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八) -- xinxide

共:💬23 🌺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讨论下

首先,“金人有四长”不是吴玠说的,而是吴璘说的。

金军的四大优势中,骑兵的优势在于战术机动性较好,选择会战地点的能力较强。从金军对辽军和宋军的多次胜利看,金军基本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快速集结,快速进攻,在对手准备好之前就猛烈突击,多次战胜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但是如果金军被迫在对方的压迫下会战,骑兵这种优势就被减弱许多(岳飞最厉害的就是让金军被动接受会战,战场是宋军选定的,骑兵利用机动性出其不意进攻的优势就无法发挥)。

我完全同意你这一段的评价。如果引入曾瑞龙先生在《经略幽燕》中所用的战略分析法,利用骑兵机动性,选择会战地点应该属于战役法或战区战略层次,而非金军的战术分析。关于金人的战术,网上有很多讨论,史料上野有很多记载,我选几段: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金虏图经》:“虏人用兵专尚骑,间有步者,乃签差汉儿,悉非真虏人,取胜全不责於步,惟运薪水,掘潦堑,张虚势,搬粮草而 已。骑不以多寡,约五十骑为一队,相去百步而行,居常以两骑自随,战骑则闲牵之,待敌而後用。又有一贴军,日阿里喜,如遇正军病,郎以贴军代行。……其临大敌也,必以步军当先,精骑两翼之,或进或退,见可而前,弓矢亦不妄发。虏流有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盖骑善乎往来冲突而已。遇败亦不散,走则逐队徐徐而退。弓力止七斗,箭极长,刀剑亦不取其快利。甲止半身,护膝微存,马甲亦甚轻。”

“敌人遇我师,必布围圆阵当锋,次张两翼,左右夹攻,故谓之三生阵。每队一十五人,以一人为旗头,二人为角,三人为从,四人为副,五人为徼。旗头死,从(者)不生还,还者并斩。得胜受赏,亦然。故谓之同命队。”

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骑兵在金人作战中的决定作用,“用兵专尚骑”,“取胜全不责於步”“次张两翼,左右夹攻”,而步兵由于多是签发的汉人签军,战斗力很弱,在战斗中被金人当成肉盾迟滞对手进攻来使用而已。金人骑兵与早期游牧民族骑兵的不同之处在于,既保持机动性,又可以作为攻坚力量使用。也就是老兄你说的“反复冲击,相持数日”,甚至可以下马作战,《云麓漫钞》有载:“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

对付金人,老种在开封保卫战中已经提到依托地形扎硬寨纵深防御,以游击战骚扰对手等正确方略,可惜老种不得用。此后和尚原、仙人关宋军取得的胜利中依稀可以看到老种的影子。但郾城之战与上述两次战役不同在于,宋军是在对手骑兵最适合战斗的地理环境下,硬碰硬打败了金军的王牌。这场胜利对金人的自信心的打击堪称毁灭性。“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才由此而来。

通宝推:煮酒正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