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贵人相助,平步青云:八十年代江泽民在北京的一些往事 -- 起轩

共:💬58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如果阁下认错的话,就删除主帖如何?

阁下自己的帖子,也是“冷饭”不成?

如果阁下认错的话,就删除主帖如何?否则的话也不妨让大家来看看

〉〉江泽民于1980年到一机部时,仅仅是个科级干部(一机部所属二级所的所长).当时是被”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的.

这是你起轩的原话不是?

你的意思写的明明白白:1980年江泽民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当时为科级干部。

哪里有你上面一个帖子说的“部机关”而非“一机部所属机构”借口可以用来逃避?

根据杜林的《江泽民传》,明明白白地写着,江泽民是1974年担任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的,两年后升任局长。

根据你的逻辑,江泽民在一机部外事局最多也就干了两年(1980-1982)。没曲解你吧?

可江泽民的老部下在这片文章中明确地写道:

http://auto.sina.com.cn/news/2003-07-13/41067.shtml

〉〉张存道同志在原一机部外事局工作期间,曾经在江泽民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9年。

您又作何解释?

我看阁下对江泽民在七十年代里都在哪里公干都没有搞清楚。

这样的文章,不是谣言,还是什么呢?

附录《江泽民传》片断

六九年四月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多名原部长、副部长落实政策,

官复原职。一机部头顶的天空也出现了明朗的色调,当年回部的人包

括前副部长周子健和饶斌,两人均就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饶斌在

五十年代任职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期间,曾经主管长春第一汽车厂

的启动和最初运作。一机部前部长段君毅于七一年调升四川省委

书记。

重新组阁的一机部领导层调江泽民回京,先将他安排进入部里的

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思想改造],看来此次进京不过是文化革命中的

一丝曙光,可是走到这一步,距离恢复官位已不远。江泽民在干

校的经历成为他在文革免职期间最难以忍受的日子,该干校是一机部

革命热情的典范,这里全然没有武汉同仁们给予的同情和关爱。他回

忆这段生活时说:[ 我在五七干校时,连折叠椅子都没有,吃饭时就

蹲著,捧著大碗吃面条。]

这种艰苦的生活只过了几个月,江泽民就被调回部内外事局工作。

有猜测认为周恩来亲自签署了江泽民的调令,有报导说,中国总理曾

经约见江泽民,两人谈了一个小时,之后周恩来说:[ 这是当部长的

材料。] 江泽民的调令无庸置疑需要主管中国外交的人士批准,

而周恩来在文革期间的一项任务就是保证中国外事正常进行,至少他

应该听说这个调令。对江泽民来说,当年在武汉不得不透过储藏室的

窗户眺望周恩来的访问团,如今能和周恩来会晤是个很大的安慰了。

决定调江泽民进外事局的不论是什么人,这个人都不会是汪道涵。

他早在文革前离开机械制造部门,另就外贸部的职位,不再对一机部

的人事去向有发言权,甚至间接的影响都不太可能。江泽民重新出来

工作时,汪道涵还仍然留在农村劳作,但是汪江两家的关系一直比较

融洽,因汪道涵远在农村,王冶坪曾经收留他的女儿。这一次,

江泽民仰仗其他人事关系步出困境,很可能部里新组合的领导层像汪

道涵一样,对江泽民另眼相看,而这也说明,江泽民的事业并非仅仅

依赖一个人捧场。

江泽民重回北京任职别具意义,是他自称的[ 二十三年在基层工

作 ]的分水岭。自出大学校门,他在工厂和研究所工作,还从没有进

过政府部门,他在党内的级别虽然渐渐提升,但多是历次工作调动的

附属品,江官僚总是跟在江工程师的后面。但现在,这一切已经发生

了变化。

当然,调江泽民主管外事也有实际的具体原因。中国和苏联分道

扬镳后,处于前所未有的国际孤立之中,急需广泛交友,打开局面,

资助外交是结交友国的一种方式,特别是针对非洲和东欧的这些不发

达国家,而江泽民的外语水平和在莫斯科的工作经验都有用武之地。

中国推行的新外交的首批受益国之一是罗马尼亚,周恩来六九年六月

访问该国,提供长期无息贷款,以及数项工业建设的帮助。中国

政府中有几个部委都参加了这个援外计划,一机部的援罗小组由江泽

民负责,制定计划草案,准备在罗马尼亚协助建立十五个工厂,该小

组经过一个月的短期语言培训,于七○年飞往布加勒斯特。

江泽民的罗马尼亚之行和莫斯科的生活有两点不同。其一,这次

中国人是师傅,不是学徒。虽然中国经历了政治动乱,但经济一直持

续而缓慢挺进,技术上很快超过了东欧国家。其二,江泽民所扮演的

角色也不同,他需要自己的技术知识,但此行更重要的责任是外交工

作,这就是说,罗马尼亚之行的外交意义究竟如何,无论是责难还是

表彰,都会算在他的头上。

在莫斯科,江泽民过著比较闲暇的生活,可是罗马尼亚的工作却

十分紧张繁忙,一机部小组协助的布加勒斯特重型机械厂仅有七年厂

龄,该厂连一个简单的机床也做不好,但中国人离开的时候,该厂已

经开始实施一项巨大的计划,希望今后发展成为罗马尼亚最大的机械

厂, 制造从铁路轨道设备到重型吊车的众多机械设备。

江泽民开始学习罗马尼亚语,就像他当初学习俄语一样。人们称

他说的是[苏北罗语],他美其名曰是[为了外交关系]。虽然官方

声称他的罗马尼亚语很[流利],但他二十五年后重访罗马尼亚时,还

是用英语讲话。罗马尼亚浓郁的东欧和拉丁风情令人陶醉,江

泽民说:[开阔眼界不少。]

罗马尼亚之行获得了外交成功。回到中国两年后,江泽民于七四

年晋升为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再过两年升为局长,距离中央政府的

部长级别只有两步之遥。

***************************************

北京突袭[四人帮]行动没过几天,上海市革委会在街道上部署三

万三千人的军队和民兵,夺取地方电台,下令不要广播来自北京的任

何新闻。又过了几天,北京邀请上海领导人赴京和平谈判,保证在不

反对围捕[四人帮]行动的条件下,给予赦免。十月十二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当时派遣小组奔赴上海占据市委和政府办公地点的准备工作已

经展开,中共中央工作组迅速成形,由海军上将苏振华和江苏省委书

记彭冲带队,后来,从七六年到八○年上海恢复正常,苏彭二人便担

负起上海市委的工作。

大多数中国人直到十月二十四日中国新闻发布,才知道[四人帮]

被捕的消息,但江泽民十日一早上班时,就接到放在他办公桌上的通

知,请他到中南海报到,江泽民心里也没谱,不知自己的命运,但他

立即从位于西郊玉渊潭附近的办公室出发,顺著复兴路直奔中南海。

中央有人告诉他:[上海有重要工作,请你前往。]原来江泽民被

选入十四人组成的[中央上层工作组],协助恢复城市建设,这可能是

由于他既有工业知识,又有都市经验。上海的领导人终于在北

京认输投降,几小时后,工作组便乘海军专机飞抵上海。

到目前为止,这是江泽民所接受的具有最高政治敏感性的任务。

根据官方的历史报告,上海工作组的任务是在上海[控制局面],

而江泽民负责恢复城市的工业交通系统,并让城市工业站稳脚跟。

最棘手的工作是审查甄别被[四人帮]软禁或停职的人员档案( 该

市总共十万六千人) ,决定其中哪些人应该官复原职,哪些人应该降

职处理。这也是江泽民第三次插手[肃清]反动分子的工作,像内战后

在上海和反右运动中在长春一样,江泽民对此并不热情。

工作组首先恢复了上海机电一局局长蒋涛和党委书记余念一的职

位,撤销[四人帮]提拔的数名干部的职务,并重新实施文革前

的一些规章制度,例如允许工人们穿粗帆布套装,代替不实用的革命

上装,数千名生产线工人开始上岗。上海工作组还撤换上海市委书记

陈丕显,将其调至云南担任省委书记,据说江泽民在文革之初曾经拜

访过陈丕显。

江泽民这次在上海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和家人住在曹阳新村。

虽然他不久即重回北京的一机部,但加入上海工作组的意义非同一般,

说明他正在渐渐脱离工程师的过去,而以党政领导干部的形象出现在

人们面前。而且,历史的变迁将又一次提供机会,让江泽民更上层楼。

******************************

十五个月前被[四人帮]赶下台的邓小平,于七七年七月重新赢回领导权。

江泽民妥当得力地处理好上海的工作,这时也回到了北京,正赶

上一机部清除文革干部的工作在快马加鞭地进行,副部长周子健不久

升任正职,替下曾主持部里[革命委员会]的军界官员。江泽民还是不

动窝地稳坐在外事局长的位子上,似乎事业已经达到玻璃顶端,

昔日的老人们又重聚一机部高层,堵住了晋升的阶梯,当七九年部里

两个副部长位置空缺时,技术局的头目们很快就填补上去。各个部委

中,外贸工作仍是人人妒羡的位置,看来江泽民也很难找到机会转部,

发挥他的才能。

然而七八年那一年发生了两件事,给江泽民停滞不前的事业注入

新的活力。先是汪道涵九月重任中国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然后是

邓小平在十二月的党代会上取得胜利,呼吁将党的主要目标从[ 阶级

斗争]转为经济发展,名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两件事分别为江泽民建筑了人脉关系的后台和政治发展的环境,

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作为一名具有三十年党龄的党员,江泽民已经

具备个人能力和领导才干,他在文革中成长,遭受了个人侮辱,但没

有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创伤,他在武汉和罗马尼亚发展,站在主要战线

的边缘。现在,五十二岁的他既有技术专长,又老于世故,需要寻求

新的远景目标。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世人瞩目,邓小平的口号[改革开放]作为中国

新的时代精神广为流传。改革的龙卷风终于吹到汪道涵平静行驶的航

船,这位江泽民的庇护人于七九年八月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两个委员会

执行副主任,管理外贸和投资,江泽民的老上级一机部副部长、江苏

同乡周健南也担任同样职务。

江泽民具有一些肤浅的对外经济贸易知识,加上他的外语能力,

显然是加入这两个委员会的候选人。汪道涵在位不过一年,便调升上

海市委书记兼市长,重新回到中央政府权力中心机构,离京之前,他

举荐江泽民接任委员会副主任职位。

江泽民在文革中保护过汪道涵的女儿,这也许是汪道涵向他道谢

的最便捷的方法。无论怎样,江泽民自己工作成绩甚佳,这个推荐才

站得住脚,而且才很快赢得了别人的支持。他在处理政治敏感的经济

问题时具有手腕,而且他的年龄也占了优势,比委员会的其他副主任

年轻十岁。邓小平最初进行政治改革时,试图请求党政上层梯队的老

人退位,他七九年曾经说过:[ 庙里装不下那么多和尚,除非老一辈

退休,否则年轻人上不来。] 一年以后,当邓小平的上述告诫

作为[选拔年轻干部]的政策具体实施时,江泽民立刻成了受益者。

江泽民这次晋升意味深长,经过四年的原地踏步,他的地位终于

又高升了一个等级-副部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