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知识分子真是百无一用 -- 瓦斯

共:💬114 🌺2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儒家也分圣人和亚圣

而儒家里讲的是,没有读书学习的人应该是被教导的,人不学不知礼。

第一:孔子的思想和孟子是不一样的。孔子这句话是为了教育弟子学习的不能当真,他最能当真的话是那个不让弟子学稼穑,说是不用学小人的事情。而孟子的话很明显,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二:古代的知识分子,其作为民间代言人的地位还是多少存在的,但是相对不突出,其原因我个人感觉,一部分是因为有相对合理的上升渠道,就是科举制度等一系列选拔制度(须知,当年读书人相对较少,就是不去做官,在地方上做个教书先生,最不济算算卦,也能混个小康);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特有的封建制度的存在。这个制度通过国家组织结构将自上而下而固化,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能说的话很少,在这种结构下培育起来了这种风气。

我们看战国策、春秋三传,可以看到比后世活泼的感觉。比如弦高退秦师,比如苏秦张仪,比如曹刿论战等等一系列的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普通人的作用。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结构决定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还是一个固化的结构,以贵族为主体,至战国,较小的国家和礼崩乐坏的贵族衰落的社会现实,使得平民、士、任侠等一系列阶层走上政治舞台。这种社会局面下,就有这种风气的产生。而到了秦代,随着国家的增大和社会架构的固化,自下而上的结构开始变得不够畅通。但是,基本的传递几层的功能还是有的。

秦代实行里正制度。汉高祖为亭长,想来当时的亭长也没有多少实权和事权,其地位未必比得上今天的一个乡长。这种相对的权力规模必定导致在他面前老百姓话语权的提升。汉高祖自己的回乡事迹,和后来元代有个元曲《高祖还乡》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希腊的风气是怎么起来的?城邦制度,规模不大,当时的所谓的市民其实都是个奴隶主或者商业业者,而不是普通的民众。下面还有一层奴隶。而在中国,自周代开始,奴隶就已经不是很重要的劳作工具。周代殉人很少,是一个例子,另外就是各种历史记载中体现出来的,比如《诗经》里面一些小贵族也参与部分的体力劳动等。比如,周代的井田制反映出来的社会情况。这种“扁平”的特有结构,也是一个使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无法像西方建立基于少数人的民主的社会结构。(西方古代的民主一般是在贵族内部和奴隶主内部实施的。这和现代是有差别的)

说这些不是为了否认老毛的功绩。建国之初的那批知识分子的确不少有问题,但是为了打老鼠打碎的花瓶,可是够多的~~~这也是我无法改变腹诽文革的原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