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共:💬398 🌺29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谈谈河南的教育(三)

上一篇里面提到了某些物质上的匮乏。有些筒子们特地提出,钱不算问题。然后呢,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现在的情况。

河南的大致经济情况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或者是了解现在不了解过去。在过去河南是很穷的。当然不至于比陕甘宁云贵等地的特困山区穷(据称,我们那边的男孩子经常骗来那些地区的媳妇)。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下面分析下当年河南的经济情况。

我个人不太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妈一个月工资多少钱了。事实上我妈妈一个月能拿多少钱我是在去年替她领了一次工资之后才知道的。那个时代的物价水平比较低,我记得一袋奶粉是7块钱,而一件小孩子的衣服和这个价格差不多。一件劣质羽绒服大概是50左右。小麦的价格,我记得曾经很久停留在5毛钱的档次上。猪肉很长时间都是5块钱一斤。

当时的农民的生活大体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算一笔账。

在豫东,土地大概是一个人8分到一亩左右。因为上次土地调整是1982年前后的事情了,所以一家土地的数量和人口并无直接关系。我接触到的人中,大部分村子的土地户均都在3亩-4亩之间。这三亩地如果种小麦或者玉米,一年大概产粮食6000-8000市斤。按照90年代后期,一斤粮食4-5角来算,大概产出3000-4000元。这个收入水平差不多保持了十年之久,直到打工潮越来越兴盛,那些农民们的子女在初中都没有上完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不光河南,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也是大户)之后,大家的经济条件才有了少许改观。

这看起来不算很少,但是我们需要计算成本。当时有农村的提留款,有的地方是按照人头摊,一个人大概100-200元,多少不等,看地方官的心情。农业靠天吃饭,因此要浇地、施肥等支出,该项支出我不太清楚具体如何,如果有农村的筒子欢迎补充。农业机械化,需要雇佣播种机、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机械,每年又是一笔支出。另外,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也是一大问题。我就见过好几个荒年,玉米被旱的不到半人高。

(北京上海小筒子们,城市里的小筒子们,你们见过真的玉米吗:)反正我大学那个北京同学是没有见过小麦和水稻的,几乎没有见过任何一种活着的完整的农作物。我们那边广为流传的一个笑话是,上海知青把小麦当韭菜,这个,我觉得是绝对可能的)

这样算来算去,据说,每年种地不仅不赚钱,而且还要赔钱。

有的筒子可以说,你可以打工啊,但是实际上,在90年代初期,几乎是无工可打的。那个时候进什么厂是要送礼的。我记得我家附近有个毛巾厂,一天十二小时,比起富士康只辛苦不会舒服,一个月大概500块钱,在90年代后期,是要有关系才挤得进去的。

上个帖子北京的上海的小同学们发言发了不少,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很多原因是这些筒子们没有下地干活过,如果让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锄地锄半天,估计他们的屁股就坐到农民一边来了。农民那受的不是一般的罪,而挣的钱也不是一般的少。在这样的环境里,农民的“小农思想”就会充分的暴露出来。

什么思想呢?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认识的范围小,了解的事例少,见过的世面少,考虑问题不会那么长远。因此呢,在教育上投资少,受两个因素制约,一个是的确没有钱(那是真的没有请钱,回头我会讲我见过的事情),另一个因素呢,就是实在是不知道在这个方向投入可以干嘛。

别笑,别惊叹,这就是90年代中期以前的我们的农民,这就是占河南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顺便说一下,过去河南号称城市化进程仅次于西藏——倒着数的。西藏是全国人口最少,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

我后面会讲下几个我所接触过的失学事件。在此我先扣着。

这样算来,一个农民,一年到头挣不了几百块的。其实在2003年,我下到村里去的时候,有个村支书还跟我说,他们村的农民每年纯收入大概人均一千多,不到两千。

这样算,一家如果生两个孩子(我所见过的农村平均水平),靠父母养着,要上学,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两个孩子吃饭穿衣服看病要钱吧,交学费(那个时候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是要收钱的,而且农村往往交的更多)要钱吧,如果再要赡养老人,也要钱吧。我还听说过老年人饿死的恶例,不过跟本文无关,就不展开讨论了。

这么一回忆,我简直觉得当年的我们是非洲大陆。有这种错觉。

农村的卫生条件也是让北京上海的筒子们惊叹的。我记得我小时候不喜欢回老家,因为不干净。院子里跑着鸡,到处是鸡粪,小孩子蓬头垢面玩泥巴,我有一次跟我的堂姐睡一起,竟然被传染上了虱子。我上高中的时候还曾经跟什么人传染上虱子过。那是在1997年。当然河南不算最猛的,我一个同学去甘肃上大学本科,居然在大学宿舍见到臭虫,那是2000年了。具体哪所大学我就不说了。

这样的经济条件,加上小农思想,加上地方上没有有力的政府组织,加上1980-2000这个空前绝后的出生高峰,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河南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教育严重滞后。

附上一个全国的出生高峰: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3393.shtml

先歇歇,等筒子们拿臭鸡蛋砸完了,我再慢慢写,再被你们砸。

通宝推:冰雪迎梅,纳米小洞儿,酥油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