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共:💬556 🌺119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黄老刚好对你的问题1,2都有说明

对于你的3,4问题,你压根没有搞清楚“蓄清排浑”到底是什么意思。

下面是黄先生的文章《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的摘录。如果你有兴趣看原文,可以找

《水力发电学报》1993 年第3 期,总第42 期,107~115。

《水力发电学报》1995 年第1 期,总第48 期,86~97。

还有一些人怀疑通过宜昌的长江卵石输移量不可能大到1 亿吨每年,它们排到哪里去了?按在本届地质年代以数万年为期内,在人类尚未在长江中下游修堤以前,卵石流早先就沿着岩基河底的大陆架平原沉积下来,而泥沙则淤在海底上面和前面。随后的卵石流在前进中替换了先前在上面淤积的泥沙而继续沉积在卵石的海底上。如此左右轮流沉积,造成了广大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人类占领了这冲积平原之后,为了阻止主流的左右改道,修建两堤束住江流,以便定居两岸,于是卵石流和泥沙流被限制在堤内淤积。江底逐渐淤高,堤岸随着修高。中游淤积的反作用是加陡坡降,于是宜昌堆积了40 米厚的复盖层。这卵石层正继续上延,在重庆出现了长年微淤的现象。而大部分卵石流则仍然向中下游输送。在葛洲坝修后,坝内设有27 个河底泥沙闸,1981 年断流那年适逢大汛,坝后沉积了卵石1.09 亿吨,过坝后宜昌实测泥沙8.37 亿吨,其中还未包括卵石。而1983 年那年坝后沉积达0.248 亿吨,过坝达6.46 亿吨,另有大量卵石流无法测到。宜渝间600km,只要沉积0.1m 就有1 亿吨卵石。可见卵石流出宜昌每年1 亿吨对比泥沙实测6.41 亿吨,并不称多。况且我们并不计较其准确性,即使只有1/10 或1 千万吨/年,因为颗颗卵石将停留在高坝壅水末端,再加上泥沙,足以堵塞港口,截断航道。

八、另外三个卵石输移量资料,一个是涪江平武江油间黄万里于1938 年任涪江航道测量队队长时估算的,其时当11 月枯水,水深不及没膝,清晰见底,绝无悬沙,而河底卵石多层滚着,两人测量断面时,无法在水中站住,被冲倒淹毙。在枯水时卵石竟也能如此滚动,说明长江一级支流上游山区内卵石流是终年进行着的,汛期其流率将更大。此处涪江河长150km,集水面积5510km2,年卵石输移量50 万吨,单位面积卵石输移量为90.7 吨/年·km2。

另一实测卵石结果载于“长江葛洲坝泥沙研究成果汇编”,第631 页的是,宜昌黄柏河口,河长140km,集水面积1,911km2,年卵石输移量54.9 吨/km2。这条河上已修有两个拦河坝,上述输移量虽已算入沉积在水库内的卵石总量,但因水库减平了坡降,其上游自然输移量必然也是减少了的,所以这个54.9 吨/km2 年是少于实际的。又计算卵石沉积的容重,因大小卵石和泥沙参杂,空隙很小,故应取较大之值。

另外可从一些已建水库淤积的资料考查。例如大渡河龚嘴水库容量3.5 亿m3,集水面积76,000km2,16 年已淤满。按库内淤积的大部份应是卵石,空隙挤满粗沙,其余细沙应大部分冲出坝下。现在估计至少有0.7 亿m3 为卵石夹沙量,按2.5 吨/m3 计其容重,16 年内沉积,由流域面积76,000km2 内产生。得出年沉积量=0.7×2.5/16=0.1094 亿吨/年=1094 万吨/年,合1094/76,000=0.0144 万吨/km2=144吨/km2

九、卵石造床质的运移和泥沙悬浮的运移虽属两类不同的机理,但是它们每次总是同一暴雨迳流的产物,两者的多年平均年输移量理应存在某一平均比例。。。。宜昌在葛洲坝修建后1980—85 年这6 年的平均年输沙量实测6.41 亿吨,若按上述较小的比例1/7,则卵石年输移量达0.92 亿吨之多。而按都江堰的石沙比5.3,则达1.21 亿吨之多。

所以单论卵石年输移量平均取1 亿吨不为多,况且还有修坝后库尾悬移泥沙的淤积。再考虑到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来石来沙,则其量将成倍加大,无法及时淘挖。

十、在高坝建成、水库蓄水后,库内水深流缓,带动不了卵石泥沙流。当汛期全部卵石和部分泥沙将沉积在库尾壅水末端的重庆港,阻碍航道。逐年的沙石沉积将向上游漫延,抬高江津、合川等的洪水位,使那里泛滥频繁;且将继续漫延。以至达到新的淤积平衡比降而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