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要想证明天安舰是不是朝鲜炸沉的很简单 -- 小山头

共:💬66 🌺52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枚神奇的鱼雷

一枚神奇的鱼雷

“如果我们仍试图利用北朝鲜的威胁作为内部政治斗争的手段,那么一枚的鱼雷的威力足以将一个国家撕成碎片。”这是5月20日韩国官方公布了3月26日“天安号”爆炸沉没的调查报告几个小时后,韩国《中央日报》在一篇题为“不要再辩论了”的文章中的一段话。意思是在调查报告将炸沉“天安号”的所谓“真凶”定为一枚朝鲜制造的鱼雷后,劝诫韩国的反对党不要再发表对调查“缺乏足够证据”的质疑了。有意思的是,网上的中国军事迷对调查结果的惊叹,却像是给韩国反对党的质疑提供了佐证。

事实上,很多中国军事迷并不知道韩国军民联合调查团选择5月20日公布调查报告的日子刚好是6月2日韩国地方选举开始造势的日子。他们只是对“调查报告”中提到的鱼雷感兴趣。按照“调查报告”公布的所谓“关键物证”——朝鲜的CHT-02D鱼雷的相关参数看,这枚鱼雷长约7.35米,重1700公斤,射程10~15公里,是战斗部装药约250公斤的533毫米口径的重型鱼雷。按照这些参数,如韩国军方及几位外国专家所分析推测的CHT-02D在“天安”舰燃起轮机舱下方6~9米的水中爆炸的话,其所产生的“气泡喷射效应”确实足以将“天安”炸成两段。这就像1999年6月14日和2004年4月11日澳大利亚海军和美国海军对美国制造的Mk-48ADCAP重型鱼雷进行实船攻击试验的效果一样。但所谓的CHT-02D鱼雷是怎么能产生“一雷毙命”效果的呢?

根据韩国媒体透露的CHT-02D鱼雷出口说明书的信息看,CHT-02D鱼雷采用的是被动声自导方式。所谓被动声自导,是指鱼雷上装有一部小型被动声纳,通过接收目标发出的噪声确定目标的位置,进而通过鱼雷上的控制系统修正鱼雷在水中的弹道,以使鱼雷与目标发生交汇。如果目标是水面舰艇,其中螺旋桨噪声是早期被动声纳捕捉目标的主要噪声源。这是因为螺旋桨在水中转动时,在叶片的叶尖和表面上会产生低压和负压区,随着螺旋桨转速的增高当负压足够高时水就会自然破裂在水中产生小气泡从而形成所谓的空化,稍后这些小气泡一旦破裂就会产生带宽脉冲,而大量的气泡破裂产生的脉冲就形成了舰艇相对连续辐射的噪声源。自从二战时由德国人发明的声自导鱼雷后,早期的自导鱼雷都是采用被动声自导方式,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鱼雷上的被动声纳不仅接收了舰艇的辐射噪,同时也接收了鱼雷自身的噪声和环境噪声,因此抗干扰能力差、捕捉概率低。二战结束后不久,美、苏和西欧一些国家很快就开始研制主动/被动声自导鱼雷,即在采用被动方式发现目标后,再用主动声纳来修正鱼雷的末弹道,以弥补被动自导方式难以精确捕捉定位或容易丢失目标的弱点。那么仅仅靠被动声自导方式能不能捕捉到“天安号”军舰呢?

根据韩国媒体披露的信息,“天安号”正在以6节的速度航行,如果以这个航速分析,鱼雷采用被动自导方式是很难捕捉到“天安号”的,因为螺旋桨只有达到一定的转速时才会才会产生空化,而6节的航速也就是刚刚超过产生空化的临界速度。试验的经验表明,当舰艇航速在18节时,鱼雷以被动自导方式捕捉到舰艇的距离约为1100~1400米左右,而当舰艇航速在30节时,捕捉舰艇的距离约为2200~2400米,那么如果航速是6节,鱼雷以被动自导方式捕捉到目标的距离只能在500米以内,这就会大大降低捕捉概率和弹道修正的空间。此外,根据韩国媒体披露CHT-02D鱼雷采用的是被动电磁感应非触发引信,而这种技术相对落后的引信很难在鱼雷与目标交汇时精确确定炸点。比如美国的Mk-48ADCAP鱼雷除了采用主动/被动声自导方式确保鱼雷可与舰船交汇外,还采用了先进的主动电磁感应引信以确保鱼雷在舰船龙骨下方引爆。

总之,按照韩国公布的调查报告推断,朝鲜鱼雷在水声环境复杂的浅海海域、采用上世纪50~60年代的技术、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鱼雷试图达到的攻击效果。当然,最让中国军迷惊叹的还是,韩国军方明明知道朝鲜的小型潜艇在3月24日就离开了基地,作为对朝鲜潜艇和鱼雷了如指掌的反潜舰“天安号”和周边舰艇,竟然没有能用警戒声纳记录下任何来袭潜艇与鱼雷的“声纹”信息。最搞的是,韩国公布的“关键证据”上的配装件还赫然用韩文写着“1号”,如果按“调查报告”所说CHT-02D真是朝鲜准备批量生产出口的鱼雷,这难道不是一则天价的广告吗?

一枚神奇的鱼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