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关中国的产业发展方式和人民币升值问题我的看法 -- bxdfhbh

共:💬5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有关中国的产业发展方式和人民币升值问题我的看法

有关中国的产业发展方式和为什么反对在经济危机期间人民币升值,我说一下我的观点。

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每个国家老百姓自己生产出来的。

我们所需要的财富,是人民所消耗的财富,包括各种产品。

在现代化分工中,这些产品不可能只要一个工序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都是分成不同的步骤,由社会各成员分工完成。

社会大分工是近代商品经济社会的特征。

而在现代社会中,分工往往是在国际上完成的,也就是国际产业分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国际分工呢?

这就是自由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有优势的地方,如果甲种植土豆,每亩地产量12000斤,种玉米只有8000斤;乙种植土豆,每亩地产量8000斤,种玉米12000斤,那经过市场选择,最后甲完全种植土豆,乙完全种植玉米,然后二者交换,各取所需。

对应到产业链上,生产某产品时,某A国有技术优势,某B国有管理优势,某C国有资源优势,某D国有人力优势,某E国有资本优势,那最后的结果是E国出资,A国提供技术研发,B国组织生产管理,C国卖资源,D国做苦力来生产。

因此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不同国家完成不同的步骤。

有的国家科技强大,掌握贸易品牌和销售渠道,资本势力强大,制造业强大等等,就在分工中占据最好最肥的部分,掌控整个产业链。这就是产业链高端。

有的国家技术弱小,那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东西。这就是产业链低端。

产业链高端的人,吃香喝辣;产业链低端的人,混个温饱。

反映到GDP上,就是产业链高端的人,人均GDP高;产业链低端的人,人均GDP低。

而且占据产业链高端的人,会想方设法维持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会想方设法打压产业链低端的人的升级可能的,让后者永远卖资源做苦力。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除了传统的欧洲人国家和日本外,只有亚洲四小龙成为发达经济体,也因此亚洲四小龙是个经济奇迹。

那穷国该怎么办呢?根据亚洲四小龙的成熟经验,就是先从低端做起,做苦力,做奴工,挣钱,挣很多钱,攒起来。

我没有别的优势,我有人力便宜的优势,又靠海,运输价格低廉,这就够了,我就可以给发达国家做代工,做产业链的最低端。

挣钱、攒钱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将来的起飞打好基础。

然后往产业链上端吃。

我不是做产业链的一环吗?我往上下游吃,扩大产业链深度,提高产业链层次。

因为我吃苦耐劳,又爱读书爱学习,西方也不对我技术封锁(如果真封锁了就只好自己攒钱研发,但这个亚洲四小龙没有遇到过),所以我可以打败产业链上下游的人,我可以建立起我在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

然后逐步往各相关产业吃,最终吃成发达国家。

(亚洲四小龙中,香港新加坡体积很小,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靠发展金融业也可以吃得很饱,其实还有点不一样。台湾和韩国对我们的参照才算有意义。)

这是很难的,因为需要攒钱投资,需要投钱升级产业,需要人民不要命地工作,总之很累很苦。台湾和韩国在早期也是很拼命的。

我认为在研究宏观经济的时候,GDP是极好的概念,或者说是最好的概念了,可以读出很多东西。GDP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土地上的人,单位时间(一年)里创造的价值的总计。

创造的价值越多,GDP就越高。

GDP有一个统计方法是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最终消费就是花掉的那部分,花掉就没有了。

资本形成总额就是投资的那部分,积攒起来的财富。

净出口则可以获得宝贵的外汇。

而人均GDP则反映了人均创造价值的能力,可以反映出该地区人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当你科技、管理等维持不动的时候,你只能通过将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来获得增长,这个是有极限的(“路易斯转折点”),而且增长率也有限。

只有大力提高产业层次,人均GDP才能飞速发展。

而要提高产业层次,必须要进行巨额的投资和发奋的工作,才能获得比较优势。

也就是资本形成总额这部分必须大,最终消费必须小,因为消费掉了吃了喝了就没有了。

现在网上很多人鼓吹中国必须增加消费,必须遏制投资比例,消费比例高GDP的含金量就高等等。

甚至不惜说出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比中国好,理由是消费比例比中国高。

拜托!印度人均GDP极低,维持基本生活的消费又不能少,消费占GDP比例当然高了。中国在毛时代一穷二白的时候消费比例也极高。

只是不管是印度现在,还是中国毛时代,人们的消费绝对值都远低于中国现在。

这种穷国,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保持较高的消费比例,要么是自杀式行为,要么是处在困境的行为,因为你吃了喝了消费了,钱就没有了,也就没有钱去投资,去提高产业链地位,去提高比较优势的。

中国现在正处在关键的产业升级转型期,“路易斯转折点”差不多已经到了,原有的工业体系的技术水平也在瓶颈期。这个转型期走好了,中国就能再上一个台阶;走垮了,就是一个巨大的拉美。

这个时期恰恰不能盲目增加消费比例的,恰恰需要大规模投资的。

我们可以指责投资的不是地方,投资浪费;也可以指责在消费的那部分里分配不公,但绝对不应该指责消费比例过高。

在这么关键的转型期高唱要增加消费比例,和已经很发达的欧美国家和贫苦的印度比消费比例,我必须指责你们是蓄意搞垮中国经济,蓄意让中国经济拉美化!

为什么说是拉美化呢?

我们看一下二战之后各国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国为了经济的发展,各自出台了不同的国家发展政策,走了不同的路线。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类型:

1、拉美国家

拉美国家是基础最好的,远离两次大战战火,很早很早就独立了,

而且他们和欧洲国家贸易密切,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没有锁国和封锁的问题。

而他们的经济基础也是最好的,在战后远远超过亚非拉其他国家,是准发达国家。距离发达国家也就一步之遥。

拉美国家走的现代化路线,是“进口替代型”,

当时拉美国家每年出口大量的东西到发达国家,再从发达国家进口东西,在这个交换过程中被发达国家盘剥。拉美国家就不高兴了,也想振兴自己的产业,于是发展 “进口替代型”经济。

就是发展那些自己生产不了的东西,替代掉进口产品,国家出面用贸易壁垒保护这些本土产业。

拉美国家经济开始蒸蒸日上,最终成为很富裕的国家,远比东南亚强,仅次于欧美。

结果呢,发展起来的替代产业都是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为缺乏支持而发展不力,而且因为贸易壁垒也没有用心去建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而且因为缺乏比较优势,在外贸中处在劣势地位,为了建立自己的产业又必须大量进口原材料和设备,某些自己生产不了的东西也要进口,最终债台高筑。

在无力偿债的情况下,只好任人摆布,只好开放市场,开放金融,最终自己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轰然垮台,国内产业完全被欧美控制,任人宰割。

2、非洲

英法殖民者,尤其是英国殖民者,在非洲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建设,使得黑非洲很多地方富庶一时。

非洲是纯粹殖民地,因此西方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建设,不像在中国纯粹是掠夺。

当时非洲很多地方比东南亚一点儿都不差。

非洲独立后,想一步登天建设最先进的工业,而不是像东南亚国家那样老老实实从苦力做起,于是大量进口先进设备,成套引进先进生产线,建设最先进的工厂。

最后,因为缺乏技术人员,缺乏产品销售渠道,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没有地位,最终轰然垮台。买来的设备都成立废铁一直等到近年来中国人去开发。

3、东南亚

没有人觉得东南亚前途有多好,起码不见得比得上非洲,更比不上拉美。

但是东南亚人从苦力做起,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建设,吸引发达国家不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做起;同时积极吸引外资,鼓励外资投资。这就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往上发展。

因为整个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出口导向的基础上的,为了应付巨额的外贸进出口和资金流动,必须常备巨额的外汇储备,这就是这类国家外汇储备巨大的原因。

而且因为整个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国际产业链的基础上的,完全的自由贸易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存在产业轰然垮塌的问题,完全不会存在!

东南亚的悲剧,是金融制度不完善,被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大鳄收割了。然后又遇到中国崛起,被中国走了他们的路。

中国太庞大了,中国走了和他们完全一样的路,他们就无路可走了。

4、东欧

东欧过去有一套自己的封闭体系,内部也有商业流动,虽然远远超过同时期的中国,但是比西欧还差了一大截。

因此在完全私有化,完全放开后,原有的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比较优势,完全竞争不过同类的国际厂商;再加上变轨期的种种事情(我就不详细说了,有去过东欧的可以说说),最终整个经济体崩溃,

但是,东欧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就是大量的廉价的技术含量极高的熟练产业队伍,较好的产业基础,靠近西欧的优越地理区位,以及和西欧人相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因此此后西欧资本蜂拥而入,大量投资东欧,整个东欧成了西欧的代工厂。再加上欧盟的东扩,东欧经济开始飞速发展。

像印度的米塔尔集团,原本只是个中型的公司,就是在东欧大量检漏,收购廉价的工厂,结果成了世界巨头。

当时国际产业转移,高端产业大量转移至东欧,中低端大量转移至中国,带来了二者的飞速发展。

但是东欧有个问题,就是缺乏自己的品牌。整个产业是被人家欧美控制住了。不过如果欧盟能整合成一个国家,倒也无所谓,反正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

5、前苏联国家

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其他的前苏联国家,例如俄罗斯、乌克兰等,因为直接暴露在国际市场中,原本的产业完全缺乏竞争力,垮得差不多了,

而且因为欧洲资本绕着走,没有人想投资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国家里投资,因此也没有能够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最后经济成了悲剧。

在前苏联经合会体系中原本就是出卖资源的国家,例如哈萨克斯坦,反而过得有滋有味,因为他们的优势产业是卖资源,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以更好的价格卖资源,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工业产品。

而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也沦落为了资源出口国。因为他们的比较优势只剩下出售资源和初级加工品了。

(当然还有军工业,这个吃苏联老本的行业。其实这个行业也竞争不过美国,只是很多国家买不到美国的武器只能买他们的。如果美国解除武器禁运倾销,这个行业可能也只剩下几件武器可以卖了。)

一个工业大国,沦为资源出口国,这就是比较优势魔力的体现!

然后说一下中国,

中国在1978年,面对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经济频临崩溃的局面。

当时中国的产业虽然有,但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甚至远远不如东欧。

华国锋想搞工业,搞了一个“洋跃进”,其实就是走我前面第2点说过的非洲的路,

当然最终也是失败收场。不是说企业垮了,而是说国民经济完全承受不了这样做。

最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仿照东南亚国家的,就是走从对外加工贸易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做起,逐步往上下游吃。在可控的环境下发展产业。

很大程度上是照抄蒋经国、李光耀等人的。

最后,中国做得非常成功,走别人的路,走到让别人无路可走。

中国也没有别的优势,就是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现在有人指责说中国是“拿1亿条裤子换1架飞机”,

但问题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你不拿1亿条裤子换1架飞机,还能怎样?

自己在产业上完全没有比较优势,直接上高端产业的结果就是非洲那些国家的下场。

现在有人指责中国劳动者报酬太低,因此产品价格太低,是用廉价的产品打垮敏柱国家,这是不对的。

但问题是,你提高人民币汇率,提高了产品价格,人家还会买你的产品吗?

中国血汗工厂老板不是傻子,老板也会抬价的。现在这个产品价格显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你不卖这么低人家就不买了。

况且人民币升值了,老板收入减少了,工人收入更不可能提高了。

注意,产品的价格不是你上下嘴皮一搭就可以提升的!不信你自己去谈价格去,如果你能成功抬高中国产品价格的话,我相信那些老板不会吝惜优厚的报酬的!

很多人鼓吹说,现在人民币升值,是一场权贵和人民的斗争,权贵不想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升值会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

事实怎样呢?

事实就是,人民币升值,中国的比较优势削弱。中国很多工厂利润很薄,升值个10%就会造成大批老板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当然也有大量权贵少收很多礼金。

为了让权贵少收礼金,因此要让中国工人失业回家,让中国老板破产,这就是你们的打算吗?

而绝大多数人用不到进口产品,你升值根本不会对老百姓带来好处!

中国的产业确实需要升级,但不是在这个金融危机的关口。

金融危机的时候,正是需要出钱补贴企业的时候,正是需要扶植企业发展的时候。

要升值,也要等金融危机过了,经济形势大好的时候升值。

有人公开声称,敏柱国家绝对不会为了高额的外汇储备而自豪的。

拜托,中国的外汇储备很高吗?

2009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亿美元,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961亿美元。

年末外汇储备23992美元。

也就是说,中国的外汇储备,看起来很大,两万亿,但实际上只能支付两年的进口。

再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外来投资,包括很多热钱,需要外汇来支撑,两万亿其实不多。

如果人民币升值了,那显然中国外贸会遭到打击。现在中国已经是逆差了,升值了逆差会更加严重。

现在沿海一些小企业,利润不过3%、4%,在金融危机中岌岌可危。升值个5%就可以让他们关门,让大批工业失业回家。

就算要升值,也要等金融危机过去了,等企业的利润率上升了,等其他行业就业机会增加了(可以容纳低端产业就业人口),再升值。

现在网上很多人,反对巨额外汇储备,反对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反对中国参与国际产业链建设,主张中国出口产品是权贵出口人民的物资,是权贵压榨人民云云,

这些人不过就是想让中国走拉美的道路,走“进口替代型”的道路而已,按这种方法走下去,最终中国经济彻底崩溃,拉美化。

他们还反对中国从初级产业做起,反对血汗钱云云。

这些人不过就是想让中国走非洲的道路,按这种方法走下去,最终中国经济彻底崩溃,非洲化。

现在中国正在产业转型,是关键的时刻,走好了可以让韩国、马来西亚乃至东欧等国无路可走(伤害不了日本德国美国等一流发达国家),

在这个时候主张中国增加消费比例,人民币升值,可不是正确的想法。

关键词(Tags): #产业链#比较优势#经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