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共:💬556 🌺119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复

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红字部分的分割线========================

卵石不仅仅由喷出岩组成
严格的说,我同意。不过考虑到措辞上的不严谨,只要长江中的卵石种类不是以喷出岩占绝大部分的话,我同意这个说法。

但如果喷出岩不能直接变成沉积岩,那黄万里关于卵石成因的说法就是错误的。对此你是否同意?
喷出岩(火成岩的一种)本身不可能直接变成沉积岩。它必须经过风化破碎,由水搬运至低洼处沉积,经过成岩作用,才能变成沉积岩。
你强调了“直接”。如果喷出岩能间接变成沉积岩,那么黄老是对还是错呢?

沉积岩成岩过程:

破碎作用——没有问题。根据你引用的“它的物质来源可以是任何岩石的风化物”,其中应该包括喷出岩。喷出岩也可以被风化,氧化,水解水合等等多种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能沉积下来即可。被风化的喷出岩碎片应该不会拒绝被搬运

沉积作用——成岩物质沉积下来了,不会到处乱跑了。这点风化的喷出岩碎片也能够做到

成岩作用——经过压固脱水胶结(重结晶)作用成岩。这点似乎也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喷出岩最终变成沉积岩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只是中间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风化破碎过程而已。

同样,喷出岩最终变成变质岩或火成岩也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喷出岩可以成任何能够碎成卵石的岩石。

而黄老说“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我觉得就是这个的过程。如果你不同意的话,能不能给我一个猜测黄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不过说实话,我也不理解为什么黄老要说喷出岩。既然他考虑的是在大尺度的时间范围内的地形演变,而岩石循环可以在任何岩石之间进行,那么什么岩石最终变成卵石其实不是个很大的问题。

=======================蓝字部分的分割线=========================

对于蓝字部分,我认为他只提到了地形的升降,而没提到流水的作用。他的描述给人的感觉就是地形升降导致地表坡度坡向发生变化,而卵石因地表坡度变化导致滚动,其作用力是重力,而不是水力
对这段话,我的理解与你不同。

对于蓝字

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我认为应该结合下面这段话来看,因为蓝字是总结的一部分
我国地形这些总的演变情形,先则东高西低,继而改为西高东低,又全面各地不均匀地抬升或沉落,不排除其中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局部升降
也就是说,形成卵石的岩石,甚至卵石本身,由于地形的演变升降而“来回滚动”,最后“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地形升降可以使得石头由于重力作用而来回滚动,也可能是被改变流向的水流冲击来回滚动。因此
这些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全流域高地和河谷都铺满着大小卵石,了无规则

至于由于地形升降导致石头滚动是否均匀,因为实在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我也不知道。不过相对于水利局卵石的来源是“宜昌1000km以外”而言,肯定是均匀了很多,呵呵

===========================分割线=============================

河谷地形本身就是河流下切导致两岸崩塌造成的,所以不能说“不需要借助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度”
嗯。。。我的意思是说山体和河谷形成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在两岸崩塌形成碎石这个时间点,相对于此几乎就是昨天的事情。所以既然河谷早已形成了,崩塌也就自然了,没有必要借助河流下切的坡度。

===========================分割线=============================

黄万里认为水成岩(沉积岩)只会形成悬沙,不会形成卵石
这个理解有些不可思议。
运移过程虽使卵石磨损减小。。。
岸边的岩石崩塌下来,最后被磨成悬沙的过程中,肯定会经过卵石阶段的,不至于碎石块突然一天就变成沙子了。黄老的话也说明他是承认有磨损这个过程的。只是他觉得岩石崩落就在附近,根本来没有来得及磨损成沙子。
而他这里的错正反映出了他对卵石成因的错误解释,你同意吗?
看起来我似乎不能同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