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钱学森八卦之一:童养媳钱学英 -- 黄河故人

共:💬241 🌺3060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答“流云天下”兄台及一些补充文字。

好多页,找不到流云天下兄帖子的位置了,只能先放在这里。

流云天下兄台提到了家族中有一位长辈是钱老一手带出来的研究生,并愿意前往采访尽可能为我们留下一些一般资料见不到的记忆。这是极好的事情,只是我最近实在是没有时间来和您讨论。刚刚倒出空来,赶紧下手了一桩心事。

关于如何问人问题,老尹、梦秋才是行家。一个是警察,一个月见的人估计比我们一辈子见的人都多;一个是大记,一个月见的牛人比我们一辈子见的牛人还多。俺只能提一点点参考意见,或许能有些帮助。

首先,您想问长辈一些问题,自然首先要了解长辈的脾气和钱老在您长辈心目中的地位。这两者别人不知道,您自然早已了然于胸。

其次,钱老带您的长辈的研究方向。方向问错了,那也就啥也问不出来了。这个您应该已经知道了。

不说废话了,个人提几条建议,不知道有没有用。

1. 您可以问一下钱老的衣着问题。钱老比较在乎仪表,但是却很清楚啥时候穿的正式,啥时候需要穿的随便。您可以把老人提到的钱老的衣着和钱老当时所处的环境对照着看,一定比较有意思。

2. 问问钱老提到周总理的情况。钱老说老丈人蒋百里和周总理是影响他最大的两个人,显然总理的影响更大。蒋百里面前,钱学森近乎是一张白纸;见到总理的时候,钱学森已经是一位44岁的中年极度成功人士了。能在这样一个人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可以想象一下总理的魅力(中国只有一个人可以在这个职务前面不加姓,某人就算上串下跳的表演加上其亲信们的妖气呐喊也没用)

3. 问问钱老带学生的方式。这个很有意思,老人一定会说,而且现在的出版物上、网络上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第一手资料的。

4. 问问您长辈从钱老那里学到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钱老的哪些东西能够影响您长辈的一生。

5. 问问钱老有没有向他们提过自己的压力问题。作为中国不可替代的人物之一,钱老在中国的火箭事业的起步阶段压力之大,有无向自己的学生透露过。

本来不愿意谈1955年之后的事情,反正也说了不少了,也就多聊几句。我们知道,郭永怀是钱学森的好友,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少有的导弹、核弹、卫星都参与了人物,除此之外还有四川的风洞。郭永怀和钱学森不太一样,郭永怀回国是自费回来的,而且算是回来的比较晚的。郭永怀第一次见到总理,是钱学森引见的,据资料,当时郭永怀见到总理,总理问他,“你回来的正是时候,有什么想法吗?”郭永怀激动得好久说不出话来,直到总理请他坐下,郭永怀才憋出了几个字“我想的是尽快投入工作,我要工作。”当时看到这里,第一个感觉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看钱老呢,更容易想起另外一句话“卿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TG从上到下,对钱学森绝对是以国士待之,毫不夸张;钱学森也是以国士报之。在美国的钱学森,一大堆爱好,照样不耽误工作;在国内的钱学森,把那些爱好大部分给戒了,还嫌时间不够。

前面在钱学森外围TG做了很多工作,已经说了。1954年,钱学森还在美国那里被扣押着和大陆联系不上呢,总理在向太祖汇报工作的时候,已经把钱学森作为导弹事业的人才优势汇报上去了,那真叫一个求贤若渴。

1955年8月份的前八天,中美的大使级会谈就进行了四次,重点就是钱学森问题。由于TG的消息比MD来得慢,以至于第四次会谈中方大使还问钱学森的问题,美方大使很郁闷的说,他已经可以走了。

1955年9月15日,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知道了钱学森回国的事情,高兴地要在中午请一大堆院长副院长书记等吃饭,以示庆贺。

钱学森一进深圳,中科院的代表就去了,与此同时,总理先后电话通知了聂帅和华南的一把手陶铸,要求热情接待。随后科学院的代表陪他一家去了上海杭州,带他看看中国的气象。

钱学森去哈军工,陈赓连夜从北京飞到哈尔滨。

为了给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评自然科学一等奖,科学院专门为他改了章程。

钱学森的回报,那就不用说了吧。

通宝推:飞天羽瞳,mingong,流云天下,刘枪枪,老平,大水,wage,老树,星河,老老狐狸,踢细胞,njyd,暗香疏影月黄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