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恶及其他 -- 魂与梦

共:💬4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美恶及其他

美“恶”与其他

初读《老子》的时候,常常有反感。一是不解。单看第一章,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让人感到不知所云!二是腹诽。第二章一开始,老子便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我心想即使天下都知道这是“美”了,这美也不会就变成了“丑”(在这儿这“恶”是“丑”的意思)!这老夫子是怎么了?!

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深入研读,也随着阅历的增长,我逐渐对老子的观点有了理解,并且接受了他的理念。我开始明白,学习《老子》必须按他的系统思想来理解,而不能仅把一段甚至是一句的片言只词拿来“穷究”,这样既得不到老子的真意,也会完全误会他的教诲。

现在我们就说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两句话,其实老子指的是人做的“美”事、“善”事,而不是一般我们认识中的天然的“美”。并且,这两句话是要完全从辩证的角度去理解的。

在《朱伯庐治家格言》中,有这么两句话:“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深入的思索这两句话,它的含义是很深刻的。如果你做的善事主要是为了宣扬自己,那这种善心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问题,它会让你在做善事前先去考虑“值不值?”(这是现代通行的一种思维方式!),从而把一项高尚的善举变成了世俗的卖买。哪还谈得上什么“善”?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朱伯庐的这两句话,似乎也没有多少人对这两句话有反感。但我觉得,这两句话其实和上述《老子》中的那两句话完全是一个意思,连表达的方式也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老子》用的言语不是我们熟悉的言语,因此一上来就引起了我们的误解。

其实从老子接下去的话看,他这种辩证思想就更明显了。因为他接下来写的是:“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明显是一段辩证观点的论述。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存在的。联系到上面两句的美恶(丑)、善不善,不也是相对的概念吗?

因此,这两句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当人做的美事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时,他的动机就是有问题的,这美事也就变成了恶(丑)事。当做的善事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时,这善事就变成不善的了。”

顺便说一下,老子还是很有分寸的。他只说善事变成了不善,美事变成了丑事,并没说得更得更过份。其实对于那些沽名钓誉者而言,还应该骂得更严重些才好。

在一次看凤凰台对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采访节目中,这两位世界最大的富翁不约而同的表示,自己的财产30%源于自己的努力,而70%来自机遇,这机遇说到底是社会所给予的,因此应该回报社会。他们也不约而同地表态,愿意把自己的大部份财产捐献给社会。

我很佩服这两位伟人的思想境界。他们比起一些声言捐款,却迟迟不落实,甚至赖帐的明星、富人;比起一些看着同伴遭灾却逃之夭夭,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人类天性的“人”来说,真是相差不啻天渊!而这些人在没有原形毕露时,也一样会喧喧嚷嚷地做些好事、善事,来表示自己的“高尚情操”的。

至于一些为富不仁,为官不仁的显要权贵,则更是精通如何来利用“美”、“善”来装饰自己。君不见无数道德败坏的贪官,在没有被拖下马之前,不都是满口仁义,每年善举不断,四处政绩传遍的吗?!

看了社会中的这些现实,再来看看老子的教诲,我们对什么是真善,什么是真美会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也会更深地体会到他的含义。希望我们都能这样来理解老子。

关键词(Tags): #老子#美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