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工人维权是好事,但是要注意被某方"偷梁换柱” -- 思想的行者

共:💬56 🌺6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78年前,政府通过剪刀差大约取得了5100亿元收入

ZT:

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一般也称为剪刀差,是我国工农产品价格体系中长期存在的比较失衡问题,认真研究剪刀差问题,对于妥善解决工农业关系,促进工农业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剪刀差问题关系到工农两大产业,在它背后,体现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业品比价偏低导致我国农业增长乏力,农村消费不振等深层次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有利于调动工农两大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城乡互利的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兴盛;处理不好,农业本身不但增长乏力,而且由于农村需求的日益萎缩,影响到工业品市场的扩大,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剪刀差问题,旨在提出缩小、乃至消除剪刀差的办法,实现工农产品的等价交换,并通过工业发反哺业来改变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

一、剪刀差形成的历史原因——重工业优先发展对农业剩余的转移

1、农业剩余的含义。农业剩余作为一个普通的经济学范畴,在经济学文献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但是,人们在使用这一范畴时,对其内涵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农业剩余是指农业产出在扣除了农业内部消费以后所剩余的部分,简言之,即农业的产出剩余;另一种则认为,农业剩余除了包括农业的产出剩余外,还包括农业的要素剩余,即农业自身生成的生产要素在满足了农业自身生产需要以后剩余的部分,其中包括劳动要素剩余。农业剩余往哪里去?理论上的可能流向无非有两个:第一,农业内部,即剩余在农业内部运动;第二,农业外部,即剩余流出农业部门。前者表现为农业剩余的内流向,后者表现为农业剩余的外流向。

工业部门的扩张,需要追加劳动力,劳动力的增加必然增加对农产品得消费,而这部分农产品只能来源于农业剩余,非但如此,工业部门既有劳动人口的农产品消费也是由农业剩余供给的,因此如果没有农业剩余流入工业部门,工业部门的存在和扩张就是不可能的,造就是农业剩余对工业化过程的“食品贡献”作用。然而,即使解决了工业部门劳动人口的食物消费问题,工业部门的扩张也还需要追加设备等劳动资料,这些劳动资料要用资金去购买。

2、剪刀差对农业剩余转移的基本估计。根据计算,由于强制收购制度,仅粮食一项,国家在1985年就少付给农民27.6亿元。以后随着价格差距的扩大和收购数量的增加,1989年通过粮食收购转移的收入高达304.3亿元,相当于当年粮食总产值的13%。结果表明80年代后期这种收入转移的数量增长很快。

据估计,在改革前的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大约取得了5100亿元收入,同期农业税收978亿元,财政支农支出1577亿元,政府通过征收制度提取农业剩余净额4500亿元。改革前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出的资金净额在155亿元。改革以后,农村征收制度并无实质性变化。据统计,在1979-1994年的16年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取得了大约15000亿元收入,同期农业税收总额1755亿元,各项支农支出3769亿元,政府通过农村税费制度提取农业剩余约12986亿元。改革后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向城市工业部门的资金高达811亿元。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