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胡锦涛的特区讲话 -- btest

共:💬71 🌺252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举例说明一下吧

中国代表主要通过界别来选举的,比如农民工代表、工商界代表,其所处的环境注定其对自身问题是切身体会的,所以不需要工作室和助手协助。
举个例子。基层的教师代表研讨教育问题的立法就不需要调研了?任何一个普通人,他有经验和经历,这都是极有价值的。但是,立法,涉及到任何领域,都有专业问题在。就是基层的业内人士,也要研究了才行。否则,尽管你是来自基层的业内人士,但你反应的东西也只能是个人感受之类的文字,不是“论文”层次的东西。

而且,这些问题一旦进入到立法上,往往一个问题还牵涉到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如果事先自己没有深入了解,就可能只站在自己行业的角度来说话,这样一来,表达层次也是很浅的东西。

不是说站在自己行业角度来说话就不行。问题在于,当别的行业的代表也从自己行业的角度来反驳或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如果你没调研过这个内容,你直接就傻掉了。这时如果让你表态投票,你恐怕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

而如果你调研过,自己也思考过。那么也许你已经有了综合各种意见的一个实用版本来和人家研讨,这时你们研讨的质量和水准和之前的情况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而目前,这样的调研恐怕主要是政府在作。人大作为机构可能也是作过的。机构行为也是重要的,因其财力决定了他可以办大一些的活动。但是从立项到组织到研讨。容易被决策层人为控制。同时也缺乏个人工作室这样的灵活性。

有些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有一个有深度的思考,和亲身的调研的话。面对政府或人大机构出台的调研报告,你本身就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最后退一步说。人大代表的确来自基层界别。就算他对自己业内的立法都不需要调研。但是他不是只对他业内的立法投票。他对所有法律都有投票权。针对那些立法,他什么投票?

还有些问题,比如城市的下水道问题,建筑规划问题。一般代表都不是这个专业的。是这个专业以及从事这个行业的,或多或少都是政府里本身负责这个事的人。如果你不调研不研究,你怎么跟人家PK?人家一两个貌似科学的论述抛出来。你直接就不知如何进行对话了。

如果说城建等等市政问题都只由参与这个行业的代表来参与立法的话,那不仍然成了自己监督自己了吗?要其他的代表有什么用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