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解读IPCC报告关于大气[CO2]加倍对对气候的定量影响 -- hwd99

共:💬13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解读IPCC报告6 讨论 6.1 反馈因子

6 讨论 下面是我的分析,欢迎大家拍砖

6.1 反馈因子:

反馈因子是争议最大的因子,这里首先来讨论它:

第一个问题,报告引用的结果来自一个工作,并没有引用其它工作。这与报告号称综述现有结果是不一致的。

第二个问题,2009年Linden院士根据1985-1999年实测大气层顶净辐射与海水表面温度变化之间关系,得到的结果是-4.55±1.6W/m2/K,虽然Trenberth在2010年发表文章,认为该文数据选取上有问题,主要包括一个点没有考虑Pinatubo火山喷发影响(1991-1993),还有一些点选取有问题,但是,Trenberth给出的结果也是负的,给出的结果是-0.4--1.6 W/m2/K。(文献已在本文开始给出)

这与报告所采用的数据2.15W/m2/K差异很大,特别是,实测得到的是负反馈,而报告采用的是正反馈,正反馈是放大效应,报告号称正反馈还可能非常大。而负反馈是缩小二氧化碳加倍带来的温室效应,从而小于直接效应所增加温度1.2K。由于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处于较快增长阶段,这个结果说明如果二氧化碳效应是主要的,则反馈因子是负的,其影响比报告小得多,还有一致可能是,二氧化碳所起作用很小。

两篇文章使用的方法是Geogory等于2002年提出的,当时主要用于模型计算时,减少估算反馈因子的时间 (Gregory, J. M., W. J. Ingram, M. A. Palmer, G. S. Jones, P. A. Stott, R. B. Thorpe, J. A. Lowe, T. C. Johns, and K. D. Williams (2004), A new method for diagnosing radiative forcing and climate sensitivity, Geophys. Res. Lett., 31, L03205, doi:10.1029/2003GL018747.)。方法本身是得到大家认可的, 引用已经45次。方法简述如下:

N=F-H

N是大气层顶净辐射,F是施加辐射强迫,H是温度变化产生的辐射,H=C△T带入上式,得到

N=F-C△T

在不同时间段实测得到一组N和△T,如果C不变,则不同的点应在一条直线上,直线斜率就是C。

Trenberth认为如何选点对结果影响太大,因此,这个方法是不可靠的。另外认为C如果不是常数,这个方法也不适用。这里,对第一点,最大的可能性还是二氧化碳不是温室效应主要原因,因此反馈因子随不同原因而变化,例如,报告中提到了太阳辐射强迫的效应比二氧化碳效应小。当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速度非常高,这时候,实测数据还不能反应二氧化碳的效应,这就充分说明二氧化碳效应的反馈效应分析是很成问题的。对第二点,报告中认为二氧化碳加倍引起的反馈效应因子的变化并不很大,不存在C变化大的问题。

Trenberth 通过选取数据,让模型AMIP计算结果与模型一致,从而认为模型是没有问题的。这首先说明,Trenberth承认了这个方法是对的,而且根据观测数据得到的反馈是负反馈,但是,报告采纳的结果是正反馈。其次,气候模型是基于大气动力学,本身湍流效应就使结果不可靠(参见后面6.5节),通常调整模型参数,很容易得到变化很大的不同数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