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13岁“神童”被保送北大 老师称这是个悲剧 -- 水影儿

共:💬150 🌺444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说他是悲剧,看起来是人文关怀,其实是以己度人的天才歧视,是一种普通人霸权。和欧美关怀中国的免煮石油有那么点类似。

觉着他最终不能成为大家,是拨苗助长。其实是错误的认为“神童必然应该成为大家”。

神童者,无非是智商高一些,对某一领域兴趣浓厚,花的时间多一些。如同小李飞刀,因为只练飞刀,所以才刀刀致命,才没人见过他出刀。

就这位来说,不过是被引导出了浓郁的兴趣,并非被逼,再说,逼也逼不出来数学天才的。

这样的孩子通常很容易沉迷于某事,如果不这样沉迷于数字,成为大家的概率并不提高,但沉迷于网络或其他的概率则会加大。

如果天才接受普通教育,因为太容易,很可能会从小无法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初中的时候可以凭借智商优势拨尖,高中之后甚至在数学方面也可能还不如智商一般但特别刻苦的同学。智商偏高的人这样的情况不少。

为什么推崇普通人的刻苦学习,甚至头悬梁,锥刺骨。却反而视天才因乐趣而对科学的沉迷为悲剧呢?

这种人文关怀其实是给神童营造了一个沉重的社会舆论环境。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其实无非是洗衣做饭,对于多数天才,非不能,实不为也。无非是扫天下不愿扫一室的心理。古代的士大夫是不用洗衣做饭的,现在推崇社会分工的时代也同样不会成为问题。

诚然,这样的天才很难在政治和商业领域有所作为。但是,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科学的歧视吗?因为这种歧视,使一些本来可以在科学界、工程界大有作为的,被迫去学习、培养各种社交技能。心态、思维方式也相应的被迫发生了改变。虽然变成更溶入主流生活,开始懂得经营人脉,但其科学天才的一面也同时慢慢被磨灭。其在社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其实是降低了,因为在社交方面他们永远比不上社交天才。

其实我看鲍在和记者的谈话中很是体现了其思维的严谨和思考的独立嘛

通宝推:篷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