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魂与梦

共:💬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这两句活,也是老子的名言。见于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而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在这儿,老子首先是用“天长地久。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来阐述他的道理:天地都是不考虑自己的,人还不应该向天地学习吗?

可能在当时,这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论点。当时人习惯于“天地最大,万物都应效法”的思维模式。儒家有“天、地、君、亲、师”的排列,天是第一位。老子自己也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在当时,只要一提天地,大概便会使多数民众心诚悦服,没有异议了。

可到了过了几千年的现代,此招便失却了作用。对大多数人而言,终日萦绕心头大则是争名谋利,小则是一日三餐、老婆(老公)孩子,谁有空来管它天地如何运行,谁有空去效法那既无名利,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天地无私?所谓“天地虽大,管我鸟事?”

所以前面几句话中,唯一能“吸引”现代人眼球的,恐怕只有“故能长生。”这几个字。长生可是人人向往的!至于为什么要“不自生”(不去刻意追求长生,不去考虑自己的利益。)才能长生?可就没有人愿意去听了。

因此我们不如放过天地,先只说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这两句的意思是:只有把自己放到众人的后面,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戴,实际上排在了众人的前面;只有把自己置于名利、生死之外,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确保自己存活的必要条件。

对这两句话的态度,一般有这么两种:

第一种是嗤之以鼻,觉得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不值一听。我给大家举一个最真实的例子。

前段时间我在看电视时,正好开到湖南公共娱乐台的《我们约会吧》这个节目,这是个为未婚少男少女搭桥的婚介娱乐节目。它让十八位待婚佳丽列于台上,然后请上一位男子,由主持人和佳丽们向他发问,再互相进行选择。

其中有一位男子相当“雷”人。当主持人问他最喜爱金庸小说中的哪位女主角时,他竟然说了个:“李莫愁”。

此言一出,佳丽们的花容尽皆失色,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魔头!

当一位女士问他为什么喜爱李莫愁时,他作出了更为“雷”人的回答:“我欣赏她的哲学,即:谁让我流泪,我便让他流血。”

那位女士又问:“你不觉得以德报怨可能更能达到目的吗?”

他的回答是:“那实在是‘笨蛋’的想法。”

我很佩服这位男士的勇气,而且他至少是坦率的。但是,恕我直言,鉴于他这样的“人生哲学”,要和他谈什么“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岂非实在是对“?”谈琴?(昨天据主持人介绍,这位男子是考虑了一会儿后,才选择了“笨蛋”这个词的。而我考虑了两会儿后,却还是想不出用什么字来代“牛”,于是只能用“?”了。)

第二种态度是:用充满怀疑的目光审视一会后,嗤笑道:“我以为真是无私呢!原来还是为了‘成其私’!”

这部份人的眼光是比较慎密的,原文的确是这样。老子的确是告诉大家,只有用这种“无私”的方法,才能达到“成其私”。所以,不能怪他们有这疑问。

但这仍然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只是用辩证的方法,客观地描述了采用这种方法后会发生的现象。

我们练过气功的都知道,如果以出特异功能为目的去孜孜追求,这特异功能是出不来的,只有把这心思放下,才可能出现或大或小的特异功能。而且,这不是练气功的目的,练气功应该是为了强身健体,如果把出特异功能作为唯一目的,终究是要走火入魔的。

现实政治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真是把“成其私”作为最高目标,那他最多是在没有达到目标时,暂时地采用“后”和“外”,狐狸尾巴总是要露出来的。纵观历史,我们看到多少奸雄,在未达到目的时谦虚谨慎、求贤若渴,但一登大宝,即刻翻脸不认人,非欲杀尽天下豪杰而后快,但这些人毕竟无法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短则他自己,迟则他的一二代的子孙,总会身败名裂,受到该受的报应。朱元璋、刘邦无不如此,他们的儿子孙子都活得够窝囊的;王莽、李自成、袁世凯之类的更不提了,皇位还未坐稳,便给赶下了台!

老子说“后”和“外”可以达到“成其私”,却并未讲“成其私”是最终的目的,他的最终目的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第九章),这应该是很明白的了。

至于对待这两句话是不是能有第三种态度,甚至是身体力行,则有待于我们大家的努力了。

关键词(Tags): #老子#先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