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富士康、中产阶级与其他 -- 晨枫

共:💬282 🌺462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随便百度一下本地的一个建筑公司的简介

 建工集团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为国家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1964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现拥有分支机构、投资企业、合资企业等数十个下属单位,职工200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名;拥有资产总额12亿元,固定资产净值6000万元。

上海1964年就有本地建筑公司了,你不会说1964年他们公司就开始雇农民工吧?

-----------------------------------------------

1991:民工潮叩响城市大门2009年01月09日 18: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冯兴

笔录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民工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但对于“民工潮”从何时开始,坊间却有很多种说法。不过在1991年,电视连续剧《外来妹》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我不想说》开始将“民工”、“民工潮”的概念正式带进了人们的视野。

电视剧《外来妹》在当时就像一个窗口,它将外来工——这个在城市中候鸟一般的群体的生活方方面面展现在大家面前,而这反映的正是一种社会的新现象——民工潮。

这一年,成千上万的民工开始涌向城市,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民工潮。陕西、安徽、山西、河南、湖南、四川、黑龙江、吉林、新疆……无数的中国农民开始拔脚离开“希望的田野”,他们从西向东由北往南,潮水般涌向城市、车站、码头:郑州火车站,人满为患;南京汽车站,不堪重负;偌大的广州火车站广场,俨然成为了“农民的海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农民开始有组织地流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明显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广东成了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淘金”的天堂。当时的深圳、广州等地,往往一个月内就能暴增几十万提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

到1991年止,中国2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日均流动人口总量达1000万,其中,上海183万,北京130万,广州110万……综合上海、北京、沈阳、成都、西安等城市资料,外来雇工比例如下——建筑业雇帮工占流动人口25%-30%,一般居住两年以上;从事服务、修理业的占流动人口10%-15%,一般居住几月,长则数年。

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离土又离乡,形成民工潮,这形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的一个新现象。它让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人这种生产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自由流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此提速。

农民进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一是大量农民工进城为城市的第一次起飞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这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二是大量农民进城缓解了农村土地紧张的状况,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引流口”,维持了中国农村的稳定。三是民工潮的形成首次打破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格局的壁垒,这是对中国农村发展的一种体制创新。

民工跨省流动,总的看是一个历史进步,这种劳动力的自发调节和平衡,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步伐,也极大地支援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

当然,由于文化的碰撞、生存方式的激变,民工在给城镇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带去了纷乱和冲突,给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终究都是能够改善和解决的,它并不能否定民工潮的积极意义。

虽然目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农民工开始出现返乡潮,但总体来看,危机只是暂时的,民工潮仍然方兴未艾,只要通过各种渠道的疏导和管理,民工流动趋向有序,呈现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大好形势,社会应该为这些勇敢的农民喝彩。

------------------------------------------

其实真正的民工潮是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开始,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改革的开始。

没话说就不要硬拗么, 简直跟那些闹独立的台巴子一样无赖. 这句话还给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