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书所谓西海有三,水皆西流注的西海是咸海 -- 苍野

共:💬204 🌺1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扒拉扒拉史记 大宛列传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鰛、于窴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

于窴是分水岭的说法,显然不止是汉书一家。“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司马迁大宛列传里可是有西海的。

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甕。

我们暂且认为司马迁没注意它的大宛列传里有两个西海,一个和于窴有关,一个和条枝有关。但还是那个老问题,于窴如果在今天和田县,那么西海能在那?你列举了西海三个可能,问题是,今天的和田县,能有那条河流到这其中的任何一个西海不能?

而且按司马迁的说法,大宛东则扜鰛、于窴。如果于窴在今天的和田县(新疆中南部略偏西),那么大宛的国土就至少要伸展到今天喀什吧?如果大宛在葱岭西,那么大宛离于窴会有多远?按现在主流Osh是大宛东部边境郁成国的说法,乌兹别克Osh市距离新疆和田县直线距离700公里以上(路程估计2000里打不住)。司马迁为什么会把2个离着2千里的地方说成,“东则扜鰛、于窴”?

另外,你说

另,叶尔羌河和于阗河在昆仑群山中的上游都有一段在从东往西流的,传说和事实混杂。

但司马迁是怎么写的?

  而汉使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注意,这个穷字你认为改怎么解释?是道听途说还是汉使身临其境?这里显然汉使是直接向汉武帝汇报的,在当时汉使众多的情况下,汉使敢不敢根本就不去现场,就道听途说的向喜欢杀人的汉武帝汇报“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後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这里是司马迁大宛列传的总结。注意,司马迁明确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也就是说,“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後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这句司马迁写的是很有把握的。汉使是亲眼见了所谓的昆仑者乎的,司马迁应该也是和出使于窴的使者亲自交流过了。

显然班固没有注意到,水皆西流注入的西海,和条支所临的西海并非同一个,没有特别作出说明。另,叶尔羌河和于阗河在昆仑群山中的上游都有一段在从东往西流的,传说和事实混杂。

好班固没有注意到,那么你来说说,司马迁又是怎么犯的错误。大宛列传,为什么按于阗在和田县的地理位置代入,也都解释不通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