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观点转变】近期看空,但不悲观 -- 天涯路

共:💬3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开始吹风了

证监会酝酿重组新规 借壳ST或将严审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证监会或将对暂停上市的ST(特别处理)类上市公司恢复上市资格进行严审,退市后重新上市甚至有可能采用等同于A股IPO的标准。

  ST公司一直是A股市场上的“臭豆腐”,越臭越香。中国证监会一直对这些“坏孩子”教育着、批评着,但始终不敢动真刀真枪,这回是打算来真的吗?

  暂停上市的A股ST公司重新上市将会受到证监会严审。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此消息已经在证券公司的投行里蔓延,最着急的莫过于那些已经暂停上市的ST公司。

  风声紧 借壳忙

  一家资产超过数十亿元的南方企业董秘何胜利(化名)最近一直在“跑会”(与中国证监会沟通),他希望能在近期内争取促成他们和本地另一家暂停上市ST公司的重组方案通过。他也听说关于证监会正在研讨,对暂停上市的ST类公司恢复重新上市资格进行严审的消息,这让他不得不抓紧时间。

  何胜利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企业与借壳ST公司经营的并非属于同一类经营业务企业,而证监会将对暂停上市的ST公司恢复上市资格进行严审,即退市后重新上市可能采用等同于A股IPO的标准,因此他希望能在此之前将此重组顺利通过。

  最近像何胜利一样等待证监会能将重组方案批准过关的ST公司不在少数。如2009年暂停上市的ST北生,其与浙江郡原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方案,现在也正在中国证监会的案头等待审批。

  在借壳重组大潮中扮演中间人角色的投行,也感受到了业内的这种紧张氛围。

  一位长期从事借壳重组业务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底关于借壳ST公司将严审的消息就在业内传开,而他听到的版本是证监会正在研讨新的ST公司退市政策,ST类退市的公司重组上市一定要同行业,否则手续等同重新上市。为此,他手中的很多ST公司借壳重组项目也在加紧进行。

  “我们不会这么倒霉吧!”当ST三联的董秘沈睿听到暂停上市后重新上市将会严审的消息,她无奈的发出上述惊叹。2010年4月8日,ST三联发布公告,因历史案件和集团会计问题,2009年业绩将出现亏损,4月30日,ST三联正式停牌暂停上市。

  尽管国美集团极力想挽救ST三联暂停上市的命运,将ST三联的主营业务从亏损变成了盈利,但由于会计计提账务问题,ST三联最终难免暂停上市的命运。

  记者就ST公司借壳重组恢复上市从严一事咨询中国证监会的有关部门时,不过,在截至发稿前,该部门并没有给予记者明确的答复。但是,这条消息依然让不管是已经暂停上市还是面临退市的ST公司都感到紧张。

  对于这个消息,颐合财经公司的王吉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证监会应该是鼓励做借壳重组而不是打压这种行为,据他了解,在今年下半年中国证监会将会出台一个针对ST公司并购重组的系统性规定,但这个规定出台的方向应该是鼓励ST类上市公司继续进行借壳重组,而非打击这种行为。

  壳市场行情变化

  风水轮流转,2010年的ST公司壳市场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对于多年从事借壳重组的方恒来说,他笑称自己是专业撮合“借壳婚姻”人士,多年来他一直在各类ST公司与借壳企业之间摸爬滚打,对于近些年来ST壳市场的变化他颇有感触。

  “近三年来壳市场行情最好的是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也都还不错,最差的就是今年了。”方恒告诉记者,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IPO市场被暂停,因此当年的借壳市场十分火热。而2007年和2009年的ST公司,更有所谓“皇上的闺女不愁嫁”的感觉,其中尤以股本小,债务少的ST公司追求者众多。

  “在2007年,一般的企业想要同ST公司谈借壳重组,没有3亿~5亿元的资金,那提都别提重组的事。”方恒告诉记者。2007年的IPO市场,等待IPO上市的企业依然庞大,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是稀有资源,而当年的房价上涨,地产市场火爆,在当年的ST重组市场里,急需融资的房产企业是参与重组的主力大军。

  而手中持有壳资源的ST公司,虽然年年亏损却依然“手中有壳,心中不慌”。“ST公司大都坐在家里等着买主来上门谈判,但基本上一个借壳重组项目要谈下来,那是要经历非常艰难的谈判过程。”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这其中主要与ST公司大都要价不菲有关。“重组双方都在博弈,这是一场心理战,哪怕谈判到了最后,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双方很容易就会不欢而散。”

  严控重组过程是关键

  在各大证券投行人士中流传有一句笑谈:“3月一IPO,3年一重组”,意思是撮合一个“改嫁”的借壳重组项目可能需要3年才能拿下来,但运作一个IPO的上市项目相对而言则要快得多。

  然而,2009年A股IPO市场的开闸,以及当年10月创业板的推出,让参与借壳重组的企业大军发生了变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转向IPO市场。因此参与借壳上市的大军变成了几乎清一色的房产公司。在2009年变身为地产股的ST公司不下于30家,如隆鑫地产重组ST得亨(9.23,0.00,0.00%),海航置业重组ST筑信(6.80,-0.02,-0.29%),凤凰置业重组的ST耀华,浙商集团重组SST亚华(8.45,-0.08,-0.94%),中住地产借壳ST重实(10.85,0.34,3.24%),天津松江集团重组ST天香,中弘地产重组*ST科苑(10.62,-0.46,-4.15%),ST潜药(11.39,0.15,1.33%)重组成为中珠控股等。

  “科技、生物、医药等有技术含量概念的企业都去创业板了,当时来找我们谈借壳重组绝大部分是各种房地产公司,这与当年房产市场的火爆,而房地产企业参与IPO进行上市的难度比较大密切相关。”方恒表示。

  到了2010年,中国证监会突然加设的一道房地产企业关卡让ST公司的壳市场则变得萧条了许多。2月,有消息称,证监会将限制房地产企业借壳,严格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审核标准,并将进一步提高借壳上市的房产企业资产实力和合规性门槛。

  之后,各种矿产企业又成了2010年参与借壳上市的另一支生力军,在2010年,继*ST威达(11.42,0.54,4.96%)、ST 金瑞与矿业“攀亲”之后,与矿业传重组绯闻的还有:ST零七与金泰矿业,ST雄震与银鑫矿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但目前矿业公司的借壳重组也面临了一些现实的难题。“主要是矿产企业大都面临资产估值的难题,在滨地钾肥重组乌龙事件之后,证监会对矿业的资产评估方面审查也较严,而国资委目前也加强了对矿产的监管,但矿业企业大多还是愿意借壳上市,因为矿产企业更难通过IPO上市。”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对于今后的ST借壳市场,无论是投行人士还是ST公司,都认为通过重组来挽救ST公司是条可行的途径。“中国证监会应该会从股民的角度去考虑,不可能让股民血本无归的。”沈睿表示,“证监会可以在重组方案各方面审核从严,但是不可能把重组这条路堵死。如果有的行业处于衰退状态,那么将好的行业和资产注入进去重组就是可行的。因此关键是把控好ST公司的重组过程,严审重组才是关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