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产业结构的一点想法 -- 墨里荀

共:💬42 🌺3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问题太大,简单说说。

英国工业革命前有农业革命,英国的农业革命,使得社会摆脱了主要靠增加人力投入来提高农产品需求的历史,从而使得从农业中分离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投入其他行业,同时又不影响农业生产、农产品供应,成为可能。这也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基础。英国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的新消费需求显然会主要转向非农业的工业品上,在加上有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和技术创新,所以就触发了工业革命。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新工业比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就要高,提升的速度更快,所以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和资本流入,正向循环。实际上,英国的农民进城转变成工人的高潮,是在工业革命,而不是之前的圈地运动时期,在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市居民还是远小于农村居民。英国农民转变成工人,就是因为工厂做工比农场受雇或自己种地,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更多的报酬背后就是高劳动生产率。英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各种价格关系依靠的是市场,没有政府在定价,不存在谁刻意地压低农产品价格,以迫使农民转为工人的情况,这就是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必然性。这种收入差与苏联和中国政府为了强行工业化,有意价格控制,是不同的,是市场自发的。

你说:

发达国家的选择是维持工农剪刀差,同时补贴自己农业的从业者以维持自身的农业需要。发达国家之所以做这种选择是因为工农剪刀差已经成了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剪刀差,而补贴农业则可以在自身的内部进行。原本,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社会或者国家可以消除工农剪刀差,让农业的收入与其他行业的收入相当而不采取补贴的方式,只不过那样的话权重游戏就没的玩了。

这是不符合事实的。现在世界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就是发达国家,它们没有任何利益动机来压低农产品价格,现在对它们的指责是低价倾销,让穷国小农没活路。

第二,谁说现在后工业化国家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就不变化了?问题就是现在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然比其他行业的慢,所以所有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比例仍然在下降,转移还在继续。

二。

利润=售价-成本。

为了维持生产,起码要使生产者有利润,否则无法持续。

所谓补贴,无非是要在售价和成本上做文章。在市场上,竞争者--外国农产品的价格确定,如果本国农产品的成本比他的价格还高,政府怎么办?

第一种,用补贴来降低本国农产品的成本,这是欧洲现在的办法,我国实际目前也主要是如此。但欧洲的问题是这种方法导致了欧洲农产品的过度生产,严重过剩,必须大量出口,价格又竞争不过美国和南美,于是欧盟又得想歪招,给欧洲农业从业者实际的出口补贴。欧洲的农业实际上是赔钱的,欧洲农业从业者赚得全是欧盟的钱,欧洲农业从业者生产的越多,欧盟赔的就越多,所以我说欧盟的财政早晚会拖垮。

第二种,用关税或变相关税等手段来人为抬高外国农产品的价格,这样本国农产品就有竞争力了,本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也会有保证,从而维持本国农业生产,日本、韩国就是这个办法。这种办法显而易见,将会使本国农产品的价格更昂贵,随着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这方法完全有可能使价格变得极其荒谬,其他国民实际变成了被迫向农民交税,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日本和韩国就是例子。而且更麻烦的是很难改变,韩国农民的战斗力大家都看见过,而实际上韩国农业人口只有3%。

中国如果坚持为自给自足而农业补贴的政策,由于自身的自然禀赋,固然不会欧洲那么的严重过剩的过度生产,但另一个问题会随着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变得很严重,那就是农业补贴的数量是惊人的,甚至可能是无法实现的。在10多年后,中国的人均GDP很可能会超过万美元,以这样的人力成本和相应的土地价格成本,大多数农产品都没有了实际竞争力,如果想要维持,全部都要靠补贴,甚至其中的一些弱势品种,比如油料作物、玉米、牛肉等,可能会出现所需要的农业补贴大于外国农产品价格的情况,当出现农业补贴大于外国农产品的价格,再增加农业补贴,将没有用,否则将出现大量的欺诈骗农业补贴的情况,管理将不可能。这时,如果还要维持,也只能走日韩之路了。

你说“另一个方式是补贴流通,抬高农产品的价格并把这个价格传导到消费者……更希望全世界的农产品都很贵”,这大致就是日本之路,本身就是一条很失败之路。违背了商品交换的公平原则,实际就是消费者给农业从业者进贡,本身就是不公平。违背商品交换的公平原则,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错误配置,降低社会的整体效率。即不公平也无效率的事,必然是行不通的。

观文章,似乎你是想为农民呼吁,其情自然可嘉。但是一般来说,道德批判是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果是建立在不了解情况上的道德批判,就更不行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