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陈经和南七的“技术圈” -- 达雅

共:💬66 🌺30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外一篇:经济装甲战之新技术哪里来

本篇接上一篇,继续经济装甲战理论,讨论新技术从哪里来。

经济装甲战理论认为,新技术的发展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侦察兵寻找突破口。新技术革命,其实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会发生在哪里,因为变量太多。光最重要的两个,社会需求和技术可能性就能把人搞晕。有需求的技术上可能不现实,技术上现实的又可能没需求,其他因素例如文化历史这些都不谈了。所以,要想达成新技术革命,就得派出一部分人去当侦察兵,去寻找突破口。

这种技术上的侦察兵其实也简单,说白了就是瞎捣鼓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捣鼓出来了最好,捣鼓不出来拉倒。唯一的不同可能在于,捣鼓的时候谁给他饭钱。一种是小年轻在自家车库里捣鼓老爸管饭,另一种是老教授领着徒子徒孙在实验室里捣鼓国家买单。但是瞎捣鼓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失败多成功少,当然捣鼓当中都显得信心满满一定会成功的样子。

第二阶段,装甲集群撕开突破口。一旦当侦察兵发现,某个地方确实能形成技术突破,那社会就要组建强大的装甲突击集群,去撕卡突破口,达成技术突破。这时候就不是几个人的瞎捣鼓了,是千军万马齐上阵,空中火力地面协同后勤保障。这在西方表现为大公司的崛起和执技术牛耳,在中国以前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现在有失传危险,叫技术会战。在这一阶段,新技术表现为“高技术”。

第三阶段,步兵占领阵地。装甲集群轰轰烈烈撕开技术突破口以后,这个技术就从“高技术”转变成了“成熟技术”,没有那么值钱了。装甲集群也就轰轰隆隆开走了,留下一些不太大的公司或者分公司折腾,维持生产满足社会需要。当然技术仍然是有进展的,但不会是那种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是各种成熟技术之间的借鉴杂交,例如把我这里成熟的技术用到你那里提高一下精度降低一些成本这样的事情。

这三个阶段,美国是一、二强三弱,而中国是一弱二一般三超强。美国养了一大堆科学家捣鼓不说,还鼓励小年轻在自家车库里捣鼓,于是很多后来成了顶级大公司的都有一个共同的车库折腾阶段。而一旦发现了突破方向,美国有一种机制能迅速将社会资源集中到这个方向来,一般是几年到十年,其特征是突然呼呼啦啦冒出来一堆小公司互相竞争最后留下一两家国际顶级大公司。这两个方面中国相对是弱的,中国小青年得忙着准备高考,科学家被逼着写垃圾论文,都没多大机会去捣鼓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所以中国这边侦察兵抢先发现突破口的机会几乎没有,而在美国撕开突破口的阶段中国能气喘吁吁地跟上就不错了。

但是在第三阶段,其实是从第二阶段的后期开始,中国的能力就超强了。原因在于中国人多且人力资源便宜。于是在“成熟技术”这一阶段,美国拼人力成本拼不过中国,于是美国就会主动放弃。而中国基层技术人员在一起吃吃喝喝继续技术创新精益求精,这就是陈经说的“技术圈”,同时也是“中国顺着产业链往上爬,爬上去了就占定不让出来”的原理。

这里中美两国都有问题。但是美国的问题更致命一些。因为技术突破这个事情不是你找就能找到的,有时候真是时也命也,一点办法都没有。当找不到技术突破口的时候,美国技术的侦察兵和装甲集群就显得太贵,资本主义会自觉削减他们,所以搞得现在美国的科学家们也不是很爽,加州政府经费一不足首先就削减教育经费,于是加州大学的学生们就去游行抗议,但抗议了也没用。而在公司这块,基本是能外包就外包,但外包出去下次还能不能拿回来,其实也是一个问题。

中国的问题是,技术侦察兵都没心思做正事。我这里倒不是说小青年,小青年的捣鼓其实是锦上添花,有没有他其实问题不大。别看苹果、Dell都是从车库起家的,但那只是一个由头,真正重要的是美国这种迅速把资源集中到突破口的机制,这才是厉害的地方。而人家的资源,其实好多也早就在大学和政府的实验室里,由教授级侦察兵准备好了。而中国这方面,教授级侦察兵老老实实侦察的比例太低,都在想着怎么多搞点快钱,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浮躁”。美国虽然也浮躁,但是还是有不少教授级侦察兵在年复一年兢兢业业侦察的。中国集中资源形成突破的能力其实还可以,只要不是主动放弃都还能跟美国扛一下,这个我倒不担心。当然跟美国扛着也是败多胜少,但这没关系,败了也是进步,总结经验教训重组队伍继续干好了,输给头号高手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能走上个三五回合就比周边那些根本不敢对练的强多了嘛。

所以我觉得,中国要想改进自己的技术能力,在加强自己的技术装甲兵之外,必须考虑如何稳定自己的技术侦察兵队伍。当前这种资本主义的搞法是不行的,还是得回到社会主义养闲人的路子上去。就得把一些有志于技术不爱挣钱的给养大学和研究所里,给他们提供一个高档次的不体面福利生活,也不用逼迫他们发垃圾论文提职称,就是养着,提供条件让他们折腾技术,这样中国渐渐就能自个儿找到技术突破口了。这里的关键就是,得同时满足“高档次不体面”这两个看起来矛盾的条件,不够高档次人家就不干了,而一旦体面那那些不琢磨技术就想着被当闲人养的就会混进来把位置全占了。怎么实现“高档次不体面”这我真没想好,也许象“文革”期间那样,一面发着比较高的工资,一面进行政治上的管制,三天两头做自我批评被批斗?这我真没想好。

关键词(Tags): #经济装甲战 技术侦察兵 突破通宝推:朱测,武侯大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