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街村记行之一:和谐的民族关系 -- 洗心

共:💬32 🌺143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南街村记行之一:和谐的民族关系

08年夏天参加一个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的会,与会者中有一名南街村民张姐。 会后先和几个朋友去拜访了山西的一个农民协会,计划回京的时候忽然想到,拐个弯儿到久闻大名、争议也不少的南街亲眼看看吧。打电话给刚认识的张姐,于是成行。

到的时候正是中午,于是一起在进村路上的餐厅吃饭。餐厅很大一部分是清真,一问,南街是回汉杂居,十三、十四村民小组是回民,占村民人口10%以上。张姐顺口说,单位里有几个回民挺好、挺有意思的,每次他们宗教节日回来上班,都会拿些回民的特色食品和大家分享。 由此了解到南街的回族村民有比汉民更多的假期:回族宗教节日也放假。

进到村里,远远望见某个建筑上的大牌子”南街村清真寺“,找了个时间溜达了过去。因为不是礼拜时间,很安静,只有一位老大爷在院落一角点花生。 过去和他聊天,

”这个清真寺看起来挺新的。“

”是啊,前两年新修的。“

”谁出的钱?不少吧?“

”村委会拨的款,大约几百万吧。“

”班长要大家都学毛主席语录,你们也要学吗?“

”大家都学。“

”你们也学古兰经吧?这个和毛主席语录有矛盾吗?“

”没有。古兰经和毛主席语录都是教人做好人的,怎么会有矛盾呢?“

当时正是3.14之后不久,关于民族问题的网上讨论中,不少人抱怨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是对汉族的反向歧视。所以,尽管已经知道张姐对回民放假更多完全没有意见,我还是找了个机会问她一个更敏感的问题”回民可以生两个甚至三个,有没有觉得不公平啊?“ ”他们是少数民族嘛,多受点照顾应该的。” 当时,我赖在她家和她家人同吃同住同聊天两三天,海阔天空聊了不少,包括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所以我相信她并没有用套话来回答我。 南街的回汉关系,给我的感觉是真和谐。

参观南街历史博物馆,其中也提到不少回族村民的贡献。比如当年南街分田两年后发现走不通,重新集体化的时候,有一位回族老人把自己创办的小有成就的清真食品加工厂捐了出来,南街第一桶金的积累,这也是来源之一。

回汉杂居历史很长的河南,这些年来回汉关系也日趋紧张,因为种种原因聚众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南街为什么不一样? 以我一个半吊子左派同情者的水平分析,这和南街实现了大层次上的公平有关。比如,由于实现了养老集体化,哪怕是孤老,也老有所养,农民不需要多生儿女来保证养老,那么,少数民族优惠可以多生就不是多么大的事值得争论。 放假的事情也是类似。我问张姐平时周末都干些什么。她的回答让我有点吃惊,“做做家务啦。家里没事的时候也去加加班。” 张姐是拉面厂的中层干部,算是南街典型的250干部:生活必需品供给制--主要以发放购物券的形式,自行到村里超市购买,除此之外每月250现金工资,加班费当然是从来都没有的。所以,“没事的时候就去加加班”完全没有经济学上的动力。 不过,张姐看来这很正常,“厂里比家里热闹啊。没事的时候大家聊聊天,有事的时候大家说说笑笑就把事情一起做了。” 看来,“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在张姐身上至少是部分实现了。在这种氛围下,回族同事因为宗教原因多放几天假,她确实没有理由计较。 当然她也有回报,“回民的特色食品分享起来挺有意思的”,用一句学术点的语言,文化多样性优越性在老百姓生活中的现实体现。

单是南街回汉关系的这些小花絮,就让我觉得南街不虚此行。 我唯一的问题是:那么多所谓左派、毛派写了那么多大同小异的文章鼓吹南街就是好,毛泽东思想就是好,怎么从来没有人提到南街的回汉关系比别处和谐的多呢? 我一个半吊子左派同情者都立刻觉得这是南街社会主义实践的一大亮点,可是,我来之前读到的那么多文章,走的时候带走了好几本关于南街的专著,其中最多提到南街“回汉杂居”,除此之外再无一词。唉,南街的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践是丰富的,一句“古兰经和毛主席语录都是教人做好人的”老百姓大白话,比多少宗教理论更发人深思,但脱离了现实关注和问题意识的“为主义而主义”是苍白的。 这是不是值得左派反思呢?

南街记行之二:永动机和王宏斌的错误

南街记行之三:南街的打工者们

南街记行之四:南街的医疗

南街记行之五:从南街的孩子们身上看维持南街文化的艰难

南街记行之六:南街模式是可以推广的吗?

声明:以本人之懒惰(两年之前写完了之一,此后再没有动笔),这是一个无底大坑,落坑概不负责。

通宝推:土拨鼠yuanap,阿尔卑斯的火焰,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