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读报摘要:最近一些经济信息的汇总 -- wqnsihs

共:💬2116 🌺437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不是我需要解释的对象

我想我的表述已经很清楚了,看不懂的人,要么是智商的问题,要么是立场的问题.

不过,为了其他人,我再说几句:

“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权利有必要对自己负责”——这是每个成熟的人都该有的价值观吧?

====非常遗憾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大部分人在主观上不认可这点,我们的绝大部分人在面临困难和失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谁把我害成这样?谁应该对我负责!"

“每一笔在自愿的前提下达成的交易都是对参与交易的个体以及社会其他个体都无害的”——这个是商品交换的价值观吧?

“而社会总福利是增加的”——这是政治目标吧?

这两句是不可分开的,后一句是前一句的结果.他们之间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他们合起来表达的意思有一个术语叫"帕累托改进".

原教旨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帕累托改进体系是几乎等价的.也就是说,只要是原教旨的市场经济体系,那么就必然在通过每一次交易行为而不断的改进着社会的总福利,并且不损害任何一个个体的福利.

反过来,任何能持续自动实现帕累托改进的体系必然是一个原教旨的市场经济体系.

当然此处的福利是泛指社会财富,不是具指社会成员的养老金之类.

需要说明的是,现实社会并不存在严格的原教旨市场经济体系,根本原因是人不够理性.阶段性的原因还有信息不足和产权不清等.

在针对原教旨市场经济体系的态度上,一直有两类反对立场,一种是根本上反对,认为人不必、不当、也不可能追求充分的理性,认为追求理性实际上是压抑人性,所以要反对;一种是认为原教旨市场经济体系因为一些技术上的原因(我认为是阶段性的)而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以应当另外想办法,另外想的办法是打补丁或者另起炉灶(计划经济)。实际上另起炉灶的一条路最后也被发现在技术上存在极大困难,所以也需要打补丁。结果是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经济体系都是补丁版的,有从原教旨市场经济立场补过来的,有从原教旨计划经济立场补过来的。

实际上,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原教旨状态下对个体的人都是很残酷的,区别只是在心理上一个可以被解释为被自找的,一个可以被解释为被强加的。通俗点说, 在前者体系里,如果一个人成功了,那么当然是因为他牛,如果一个人失败了,当然也是因为他怂;在后者的体系里,一个人成功了是因为人民给的,一个人失败了也是因为被人民抛弃了。

从个人的人生观来讲,在前者的体系里,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和坚持自己的特点,有特点才有成功的希望,没特点一定不能成功。因为有了特点你才有了和这个体系里的其他个体交换的禀赋,而通过交换你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在后者的体系里,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和最多数的人一样,和多数人一样,才能被列入计划,特立独行就意味着被遗忘甚至被抛弃。

反过来,体系本身也有它的生存价值观。前者体系存在的意义就是处在它这个体系中的个人必须各有特点,不然就不存在交换的必要和可能,也就不存在改进之可能,也就不存在体系。因此,这个体系必须鼓励个人主义,鼓励个性、自由、抱负等等。而后者体系存在的意义就是处在它这个体系里的个人都是一样的,越多的人在越多的方面一样,就越有利于通过计划来实现一切。没有个体的同质性也就没有计划的可能性,因此,这个体系必须鼓励平均主义,鼓励平等、集体、纪律等等。

这个社会的复杂性在于,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人的群体,他们适合不同的价值观,也就适合不同的经济体系。

然而不管怎样,人类社会有着终极的矛盾,就是人类从感情上想避免弱者的淘汰,甚至把这种感情不断的上升为道德,但是这是不符合人类以外的世界的规律的,而人类如果要坚持这种道德,那么就集体毁灭吧。于是,人分成了两类,一类的逻辑是“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一类的逻辑是“要死大家一起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