向外海并一炮未发。当初美舰通讯联络方法远不如今日先进,仓卒遇敌,即急忙退向外海,且步调一致,倘若辗转请示第七舰队、太平洋美军总部和华盛顿批准,方才一致行动向外海退却,显然时间不够充裕。据此,似乎美方事先也有关于紧急措置的预案。

 大国实力雄厚,回旋余地广阔,犯下战略错误以后,痛定思痛,还有机会“引咎以往,补过将来”;偏安一隅之地的当局,一旦在战略上铸成大错,可能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了。当年美国在越南陷入泥淖,久未脱身;前苏联在阿富汗鏖战十年,铩羽而归。今日美国俨然以唯一的超级大国独步世界;俄国仰仗油、气资源,亦复兴有望。而若干小国就没有如此幸运了。

 就台北避免战祸的努力而言,维持稳定的两岸关系是“釜底抽薪”之举,其他举措无非“扬汤止沸”而已。可见马英九处理两岸关系的政策确实可圈可点。        (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